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晋级之路

心恬澹 2022-11-23 19:36:13
导读:

汉成帝时期,王氏一族专权,出现了西汉王朝的掘墓人——王莽。很多历史学家对于王莽的评价颇为复杂。

很多人认为王莽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则沽名钓誉。

有的说他是富有远见卓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更多人则认为他是一个“野心家”。

有的人说他是道德上的楷模。

更多人则认为他是“伪善”的典型代表。

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真实的王莽,他都做了些什么事,为何如此备受争议?

汉成帝即位后,朝政大权落到皇太后王政君为首的外戚家族手中。王莽的父亲是当朝大司马王凤的弟弟。不过,王氏家族的富贵与幼年时的王莽没有半毛线关系。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王莽的父亲王曼死得太早了,还没有轮得上封侯,见到王莽的姑姑成为权倾一时的皇太后,王莽的叔叔们封侯进爵。由于父亲死得早,没有人顾得上王莽母子。王莽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平常人的生活。正是如此,王莽自从与那些招摇过市的表兄弟们不同,王莽从小就非常懂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莽从小勤劳好学,母亲对他也非常严格,时常陪伴他学习至深夜。母亲希望他能出人头地,懂事的他自然体谅母亲的苦心。于是,更加刻苦学习。

他从圣贤著作中领悟大量的知识与圣人的教诲。

他对人总是彬彬有礼,时常用圣贤的要求规范自己。他在路上遇见比自己年长的人,会退避三舍,躬身让长者先走。

他每次见师长前,都会郑重其事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带上礼品去拜见师长。由此,表示对师长的尊重。

他对自己早亡兄长的遗腹子视为己出,尽心抚养,这一做法在有些人看来十分怪异,而更多人则认为他是真正君子所为。

“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爱《礼经》,师事沛县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汉书.王莽传》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王家权贵,家中子弟多声色犬马,不学无术,唯有王莽勤奋好学,崇尚简朴,行为检点,为人持重谨慎。由于父兄早亡,他孝顺母亲、帮助寡嫂抚育幼子。

王莽也因为人谦恭;勤劳好学,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检点,作风严谨。赢得极好的名声,与耀武扬威、穷奢极欲的王家其他子弟形成鲜明对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想在仕途上有更好的发展,光靠好名声是没有用的,还需要有伯乐的赏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很快这样的机会就来了。

外戚家族的最重要成员大司马王凤病倒了,按照孝道,作为族人的王莽抓住时机,到王凤府中照顾他。据《汉书》记载,王莽在此期间亲自尝药,蓬头垢面,衣不解带的侍候病重的王凤。可谓是尽心尽力,比王凤的儿子还孝顺。

“阳朔中,世文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后汉书·王莽传上》

王莽的所作所为王凤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其他子侄来探望王凤,大多数看一眼就匆忙离开,像王莽这样为他端屎端尿,对他悉心照顾、愿意侍奉在侧的少之又少。也正是如此,王凤在临终前,托咐自己的妹妹皇太后王政君多多关照王莽。

对于哥哥的托咐,王政君很上心。于是,王莽很快被认命为黄门郎。黄门郎又是什么官职呢?

西汉时期的黄门郎,是一条升官的“快车道”。很多权臣从黄门郎这个职位开始,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因此,对于王莽来说意义也是特别重大,从此踏入仕途,并以此为起点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巅峰。

王莽获得任命的消息传开,受到朝廷内外一致赞誉,也令太后王政君颇感意外。过去任命王氏子弟,不少人说三道四,而任命王莽为黄门郎却得到一致赞誉。于是,太后王政君更加对王莽另眼相看。没过多久,又将王莽提升为射声校尉,成为朝廷中的中级官吏。

不过,王莽并未因为被太后王政君看重而像其他外戚贵族那样蛮横骄傲。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良好传统。为人谦逊、生活简朴、孝义兼具,人们对他印象很好。

他倾尽所有为兄长遗腹子办理隆重的婚礼。婚礼中他频繁离席进入后室,宾客都感到非常奇怪,后来才知道王莽的母亲正在病中,王莽频繁离席是为了给母亲定时喂药。可能你会认为不就是给生病的母亲喂药吗?这只是家常事而已,而如此小的家常事却更凸显王莽的孝顺,在古代“孝”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

