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一员官

长岳和文化 2025-01-26 03:38:49

吴同知在济南府任职,他身形挺拔,目光如炬,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气势。当时的官府,有着一条令人不齿的不成文规矩:但凡有官员犯了贪污罪,上司总会出于各种目的加以庇护。不但不会对贪污官员进行处罚,反而会将其贪污的钱财分摊到其他同事身上。众人虽心中不满,却都畏惧上司的权势,无人敢站出来阻挠或违抗。

然而,吴同知却截然不同。当上司强迫他为赃官垫钱时,他挺直了脊梁,坚决拒绝。上司见他如此不识好歹,顿时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可吴同知毫无惧色,大声回骂道:“我官职虽小,却也是朝廷堂堂任命的官员。你若觉得我有过错,可以参奏处分我,但绝不可对我肆意咒骂!我这条命,要死便死,可我绝不会损害朝廷给予的俸禄,去替那些赃官偿还赃钱!” 他的声音在公堂上回荡,震得众人耳中嗡嗡作响。上司被他这一番话噎得说不出话来,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他本以为吴同知不过是个小官,随便施压就能让他就范,没想到却碰上了这么个硬茬。但上司也明白,吴同知所言句句在理,若是真的对他采取过激手段,传到上面去,自己也不好交代。无奈之下,上司只得强压怒火,换上一副笑脸,好言劝慰吴同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这件事很快在济南府传开,百姓们听闻后,纷纷对吴同知竖起大拇指。人们都说:“这年头,世风日下,不兴走正道。” 可吴同知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不能怪年头不好,是有些混账人自己不走正道罢了。

与吴同知同时期,在博兴县高苑镇有个叫穆情怀的人,他被狐狸精附了体。这狐狸精似乎有着非凡的见识,常常通过穆情怀之口,慷慨激昂地谈论世道。每当此时,外人只能听见座上的说话声,却看不见跟他对谈的人,场面十分诡异。

这天,穆情怀来到济南,与朋友们相聚。大家谈天说地,气氛热烈。有人突发奇想,问他:“你既是狐仙附体,该没有不知道的事儿。请问济南府有多少官员?” 众人都以为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穆情怀肯定能轻松回答。可没想到,穆情怀不假思索,马上答道:“只有一个。” 此言一出,众人哄堂大笑,都觉得他说得荒谬至极。又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么说,穆情怀一脸严肃,缓缓说道:“合济南府虽然表面上有七十二名官员,可在我看来,真正够格,配得上官员之名的,只有吴同知一个。”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随后陷入了沉思。他们想起吴同知对抗上司,拒绝为赃官垫钱的事,心中对穆情怀的话也有了几分认同。

再说泰安的张知州,他性格倔强,犹如一根坚硬的橛子,因此人们送他外号 “橛子”。在他到任之前,但凡有大官僚等有地位的人来泰安游览,登山所需的人工、牲畜、车舆等一切费用,都毫无例外地向当地老百姓摊派。百姓们苦不堪言,却又敢怒不敢言。

张知州到任后,了解到这一情况,心中愤慨不已。他决心改变这一陋规,还百姓一个安宁。于是,他毅然下令废除了这项不合理的摊派。从那以后,那些想要来泰安游玩的大官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压榨百姓了。

若是有大官不知好歹,跟他索要猪羊等物品,张知州便会毫不客气地回应:“我就是一只猪、一只羊,请把我宰了犒劳你的仆人去吧!” 那大官听了,气得吹胡子瞪眼,却又对张知州无可奈何。毕竟张知州所言虽有些无赖,却也表明了他坚决维护百姓利益的决心。

张知州自从远离家乡到泰安做官,与妻子儿女分别已长达十二年。刚到任时,夫人领着儿子从都城千里迢迢来看望他。起初的一两天,一家人沉浸在久别重逢的喜悦之中。然而,六七天后,夫人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一天,她不慌不忙地对张知州说:“你做官这么多年,穷困得连蒸饭的甑子上都蒙上了尘土。你难道老糊涂了,不顾子孙了吗?” 张知州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他为官清廉,一心为民,没想到自己的夫人竟然说出这样的话。

他指着夫人,大声怒骂:“我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不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难道有错吗?你却只想着钱财,全然不顾我的志向和百姓的疾苦!” 骂完,他还不解气,令人拿棍子来,逼着夫人跪下挨打。儿子见此情景,吓得大哭起来,赶忙伏在娘身上,苦苦恳求代母受过。张知州看着儿子,心中一阵纠结,但想到夫人的话,还是狠下心来,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这才消了气。

夫人又难过又失望,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丈夫,心中满是委屈。她带着儿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泰安,发誓说:“老东西就是死在泰安我也不再来了!”

张知州望着夫人和儿子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或许有些过激,但他绝不后悔。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百姓做着实事。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吴同知在济南府继续与那些歪风邪气作斗争,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百姓们都对他充满了信任和爱戴。穆情怀依旧被狐狸精附体,四处谈论着世道,他对吴同知的赞赏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位清廉官员的事迹。而张知州在泰安,虽然得罪了不少权贵,却也赢得了百姓们的心。

然而,官场的斗争总是残酷的。那些被张知州得罪的大官们,一直在寻找机会报复他。终于,在一次朝廷的考核中,他们抓住了张知州的一点小把柄,对他进行了恶意弹劾。张知州百口莫辩,最终含冤而死。

当这个消息传到济南府时,吴同知悲痛万分。他想起张知州的倔强和正直,想起他们共同为正义而战的日子,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在这个浑浊的世道里,坚守正道是多么的艰难,但他绝不退缩。他要继承张知州的遗志,继续与那些贪官污吏作斗争。

百姓们得知张知州的死讯后,自发地为他举行了葬礼。他们痛哭流涕,怀念着这位为他们着想的好官。而吴同知,则在葬礼上发誓,一定要让济南府乃至整个官场,都变得风清气正。

在那之后的日子里,吴同知更加努力地工作。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为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时,他也在不断地收集那些贪官污吏的罪证,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将他们一网打尽。

时光荏苒,吴同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成功地扳倒了几个大贪官,使得济南府的官场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善。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好,他们对吴同知感恩戴德,将他视为济南府的守护神。

0 阅读:9

评论列表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2
2025-01-26 05:31

1866年,普鲁士大公国(德国前身)的国王威廉一世结束征战,来到行宫休养,当他看到宫外老旧的磨坊时,觉得非常扫兴,就命令手下去把磨坊拆掉。可因为这是祖传的家业,磨坊主死活不让拆,出钱也不愿卖,最后威廉一世恼火地派兵“强拆”了老磨坊。人们都认为国王这样运用权力是最大的腐败,就动员老磨坊主去控告威廉一世。在民众一致的“王权腐败!照价赔偿!”的呼声中,法庭裁定国王侵犯民众财产权利,责令在原址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且赔偿磨坊主损失及诉讼等各类费用。于是,一座崭新的磨坊又矗立在桑苏西宫墙外。几十年后,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生意萧条面临破产,想把这座磨坊出售给时任国王威廉二世。威廉二世思来想去,最后提笔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好好保存祖先遗留的产业,也为王族保留一个时刻警惕王权腐败的提醒,并随信附上一笔钱。磨坊主儿子十分感动,用那笔钱将旧磨坊修葺一新。

长岳和文化

长岳和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