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为官时有3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款不贪,最后一条略显高明

戏志才评历史 2025-01-10 05:54:4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有多少家财呢?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高官,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搜刮民财,据说几乎将国库掏空。

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据相关史书记载,和珅被抄家时,家中单单黄金就三万多两,白银三百多万两。

除了现银之外在他的名下还有七十多家当铺,上号良田八千顷,奇珍异宝上百件,三千多间房屋。

这些折合成白银大约8-11亿两。被外媒称之为18世纪的全球首富,可见他的钱财之多。

和珅贪财也阻拦了清朝的发展,嘉庆皇帝恨透了和珅,所以在登基之后就办了和珅,将他的全部财产充国库,和珅最后也自尽身亡。

虽然说和珅贪财,但他也有一个原则,3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款不贪,最后一条略显高明 。

提起和珅,我们总是会想到是王刚饰演的和珅这一角色,是纪晓岚的死对头,喜欢拍马屁,显得很笨拙。事实上历史上的和珅,能力超强,颜值出众的一个人。

悲惨童年逆袭人生

和珅出身英额地方钮祜禄氏,祖上曾经立功获得一个可以世袭罔替的三品爵位。

按理说和珅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今后的日子肯定是不错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和珅的母亲在生育时难产离世。

父亲又常年忙于公务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所以说和珅的童年几乎是和弟弟一同度过的。

纵然没有父亲的常年陪伴,但父亲依旧在世,这样的日子还是没有持续太久,和珅的父亲染病身亡。

和珅与弟弟没有了父母的庇佑,差一点被赶出家门,幸好得到了继母的保护得以生存。

自此之后和珅过上了艰苦的生活,年幼的和珅被迫成长,早早体会到了世间的冷暖,也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对金钱的渴望。

和珅非常聪慧,经常会得到老师的赞赏,小小年纪的他不仅熟读国学典籍,还精通满文、汉文,同时掌握了蒙古文和藏语。

除此之外,他还擅长诗词、书画。他非常珍惜每一次提高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可以获得机会步入仕途,改变自己的人生。

和珅当真是凭着自身的才华和能力正式步入仕途,成为了一名三等侍卫。还真别说,和珅这个人确实有着别人没有的能力,他喜欢察言观色,洞察人心深受乾隆的喜欢,从此平步青云。

一开始的和珅清正廉洁,面对他人的贿赂也是嗤之以鼻,然而随着权势的提升,和珅开始动摇,他利用乾隆对自己的信任,大肆敛财,走上了不归路。

但是和珅贪污多年却能安然在乾隆手下办事,由此可见他的能力非同一般。那就不得不说他的三不贪原则了。

科举之财不贪

从古至今,人才都在一个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国家的文化经济及其他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人才选拔在各个时期也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整。

科举制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种选官制度,科举制度相对来说也是最为公平透明的一种制度,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进入政府任职的机会,改善了用人制度,提高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毕竟在此之前寒门学子几乎没有机会进入朝堂,更别说创下一份作为。自隋朝开始起,朝廷开始着手使用科举制度,后逐步完善,为天下学子提供机会,也为国家选拔出可用人才。

和珅从小经历过苦日子,他深知读书改命的重要性,所以对于科举上的贿赂行为他绝不姑息,更不会帮助舞弊。反而是面对作弊的行为,他也是非常生气,作出严厉的惩罚机制。

当然,他不贪科举的钱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科举在进行的时候极为严苛,会经过层层把关,毕竟这对于人才的选拔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发展。

乾隆自然是非常重视科举制度,不容有人在其中作祟,和珅那样一个聪明的人自然是懂得其中的利害。

所以,在科举进行的时候反而是尽心尽力,树立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形象,不但得到了乾隆的奖赏,还受到了民众的赞誉。

和珅可是聪明人,不但不在这个地方不贪财,反而还会有多方位的好处。

当然他明白,如果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长久发展下去肯定会是影响国家发展的根本,动荡的朝堂局势并不是他想要的,相反国家蒸蒸日上他也自然有更多的机会满足私欲,获得钱财,他怎么会选择自断财路呢?所以说科举之财他不贪。

朝廷赈灾的钱不贪

和珅的第二个原则就是朝廷赈灾的钱财不贪,在古代那个几乎全靠人力、自然生活的时代,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天灾就会有大批的百姓流离失所,失去家园。

据资料统计,在乾隆年间发生了多次的自然灾害,干旱、洪水等。其实也不单单是在清朝,不管是在哪个朝代,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国家就会在第一时间开放国库,发放赈灾,前往灾区。

说实话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贪财的,每一层捞一点油水就可以安枕无忧一辈子,当然其中的风险也是很高。