王莽买了一个漂亮的奴婢,这事对于古代人而言在平常不过了,但此事发生在王莽“德行至上”的人身上,委实让人有些惊讶。“英雄难过美人关”看来王莽也是如此啊!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女子是王莽买来的不假,不过是买来送给自己的朋友朱博的,古人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朱博一直没有儿子,原来王莽买女子是为了帮助好友延续后代。因此,此事王莽的“义”又开始被人纷纷乐道。

不仅如此,王莽待人谦恭有礼,非常清廉,处理事务时也是坚持秉公办理,不徇私枉法,王莽的出现在这浑噩的西汉朝廷出现一股难得的清流。在外戚专权,道德沦丧的社会,王莽的所作所为更加凸显出与众不同。

这样的做法是王莽真心所为?还是有些史学家认为的“伪善”呢?我们不能轻易地下结论,只能一分为二地看。

王莽从小就爱读圣贤之书,规行矩步也以圣贤为规范,从他内心来讲为人理应如此,去不这样或许良心过意不去。

王莽深知名声的巨大作用,相比之下,名声更能成为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利器,为了在仕途上顺利高升,他必须更加注重名声。

由于不近权贵,王莽短时间内并没有得到很快的升迁,不过他的贤明形象却为人称道,深入人心。“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快就有人出来为他说话,这个人就是大司马王商,王莽的另一个叔父。

王商上书汉成帝请求将自己的部分封地分给王莽。朝廷中不少人想为王莽说话,看见王商带头。于是,纷纷上书赞扬王莽的品德,请求加封王莽。于是,王莽被封为新都侯,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一步步地平步青云从小官吏成为朝中重臣,他可以经常随侍在皇帝和太后身边。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王莽身上的品德却依旧如初。通往圣贤的路上,他更加快马加鞭。

在处理政务时,他经常通宵达旦,不辞辛劳,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生活中,他把皇帝赏赐和自己的俸禄分给他人,自己生活依旧保持着简朴。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莽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继叔父王根之后,王莽成为西汉王朝的大司马,做到了臣子的第一把交椅,达到他权力的第一个巅峰。

然后,此时的西汉王朝正处于衰败的景象。面对如此局面,王莽并未气馁,他遵循圣贤的教诲,认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应该可以将西汉王朝的衰败扭转颓势,或许还能实现中兴。

我们来看看成为大司马的王莽都做了哪些举措:

狠刹奢靡之风,他希望以自己为榜样能够起到示范作用。一次他母亲生病,许多公卿列侯夫人前来探望,迎接她们的是布衣短裙的女子,起初还以为是王莽家的奴仆,令她们吃惊的是,竟然是王莽的夫人。大司马尚且如此,其他人更应该有所收敛,奢靡之风一时得以控制。王莽还推出了“限田令“,就是禁止豪强大户强占土地。为了让这个法令得以顺利推行,王莽又一次以身作则,他以太后王政君的名义,宣布将王家的土地,除坟园外,全部捐给贫民。

正当王莽准备将西汉衰败之势来个全面大改革的时候,一个重大的挫折不期而来。什么样的重大挫折呢?这便是汉成帝突然驾崩了。汉成帝一直宠幸的赵飞燕姐妹一直未有身孕,不仅如此,赵飞燕姐妹还迫害有子嗣的嫔妃,导致汉成帝到死也没有子嗣。在赵飞燕的怂恿下,汉成帝立自己的侄子定陶王刘欣位太子。汉成帝驾崩后,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

汉哀帝即位后,新的外戚势力开始掌控政权,曾经位高权重的王家外戚势力暂时失势。王莽很有自知之明,很识相,上书请求“乞骸骨”。乞骸骨是什么意思呢?简易的说就是自请退职,在当时认为做官就是将自己的躯体交给皇帝,辞职不做官了就请求皇帝归还骸骨,就是辞职归乡。汉哀帝刚即位,觉得王莽身为朝廷重臣不能离开,王莽的名声极好,不少朝臣纷纷在汉哀帝面前为他说好话。于是,汉哀帝并未同意王莽辞职的申请。

然而,发生一件事,汉哀帝要尊自己的祖母傅氏为太皇太后。一次宴会中,汉哀帝要求将傅氏的座位与王政君的并列一起。王莽对此非常看不惯,严斥宫中布置宴会的人,说傅氏只是藩王的妾,怎么能与太后的座位并排放在一起。命人将傅氏座位挪到一边。因此,激怒汉哀帝的祖母,最后拒绝出席宴会。

王莽看出当前的形势,极为不妙,王家的权势落于下风,自己又得罪汉哀帝的祖母,继续呆在朝廷中,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于是,他再一次请求“乞骸骨”。这次,汉哀帝迫于祖母傅氏的压力,同意王莽的请求,允许他反还自己的封地。

王莽暂时退出了政治的舞台,然而他身在家乡,心却在朝廷。他密切的关注着朝中的动向。表面上不动声色,修身养性,从不与人讨论朝中之事,以免惹祸上身。

王莽在家修身养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又让王莽的名声获得提升。究竟是什么事呢?

