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大模型的发布,似乎一夜之间将中美AI大模型的技术差距拉平,之前我们或许还感觉落后一两年,现在感觉“前胸贴后背”。
不扯远了!回到股民朋友们最喜欢聊的问题——国产AI大模型崛起,会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一、挖金子和卖铲子的业绩表现
虽然这个比喻可能不完全贴切,但我认为AI产业链的下游和上游,就像挖金子和卖铲子。挖金子的人不一定能立刻挖到金子,也就是说,他们不能马上赚到钱。而卖铲子的人,因为可以及时变现,所以往往能马上见到收益。
在股票市场上,这反映为AI+医疗、AI+影视、AI+金融等“挖金子”的企业,其营收增长可能不会立即体现。然而,像英伟达或其他芯片、服务器企业,由于它们为AI大模型企业或AI+应用企业提供工具,因此它们的营收增长会迅速体现在业绩上。

以浪潮信息为例,随着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逐步加大AI投入,2024年3季度,浪潮信息的季度营业收入也从之前的170亿元上涨至410.6亿元,涨幅超过100%。
二、AI+应用类和算力基础设施类
AI+应用类企业,虽然业绩不能当期体现,但未来必然是胜者为王。最后活下来的那个,必定是赢者通吃,业绩将暴涨。在大家都不知道谁会是最终赢家的时候,大家都在赌,全行业估值都在上涨。因此,我们会看到这些AI+应用企业的股价持续上涨,而业绩似乎跟不上,但市场并不在意,因为现在赌的是未来。

以三六零为例,公司开发出了“360纳米AI”的产品,但是从2021年至今,营业收入逐年下降,从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但是,三六零的股价却像“风口上的猪”,每次AI起风,三六零的股价总是能否起飞。不过,每次风停了,股价又会跌回原点。

至于算力基础设施类企业,它们的业绩正在当下或者未来一两年增长。因此,我们会看到它们的估值和业绩双双上涨。对于稳健性投资者来说,这种情况往往比较舒适,因为他们不必面对动辄市盈率100倍以上的焦虑。而且,由于有业绩这个衡量标准,投资者大致可以知道卖点在哪里,要么是业绩增速出现拐点时,要么是业绩本身出现拐点时。
三、小结
由于大家都是受益于AI大模型革命,所以,AI应用类和算力基础设施类企业呈现出“同涨同跌”的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两种类型的企业是一样的。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一定要懂常识。技术革命初期,AI应用类企业负责“花钱”的,而算力基础设施类企业赚的是AI应用类企业“花的钱”;只有到了技术革命的中后期,AI应用类企业才开始赚钱,但并不是每家应用类企业把钱赚回来,移动互联网那一波,团购网站最后活下来的也就只有美团。
对于激进型投资者来说,AI+应用类企业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它们提供了追求高额回报的可能;而对于保守型投资者,算力基础设施类企业则更为稳妥,它们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求仁得仁,各得其所,各安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