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庆再次看海,考验海绵城市建设效果!

妙芙聊商业 2024-03-26 03:13:10

在7月10日下午的一场暴雨,让重庆主城区再次陷入看海模式。

五里店,开车过河已经成为现实

望海花市,再次望海

这也是近期降雨量频繁以来,重庆再次开启看海模式。连续30天暴雨预警,重庆主城一再被淹,今年的洪水堪比98年?

为什么作为山城的重庆,还会频繁看海?海纳君带你分析分析。

1

看海的最直接原因,是天意,今年重庆降水量的异常偏多。

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今年重庆降雨量已经是1961年以来的历史最多。

与此同时,从7月10日17点全国的降水量实况图来看,也可以看出当时重庆渝北区和沙坪坝区的降水量堪称惊人!

渝北地区降水量达到50.9mm,沙坪坝区降水量达到40.9mm。均达到暴雨级别。在全国实时降雨排行中,第一第二均被重庆牢牢坐稳,甩开第三名大段距离。

2

看海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为,城市建设方面的缺失和旧账。

长久以来,国内的城市建设重地面,轻地底、重视基础建设,忽视生态缓冲。

首先,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滞后,往往忽视湖泊湿地、生态缓冲带、城市生态渗水区等设施建设,排水出路没有足够地域。

其次,管网建设滞后,历史欠账多、设计标准较低、预留“增量”不够,导致城市排水系统排洪能力低下。

此外,还有一些城市不注重保护千百年来的自然生态水系,导致城市区域对洪涝调蓄缓冲能力减弱。

作为山城的重庆,主城区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坡地面积大,坡度大,大于7度的坡地面积占比达88%;地形起伏大,自然空间立体而丰富,适宜建设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海绵城市。

3

重庆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海绵城市整体方案。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在实施意见中,建设目标分三步走。

第一,试点先行。加快推进“1+3”海绵城市试点,即:1个国家级试点区域两江新区悦来新城(建设期为2015―2017年);3个市级试点区域万州区、璧山区、秀山县(建设期为2016―2018年)。

第二,逐步推广。2018―2020年,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及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先行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到2020年,试点区县(自治县)城市建成区30%以上、非试点区县(自治县)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初步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保护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体系、排水防涝体系及初期雨水污染治理体系。

第三,全面推进。2020―2030年,全市所有区县(自治县)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市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如果以此为考量标准,重庆目前的海绵城市已经来到全面推进的第三步。

针对城市排水防涝,实施意见也进行了大篇幅的要求,重点提出2020年,主城区以及远郊区县中心城区雨水排水系统不低于三年一遇的标准。

在2019年1月,重庆两江新区更是提出要全域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新建成海绵城市60平方公里。(两江新区规划总面积是1200平方公里,2016年建成区面积是229平方公里)

悦来新城18.67平方公里试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共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75个,完工项目71个,完成投资38.65亿元,建成滨江海绵公园、海绵城市展示中心、悦来海绵生态保育区等典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

不知道悦来的朋友们,是否遇到内涝严重的情况呢?

除悦来新城外,两江新区已审批建设海绵城市相关工程项目54项,包括大竹林、保税港、照母山等新区全部片区,项目类别涵盖城市道路、公共建筑、住宅、广场、公园绿地等。

两江新区计划到2020年建成下凹绿地、雨水湿塘等公共海绵设施约190个,至2025年,建成区面积80%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建成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海绵城市。

2019年12月,全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海绵管控指标全部落实到了地块,今后,海绵指标伴随土地的出让、划拨同步推进,不管是开发商建房,还是公共设施建设,都必须按规定修建各类海绵设施,以最终整体实现海绵城市70%雨水消纳利用的目标。

重庆正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进展,将其直接与各种建设所挂钩,也是将海绵城市标准强制推广的一记良方。从目前的看海情况来看,重庆的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不仅是对新建地区使用海绵城市标准,对于老旧地区海绵城市标准的改造也需要加快。

0 阅读:0

妙芙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