事件叙述:王莽的次子王获失手将一个奴婢打死,对于贵族之家,这样的事算不上什么大事。古时的奴婢就如同牛马,打死了最多也就是赔钱了事。然而,严以律己的王莽,做法却与众不同,让人意外的是他竟然让自己的儿子赎罪自杀。这也让王莽的夫人和家里人感到非常震惊,长跪不起,哭着为王获求情。然而王莽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最后,王获只能以自杀谢罪。

对于此事历史上也有不同解读,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说法?

有人认为王莽之所以大义灭亲是遵从理法所致,儒家常讲“天地之性人为贵”,受儒家思想熏陶很深的王莽自然觉得奴婢也是人,杀人就得偿命,不管凶手是不是自己的儿子。

“伪善论”,有人则认为王莽以自己儿子的性命来成就自己上升的道路,这种严重不近人情的做法正是“伪善”行为的表现。

不论何种解读,此事却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老百姓最痛恨达官贵族奢靡成风,官官相护。王莽“大义灭亲”的举动,让他的形象直追圣人的高度,更加深入人心,令人敬佩。因此,为王莽上书的人越来越多,要求朝廷重新起用他。

然而,此时又发生了一件巧合的事,什么事呢?

此时发生了一次日食。古时的人对日食的形成原因搞不清楚,因而觉得不是一个好的兆头,是上天对皇帝的警告。于是,民间都在议论,出现这种天象是王莽被冤枉罢官所致。汉哀帝对此也极为惊恐,于是,下令以侍奉王政君的名义让王莽回到长安。

王莽返京不久,汉哀帝就死了,仅活了25岁。此前的傅太后和丁太后都已经死了。汉哀帝没有儿子,关键时刻王政君显露出政治经验,汉哀帝驾崩当天,她就到未央宫收缴了皇帝玺绶,急召王莽入宫,命令朝中事务由王莽掌管。

王莽重新所得权力,为了稳定局势,他又做了什么?

让太后王政君免除董贤的职务,董贤被免职后自杀。

建议太后王政君立中山孝王之子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刘衎只有九岁,为了防止外戚之患。王莽命令汉平帝的亲属不得进京,有王政君临朝称制,实际大权掌握在王莽的手中。

让太后王政君以毒杀皇子、骄奢淫逸的罪名废除赵飞燕太后之位,逼其自杀。

将傅、丁太后的尊号取消,将傅、丁两家外戚人赶出长安。

王莽一系列的做法有些“拨乱反正”的意味。对于掌控权力,稳定局势起到很好的成效。显示出王莽越来越成熟的政治经验,更加得到王政君的信任。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认为,西汉有王莽这样一个深受老百姓爱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简朴,为人谦恭...从此,正处于衰败的西汉似乎看到一丝光明的曙光。然而,深受西汉臣民爱戴的王莽在达到权力巅峰后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将西汉王朝送进历史的尘埃中,成为西汉王朝的“掘墓人”。

王莽在短暂的受挫后,重回朝廷掌握大权,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在王政君看来,王莽是自家人,也是家族里表现最突出的一个,值得信任的依靠。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讲,他们被王莽圣人般的品德所感动,寄希望于他带领老百姓走向安稳太平的生活。

汉平帝即位后,大司马王莽被封为太傅,成为小皇帝的监护人。不过,大臣们仍觉得王莽劳苦功高、品德高尚,所得实在太少。于是,纷纷上书王政君:“王莽的功劳同当年霍光一样,应该享受与霍光同样的封赏。”于是,在大臣们的请求下封王莽为安汉公。

不过王莽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封赏,理由是功劳不是他一个人的,他是与王舜等四人共同制定的治国之策,希望能奖励他们,至于自己容后再说。王政君无可奈何只好先封赏其他几人,王莽才肯接受“安汉公”的封号,不过他退回了封赏的土地和民户,表情老百姓富裕后再说,又一次给自己提升了不是名声。

重新掌握王莽又进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扭转社会的奢靡之风,是他掌权后的重点,本来之前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由于汉哀帝即位后,丁、傅两家外戚奢侈挥霍带来严重后果,导致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于是,建议太后王政君穿粗衣,降低饮食标准,一时间社会掀起节俭之风。他自己率先垂范,灾荒之年不吃肉,捐钱捐地救济贫民,弄得太后派人慰问他,让他按时吃肉,注意身体。在他的带动下,朝中大臣纷纷响应,可见王莽的人格魅力、号召能力非同一般。

我们来看看王莽的号召力表现在哪里?

