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府,有个秀才叫唐卿义,命运待他着实不薄。自幼父母双亡,只留他一人守着那破旧不堪的老屋,生活的艰辛如影随形。但唐卿义心中有团火,那便是通过苦读诗书考取功名,光耀祖先。每日,他都在那摇摇欲坠的屋子里,伴着昏黄的灯光,读书至深夜,破旧的窗户挡不住风雨,却困不住他对知识的渴望。
可命运似乎还嫌他不够苦,邻居家的几个顽童,每日嬉笑打闹,声音穿过那单薄的墙壁,让唐卿义根本无法安心读书。他眉头紧皱,满心无奈,却又毫无办法,只能在心里默默叹息。
这日,唐卿义出门办事归来,路过附近的山峦,偶然瞧见一座破庙。庙门半掩,荒草没过脚踝,显得破败又荒凉。可在唐卿义眼中,这里简直是人间仙境。四周静谧无人,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空气中弥漫着野花的香气,山谷间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水涧,阳光洒下,波光粼粼。唐卿义心中一动,当下便决定搬来此处居住。
此后,唐卿义过上了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每日清晨,他伴着第一缕阳光起床读书,累了就去山间散步,在山涧里洗澡,在树下乘凉。他的叔父,日子过得也只是勉强温饱,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但叔父念着唐卿义孤苦伶仃,时常挑着担子,翻山越岭给他送来生活用品和吃食。每次看到叔父那疲惫的身影,唐卿义心中都满是感激,也更加坚定了考取功名的决心,想着日后一定要报答叔父的恩情。
一日,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唐卿义坐在屋内读书,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滚落,浸湿了书页。他实在忍受不住,便放下书卷,来到山涧边洗澡。刚下水不久,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转眼间,黑云密布,天色瞬间暗了下来,仿佛黑夜提前降临。唐卿义心中一惊,连忙上岸,刚要往回跑,只听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响起,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赫然出现在空中。巨龙在空中盘旋片刻,突然俯身冲下,身上有个东西极速掉落。唐卿义惊恐地瞪大双眼,还没来得及反应,便吓得昏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发现自己躺在破庙里,面前站着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女子面容姣好,眼眸犹如星辰,笑起来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女子见他醒来,笑吟吟地端来一碗热汤,轻声说道:“公子终于醒了。” 唐卿义望着眼前的女子,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好感,他鼓起勇气问道:“姑娘是哪里人氏?为何会在此处?”
女子闻言,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黯然神伤。她微微低下头,轻声说道:“我叫氏子,母亲早已离世,父亲再娶后,后母对我百般虐待。我实在不堪忍受,只好逃了出来,一路漂泊,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这里。看到公子晕倒在路边,便将公子搀扶了进来。” 唐卿义听了氏子的遭遇,心中满是怜惜,再加上对氏子一见钟情,他犹豫片刻,鼓起勇气问道:“姑娘如今无处可去,不知可愿意嫁给我,与我共度余生?” 氏子听了,微微一愣,随后轻轻点了点头。
唐卿义大喜过望,他拉着氏子来到神像前,想要让神像见证他们的爱情,结为夫妻。可奇怪的是,氏子看到神像和旁边的侍鬼时,脸上露出了惶恐不安的神色,但还是和唐卿义一起跪在地上,磕了头,结为夫妻。
第二天清晨,唐卿义在睡梦中被一阵香味唤醒。他睁开眼睛,发现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饭菜。他又惊又喜,连忙询问氏子:“家中已无多少食材,你是如何做出这么多美味佳肴的?” 氏子只是笑而不答,温柔地催促他赶紧吃饭。唐卿义夹起一口菜放入口中,那鲜美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他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饭菜,不禁大快朵颐起来。
此后,氏子总能变着法儿地做出各种美味佳肴,还会时不时地拿出一些绸缎衣服,为唐卿义添置新衣。唐卿义发现,氏子不仅厨艺精湛,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擅长书画,精通诗词。每次唐卿义读书写诗时,氏子总能给出独到的见解,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让唐卿义对她刮目相看,心中更是感叹自己能娶到这样的妻子,实在是三生有幸。
日子一天天过去,唐卿义与氏子夫妻恩爱,生活幸福美满。然而,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天,唐卿义的叔父想起许久没有给唐卿义送吃食了,便挑着担子上山。当他看到氏子时,不禁一愣。唐卿义笑着向叔父介绍,这是自己的妻子,正打算过几天就下山去拜见他。叔父听了,心中却充满了疑惑,他仔细询问了氏子的家世。唐卿义如实相告,叔父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觉得氏子身世不明,又来自大山深处,心中怀疑她不是人类。
叔父偷偷将唐卿义拉到一边,严肃地说道:“贤侄,你可千万要小心,这个女子说不定不是人,而是妖或者鬼。你赶紧跟我下山,不然性命不保啊!” 唐卿义听了,连忙摇头,他看着氏子温柔的笑容,坚定地说:“叔父,您别多想了。氏子是个活生生的人,她心地善良,又长得这般美丽,怎么可能是妖精呢?” 叔父见他执迷不悟,心中又气又急,对他又是劝说又是威胁,可唐卿义就是不为所动。他觉得自己如今生活惬意,与氏子夫妻恩爱,不想离开这里。叔父无奈,只好气呼呼地跺跺脚,悻悻离去。
躲在屋里的氏子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等叔父走后,她红着眼睛问唐卿义:“是不是叔父不喜欢我?” 唐卿义连忙安慰她:“别多想,可能是我们成亲没有提前告诉他,他有些生气。等过几天,他消消气,我们再去拜访赔礼就是。” 氏子听了,虽然点了点头,但脸上还是布满了愁云。
又过了几天,叔父带着一个道士上山了。氏子看到道士的那一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吓得躲在了唐卿义的身后。唐卿义看到妻子如此害怕,心中十分愤怒,他义愤填膺地质问叔父和道士:“你们来这里干什么?赶紧离开!” 叔父大声说道:“你这个糊涂东西,我好心请道长来降妖除怪,你却执迷不悟。再这样下去,你这条命可就没了!”
