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干部家属临时来队,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陈启军戎马祁连30

绿拂晓 2024-02-11 12:27:30

作者:陈启军

夫妻两地分居是我们那个时代军人婚姻生活的常态,像牛郎织女一样盼“七夕”相会,是很多当兵人都曾经有过的经历。我自1975年结婚到1981年家属随军,爱人每年都来队探亲。

那时部队对干部家属临时来队,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团里要求没有小孩的来队家属不得自己起火做饭,必须到食堂用餐。记得165团参谋长王必先在家属尚未从西宁搬到平原堡期间,临时来队也到机关饭堂和大家一起用餐。后来一些同志反映有时家属身体不适,到饭堂用餐不方便,团里才允许将饭打回家。

165团机关食堂在机关大院的最后边,来队家属则住在靠西北边的家属院,距离较远,打饭回去得十多分钟,遇到刮风或雨雪天多有不便。于是有人便和家属商定,在机关大院西边开水房后侧靠墙的煤渣堆里外接应。

有一次我也从这里向外给家属递饭,不巧被下班回家路过的魏团长碰见,当场批评我打饭回家都懒得跑,干脆不要吃算了。

调军里工作后,则是与团里截然不同的规定,要求来队家属必须自己起火做饭,不能到机关食堂用餐。每当家属来队就得为起火做饭忙乎一阵子,到处借煤油炉子、案板、锅灶等炊具。后来处里利用卖废旧报纸的钱,置办了一套灶具,供临时来队家属使用。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到灶上领粮油的情景,按规定可领取干部个人一个月的定量标准,家属孩子的那一份要交钱和粮票。我们司令部王管理员和上士非常认真,米面,调料之类还好办,唯有称油充满着戏剧性。油提和漏斗对着一个小口瓶子往里灌,边灌边称,多了倒出来,少了往里灌,来来去去称不准,急得人直想说多了倒出来,少一点就算了。那个时候公私分明,该你的一点不少,不是你的一丝一毫也不能沾,那个严肃认真劲,令人十分向往。

无论团里还是军里,当时都规定家属来队不得超过一个月。30 天对有工作的家属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一些家在农村没有工作的人,就显得时间太短。但要想多待,还得个人向组织打报告申请,或者是放弃当年或第二年的休假,才能获准。

战友们将家属临时来队的感受形象地比作三部曲。这就是辛苦的迎接准备阶段,甜蜜的来队团聚阶段,疲劳的“打扫战场”阶段。家属来队之前虽然要东跑西颠找房子,支床“安家”借灶具,买粮灌油打酱醋,但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和家属孩子见面团聚,还是蛮愉快的。家属来队期间,自然很甜蜜。最灰色的时光是送走家属之后,累得先要美美地一个人躺在床上睡一觉,然后再打起精神“打扫战场”。残汤剩饭要吃完,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自己的物件要归位。那个忙、那个累、那个不情愿的劲呀,只有经历了那个年代的军人,才有切身体会。

(待续)

0 阅读:16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