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中国人口最集中、产业最密集、工业基础最好的区域,海西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不断得到强化,如在建成时速250公里沿海铁路基础上,还继续升级为时速350公里的沿海高铁,推进温福、福厦漳、漳汕等高铁建设,强化互联互通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海西地区主要分为两个都市圈,分别是福州都市圈和厦漳泉都市圈,这也使得海西地区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获批建设城际铁路的区域。然而,受到资金等因素影响,海西地区城际铁路建设速度相对较慢,仅福州F1线全面开工建设。好消息在于,福建这条总投资约700亿元的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完毕,即将开工建设,福州或迎来压力。
这就是泉州至厦门至漳州城际铁路(R1线)。该城际铁路早在2015年9月就入围了《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但受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一直未能开工建设,项目建设规划直到2023年底才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进入2024年,该项目才加快进度。据悉,R1线是厦漳泉都市圈融合发展的关键工程,完美串联厦漳泉中心城区和重要城镇组团,全线设置车站29座(高架站14座、地下站15座),全长约175.04公里,设计速度160公里/小时,总投资695.7亿元,每公里造价约3.97亿元。
R1线进入开工前关键时刻。目前,该城际铁路前期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在2024年12月13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泉州至厦门至漳州城际铁路R1线工程初步设计评估审查竞争性磋商公告》,将对经济运量、技术标准、建设内容、建设工期、施工组织、投资概算等咨询评估,为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提供决策参考。更为重要的是,R1线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已于2024年12月12日获得批复,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据悉,R1线原计划在2024年底开工建设,工期5.5年,但根据目前进度,预计到2025年才具备全面开工建设的条件。
厦漳泉R1线有助于强化海西地区的发展韧性。该城际铁路是厦漳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关键支撑,贯穿厦门、漳州和泉州三个城市的城际铁路,是厦漳泉大都市区城际地铁线路主骨架线路,对于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第一,“不缺钱”是R1线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根据国家铁路建设相关规定,一个铁路项目需要入围国家规划,才能获得“准生证”,才具备启动建设的条件,而R1线早在2015年入围了国家规划,具备启动建设的上位条件。当然了,R1线定位为城际铁路,建设资金主要由沿线城市负责筹资建设、自负盈亏,这也造成不少城际铁路虽然入围了国家规划,但因建设资金、预期收益问题,未能开工建设。
R1线则没有这个问题,毕竟厦漳泉都市圈是中国最具活力的都市圈之一,泉州是万亿城市,厦门不仅是经济特区,还是计划单列市,财权自主性很大,再加上漳州加入,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不容小觑。据统计,这3个城市2023年GDP总量将近2.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3000亿元(其中厦门约为1577亿元),这就为R1线顺利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R1线有助于促进厦漳泉都市圈同城融合发展。目前,厦漳泉3市已经建成了时速250公里的沿海高铁和时速350公里的福厦漳高铁,漳汕高铁业已开工建设,然而,这些高铁都是国家主干通道,主要覆盖中心城区,停靠的站点有限,需要城际铁路进行有效的衔接。在此背景下,R1线建设提上了日程,目前共设站29座,平均站距为6公里,不仅穿越中心城区,还覆盖重要的重要城镇组团和工业园区,同时串联多个车站、机场,如泉州东、晋江机场、翔安机场(在建)、厦门东站(规划)、高崎站(规划)、漳州站(运营)等重要交通枢纽,还有效衔接3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多网融合,方便都市圈内部的人员往来,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助力抱团发展。
第三,福州则面临压力。福建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受到地形地貌条件,特别是城市分布的影响,福建形成了两大都市圈,分别是福州都市圈(福州、宁德、莆田)和厦漳泉都市圈,这2大都市圈成为了福建经济发展的引擎,集中了福建绝大部分的人口、财政、经济等总量分布,其中,厦漳泉都市圈经济总量约为2.6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3000亿元,福州都市圈GDP总量约为1.99万亿(福州约为1.29万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约为1800亿元(福州约为1189.77亿元),差距还是相对较大的。
目前,福州经济总量高于泉州的,但随着厦漳泉都市圈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深化、产业分工不断推进,抱团发展的优势将更加凸显;但在福州都市圈,福州总量相对较大,宁德和莆田经济总量和财政实力相对较弱,需要福州牵引带动。反观厦漳泉都市圈,泉州和厦门的经济实力、财政实力都不差,可以相互促进,形成“双核”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