那道士须发皆白,目光如炬,他手持拂尘,轻轻摇了摇,然后拿出一面照妖镜,对着氏子照去。可当他看到镜子中的影像时,脸色突然大变。他急忙将唐卿义的叔父拉到一旁,神神秘秘地说:“这妖精可不是一般的角色,依我看,她并非人间妖怪,而是天上的仙客。我们万万不可伤害她,否则会给人间带来大祸。再说,她也并未伤害你的侄儿。” 说完,道士便匆匆下山,像是在逃避什么。叔父见状,也急忙追了下去。
唐卿义和氏子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都松了一口气。几天后,叔父大寿,唐卿义正为准备寿礼而发愁。以往没钱,他只能给叔父写副寿联。氏子见他着急,笑着拿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面寿桃和一个晶莹剔透的玉如意。唐卿义又惊又喜,到了祝寿那天,他想带氏子同去,氏子却凄然一笑:“叔父不喜欢我,何必在他大寿时惹他不快,你自己去吧。” 唐卿义无奈,只好独自下山。
叔父看到礼物,十分激动,终于同意了他们的亲事。唐卿义高兴之下多喝了几杯,直到傍晚才回到山上。氏子见他喝醉,急忙为他煮了醒酒汤。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氏子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还摆上了一壶酒。唐卿义十分诧异,问道:“今日是什么日子,怎么如此丰盛?” 氏子眼中含泪,悲伤地说:“我和你缘分已尽。” 说着,从口中吐出一颗亮晶晶的珠子,“你生性善良,命中注定做大官,但人世复杂,这珠子你吞下去,可保你聪慧,逢凶化吉。” 唐卿义虽满心疑惑,但还是依言吞了下去,只觉腹中一阵火热,随后便恢复了正常。
氏子端起酒盅,一饮而尽,唐卿义更加纳闷,因为平日里氏子滴酒不沾。不一会儿,氏子便醉倒在桌前。唐卿义将她扶进屋内。
第二天早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唐卿义醒来,却发现身边的妻子变成了一个鹤发鸡皮、老态龙钟的老婆子。他大惊失色,急忙询问。婆子凄然道:“如今我变成这样,你还会喜欢我吗?” 唐卿义坚定地说:“当然,不管你变成什么样,你都是我的妻子,我定会与你白头偕老。” 婆子欣慰地笑了。
就在这时,突然狂风怒吼,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婆子神色惊慌,喃喃自语:“该来的还是来了。” 说着,躲到了唐卿义身后。只见水涧中出现一条巨龙,它双目炯炯,看了一眼婆子后,腾空而起,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雷声,唐卿义和婆子被震晕过去。
等唐卿义再次醒来,妻子已经不见,地上趴着一个似鱼又似泥鳅的怪物,已被雷劈死。他呆呆地看着,仿佛置身梦中。这时,那个道士突然出现,看着地上的怪物,叹息道:“这是龙虱,乃龙身上的虱子,虽是仙物,却难逃此劫。它与你结为夫妻,还将灵珠给了你,没了灵珠,才变成这副模样。这灵珠定能助你前程似锦,你日后必是富贵之人。” 说完,道士便转身离去。
唐卿义望着地上的龙虱,又看看道士离去的背影,泪水夺眶而出。他想起与氏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悲痛欲绝。许久,他才起身,将龙虱好好掩埋。
此后,唐卿义更加努力读书。一年后,乡试开考,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龙虱给予的灵珠的帮助,一举考取举人。他喜极而泣,第一时间来到龙虱的坟前,磕头答谢。几年后,他果然做了大官,前途一片光明。后来,他娶妻成家,妻子得知他与龙虱的故事后,十分感动,经常与他一起去龙虱的坟前祭拜,直到两人终老。这段人与仙物的传奇爱情,也在当地流传了下来,成为人们口中一段动人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