汉平帝即位三年后,王莽提出要为汉平帝选立皇后,以免重蹈覆撤像前几位皇帝一样无子,同时王莽还表现自己德行有限,自己女儿才能不高,不适合成为皇后人选。

太后王政君以为王莽说的是真心话。于是,下诏时没有把王莽女儿列为皇后候选人。此消息传出后,大小官吏,普通老百姓纷纷上书:“安汉公功高盖世,他的女儿为什么不能参选皇后?对于安汉公不太公平,要求太后收回成命选立王莽之女为皇后。”一时间,上书越来越多,堆积如山,王政君不得已只能将王莽之女立为皇后。

不过,王莽并未立即答应,表示选后大事应当广泛听取意见,只把女儿列为皇后候选人名单内。于是,选后活动隆重的走了个过场,王莽之女成为皇后,王莽变成汉平帝的岳父。

就在选后活动中,发生了一件王莽头疼的事情,是什么事呢?

事件叙述:此事得追述到王莽选定刘衎为皇帝后,为了杜绝外戚之患。于是,王莽命刘衎亲属不得进入京城长安,汉平帝生母卫氏虽被封为中山孝王太后,他的两个舅父卫宝和卫玄也被封为关内侯,不过他们只能留在中山国,母子一直不能团聚。

王莽对此事的处置,让儿子王宇觉得王莽的做法不对,将来汉平帝成年亲政后,一定会因此事忿恨而报复。于是,他就私下与卫宝联系,让汉平帝的母亲卫太后上书恳求进京。王莽非常担心再次大权旁落,很明确的拒绝。

王宇得知上书被拒,找来自己的老师吴章、内弟吕宽来商量。吴章认为让王莽回心转意绝无可能,不过可以利用王莽的弱点,王宇深知王莽的弱点就是迷信鬼神,讲究吉凶。三人商定后,决定将牛马之血半夜洒在王府门前,警示王莽收回成命。任务交由吕宽去做,虽谁吕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泼洒的过程中被抓,并供认出了王宇等人。

然而此事,令王莽勃然大怒将自己儿子送进监狱,并逼他喝毒药自杀。继王获后,第二个儿子也死在王莽手上。王宇的夫人生怀有孕,王莽将其关起来,等生产后处死。

王莽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清除异己,卫氏一族的存在成为自己的心头大患。于是,除卫太后外,大部分卫氏族人被诛灭。然而,王莽排除异己,诛杀卫氏一族并未受到非议,反而因他把自己儿子和儿媳都杀掉,又一次的“大义灭亲”为他增加了更多的名声。

清除异己后的王莽,有了君临天下的感觉,安汉公的称号已经无法满足他。不少大臣看出端倪,见风使舵说王莽的功劳堪比伊尹和周公。

伊尹被称为“阿衡”是商朝的开国元勋。

周公被称为“太宰”辅佐周成王的忠臣。

于是,有人建议将二人称号连起来,以“宰衡”作为王莽的称号。提议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太后王政君顺应民意下诏封王莽为宰衡,封他母亲为功显君,他剩下的两个儿子为列侯。王莽又百般拒绝,称病不出,最后不得已才勉为其难的接受,又将部分封赏分给他人,王莽“以退为进”的手法已经变得炉火纯青。

获得“宰衡”称号的王莽又做了什么?