即使如此,还是有些没有良心的官员选择贪污,将赈灾款私自占有,不顾百姓的死活。

虽说和珅贪财,但是在这一点上他做得还是很不错的,绝不会打这些赈灾款的主意。他深知受灾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没有朝廷的赈灾款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再说了,如果真的置这些百姓的生命而不顾,百姓为了生存只会拼死一搏,产生暴乱,导致朝廷不稳。

百姓怨声载道的结局也并不是他想要看到的,这间接也会影响到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声誉,对于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和珅也有一定的同情心,他小的时候也经历过苦日子,同样接受过他人的帮助。

所以,他也并不忍心看着这些百姓因为这些灾害而丧失性命,反而是希望能够做点什么帮他们走出困境,减轻民众的负担,增强清朝的稳固,从而赢得民心。

办不成事儿的钱不贪

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收了人家的钱最后帮人办了事,这也是两全其美的一件事,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相反是如果是收了人家的钱却没有帮人办事,那这人真的有些过分了,但这样的人也不计其数。和珅却不是这样的人,如果请他帮忙,他没有办成绝不会收这个钱。

和珅从一个小小的侍卫摸爬滚打多年走上了权力的中心,手握重权,自然会有人找他来帮忙。

有的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有的是为了自身的保全,也有人是为了亲友寻求和珅帮忙,都会奉上重金,但和珅也并不是愚蠢见钱眼开之人,他在帮忙之前定会再三思量。

就算是拿钱也不能办理成功的,他是绝对不会帮忙的,自然也不会收受他人的贿赂。

不得不说这也是和珅一个高明地方,他深知其中的厉害,如果收了人家的钱,帮人办好了事儿还好说,如果没办事反而收了钱无非就是将自己推入深渊。

他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一旦有错那面临的可能就是杀身之祸,严重则祸及家人,所以和珅这个人再怎么喜欢钱财也会加倍小心,不该要的钱他是一点都不会谋取。

怪不得他在朝堂上顺风顺水几十年,这也是他的能力所在。他虽然的贪财,但并不愚蠢。

自己能办也能办得漂亮没有疏漏的事儿会贪,一方面帮助了他人,还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钱财,同时也没有影响自己在乾隆心中的形象,简直就是一箭三雕。

和珅的才智让他在朝堂中轻松应对,深受朝廷重视,同僚支持,百姓拥护。

和珅贪财有底线

和珅虽然贪财却是一个有底线的人,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就算乾隆知道和珅贪污也没有处理他。毕竟官员要么就是喜欢钱要么就是喜欢权,要说可怕那自然是权力。

偏偏和珅就是只喜欢钱财,对于他交代的事情和珅也都办理得非常完美,朝廷上很多事和珅处理得也是井井有条,这给乾隆省去了很多麻烦。

另外,和珅拍马屁、阿谀奉承的能力那可真是一绝,总是把乾隆哄得开开心心的,这样一个吉祥物谁不喜欢呢?

再说了乾隆当时年事已经很高了,他也不想因为处理和珅这个人被后世议论,反而是将和珅交给嘉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绝妙的策略。

他虽然没有处理和珅,但不能保证嘉庆也不会动和珅。所以说乾隆面对和珅的贪污行为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要小看和珅这三不贪原则,确实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自然是与和珅的身份有关,他当时在朝廷中的地位非常高,如果贪污起来不管不顾轻则给朝廷带来重大的损失,重则造成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首先就要说这个科举制度,和珅的不贪,为朝廷顺利选拔了人才,同时也为清朝的文化以及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朝廷赈灾不贪,稳固了朝廷,缓解了自然灾害,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办不成的事儿不贪,发挥自己的才智选用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帮助皇帝排忧解难,同时稳固自己的权力。

虽说和珅在贪污方面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但是这并不能抹灭他犯下的错误,贪了就是贪了这一点不能否认。

他最终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更何况和珅在任职期间并不是只是谈钱这么简单,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力之便,欺压百姓,残害忠良,这些都是不可原谅的。

所以,他最终还是为此付出了代价。他的钱财最后收归国库,子孙后代因此丧命,他的一生最后也成为了一个笑话,实在是可悲至极。

通过和珅的结局也能给官员和民众一些警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为了钱财而失去原则,为了自身的利益伤害他人,这种行为是决不允许的,最后也终将得到惩罚。

另外那些为官之人更是要将百姓的利益放在最前面,要坚守初心,为百姓谋求福利,不能只图自身的安乐罔顾法律。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来源:

历史上的和珅到底贪腐敛财多少钱?青瞳视角2024-05-20 19:03

0 阅读:18
戏志才评历史

戏志才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