偏远地区师资质量真的在下降么?
前两天朋友参加事业单位面试,一个考场30个人面试高中教师,朋友说印象中那种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的老师很少,甚至有几个考生不会写字(不会写“度”,你能信?)。于是我们开始聊了聊关于师资质量的问题。1 中学老师质量最高的年代应该是上世纪70-80年代,因为历史原因很多大学生到了偏远地区扎根,或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回不了大城市只好留在当地。2 自从出现免费师范生政策后,生源受到了影响(虽然读书不花钱但本科毕业后必须回生源地服务等政策,让那些条件更好的家庭和考生果断放弃报考)。我不是说免费师范生不好,在我的观察下可能最大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乖孩子成为了师范生”。因为他们太乖太听话胆子又小(女生比例太高),很容易被掌控也更容易被“洗脑”,而好的教育中需要独立创新思辨等对乖孩子来说都是不需要的。3 对教师的管理直接导致教师很难自我提升。没时间学习没时间成长甚至都没时间休息,还提升什么呢?而且管理教师的方式也非常粗暴低级,批评打压恐吓,最不尊重老师的其实是学校领导。4 教师准入门槛太低。朋友说起的那几个字都不会写的考生(研究生毕业有高中教资)很可能不是师范生出身。这三年就业环境不好,考教资的人太多而且没有什么专业要求,只要能刷题就行。我听过刚毕业的研究生上课真的一言难尽,或者说根本不会上课。那遇到这样老师的学生就很不幸成为试验品。5 师范院校,教师行业无法吸引更优秀的人来,原因很简单“活多钱少总挨骂”(杠就是您对哈)。工资待遇不提升,就别提什么社会地位了。已经进入队伍的人,真正热爱教育的人被伤得最深离开的也越决绝。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都不一样,只有热爱不行,没有热爱更不行。我们也会看到很多不负责任的老师,他们纯粹就是找个工作养活自己,这种心态在其他行业可能很正常但做老师不行。6 为了帮助教师成长,自上而下制定更多政策要求,但落到每个老师头上变成了必须要写的论文,要做的课题,要下班参加的培训,要暑假周末去开的会……这真的有用么?每个老师都可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一位懂教育的行家,只是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的环境下,老师最终也不过就是一个可怜的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