开始大力宣扬礼乐教化,网罗天下学者齐聚长安,为学者建造一万多套住宅。据历史记载,建造这些住宅仅用了二十多天,因众多老百姓和学生积极参与,由此看出王莽强大的号召力。

他又在长安城中建造二百区的住宅,让流民的居住。

王莽想干的事情,民众都给予大力支持和拥护。工程完工后,在公卿、列侯、博士大夫的请求下,汉平帝给王莽“加九锡”。所谓的“九锡”,就是古代天子赐给功臣诸侯的九种物品,象征礼遇。“锡”通“赐”,顾名思义便是赏赐的意思。

历朝历代权臣被“加九锡”,被视为篡位的前奏,通常出现这种情况都会引起公愤,会出现很多的反对者。然而,王莽这次加封却截然相反,据班固按照朝廷记载统计,请求为王莽加九锡的人数多达四十八万余人,由此可见,民众对王莽的爱戴与拥护。

王莽登上了作为人臣最高的地位,如果说他之前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担当起“中兴之臣”的重任。而此时面对唾手可得的皇帝宝座,他很难抑制住心中膨胀的欲望。

然而,此时汉平帝突然病了,没过多久就死在未央宫。对于汉平帝之死,也有几种说法。

历史记载,汉平帝是病死的。

有一种说法是被王莽所害,原因是王莽诛杀卫氏一族,不让汉平帝母子团聚,他一直很担心平帝成大掌权后报复,据说有次汉平帝看王莽的眼神充满怨恨,这个眼神恰巧被王莽看到,心里一惊,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王莽不可能杀平帝,王莽选立的汉平帝,又将女儿嫁给他,汉平帝对王莽自然感恩戴德,将来王莽的外孙也可以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杀掉汉平帝与王莽的利益背道而驰。

汉平帝死后,谁来当皇帝迫在眉睫,元帝的后代已经没有了,只能从宣帝的后代中选择,宣帝曾孙不少,不过都已经成年,王莽觉得不好控制。于是,提出“兄弟不能相互继承”。就在宣帝的玄孙中选中了两岁的刘婴立为皇太子。又以刘婴过于年幼,没有让他立即即位。太皇太后王政君命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暂时代替天子管理朝政。

王莽摄政期间,各种各样的符命祥瑞络绎不绝

武功县县令孟通在井中捞出一块白石,上面有几个红色的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太皇太后王政君,让王莽为“皇帝”,就是让王莽“摄行皇帝之事”,代理皇帝亲政。王政君起初不愿意,可是众望所归,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同意。第二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此后他的行事方法均按天子之制,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此事,遭到刘氏宗族奋起反抗

首先发难的是安众侯刘崇,他带领几百人进攻宛城,不过连城门都没有攻进就以失败告终了。

东郡太守翟义揭竿而起,立严乡侯刘信为天下,发布讨伐王莽的檄文,一时声势浩大。

王莽一介书生对于打仗并不在行,听到声势浩大的叛军,内心十分惊恐,一方面表示自己摄政只是暂时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将来一定会让刘婴继承皇位。一方面派遣大军前去镇压叛乱。翟义的队伍人数不少,不过都是些乌合之众,很快就被朝廷的正规军击败,翟义被捕杀,从此,反抗王莽的行动消失。消灭了反抗力量,王莽登上皇帝宝座也就指日可待了。王莽觉得直接登基有违伦理,太过简单粗暴。于是,瑞兆又从各地频频传来。

齐郡的一位亭长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怪梦,梦中天公告诉他“摄皇帝为真皇帝”,如果不信,可以看到明天他家里会出现一口新井。早上起来,这位亭长果然发现家里的院子出现了一口新井。类似此类的传奇故事不断传来,似乎王莽不当皇帝连上天都不答应。

公元八年十二月,王莽终于如愿登上皇位,将年号改为“初始”,新的王朝以“新”来命名,成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民选皇帝”。也给延续二百多年的西汉王朝在历史的舞台上画上一个句号。

纵观王莽的成功之路,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他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王太后嫁入刘家六十多年,虽一直将王家作为自己权力的根基,但内心还是忠于刘家的,她启用王莽,也是想借助王莽复兴汉室,未曾想到王莽会篡位。此时,传国玉玺还在王政君手里,王莽派人入宫索要,王政君痛斥使者,心里充满了悔恨,怎么也想不到大汉的江山会断送在自己手中。事到如今,悔之晚矣,她将玉玺掷到地上,后来传国玉玺缺了一角,据说就因如此。

结语:

王莽改朝换代的“篡汉”行为,几乎没有遇到太多阻碍,反而是在一片欢呼声中登上皇位。王莽代汉建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禅让成为皇帝的先河。王莽登上皇位,不仅是单纯地追求权力的快感。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全力以赴的建设一个“市无二价、官无诉狱、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野无饥民,邑无盗贼”的理想世界。王莽能成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吗?

0 阅读:3
心恬澹

心恬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