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第一年,经过一段时间作战后,国民党军将全面进攻转为向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特别是山东方向,云集了国民党的重兵,包括五大主力之中的三个都在这个方向。无疑这一时期我军南线的作战重心主要是在山东方向。
解放战争第二年,随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我军正式拉开战略进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我军作战重心也随之由山东方向转为中原方向。
那么,解放战争第三年南线的作战重心又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出现了中央军委设想的作战重心在中原,而粟裕建议的作战重心则在徐(州)蚌(埠)地区呢?关于举行淮海战役,史学界基本认定的是,粟裕提出后,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很快便认可,可实际上远没有这样简单。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作一深入的分析探讨。
第一个问题,解放战争第三年南线的作战重心为何定在了中原?
应该说,1948年7月豫东战役大胜后,证明中原的确有大仗可打,中央军委总体思路是“中原定则天下定,中原失则天下失”的大战略。1948年7月26日,也就是豫东战役结束后20天,中央军委明确指出:“下一步作战任务,预定粟(裕)陈(士榘)唐(亮)并统一指挥许(世友)谭(震林)歼灭5军”。当时,5军作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一直往来活动于中原战场。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将其列为下一步歼敌作战目标,无疑说明华野外线兵团未来行动执行的仍是原先确定的“粟(裕)兵团应在现地区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5军、18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5军、18军不走”的作战方针。
按照这一思路,显然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是把南线作战的重心继续放在中原这个战略方向上的。这一点通过中央军委副主席朱德和周恩来的讲话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佐证。
1948年8月23日,朱德总司令在一次讲话中这样说道:“中原战场是决战的战场,自古以来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在10月1日的一次讲话中朱总司令又明确地表示:“今年是决定胜负的一年。中原是决战的战场。”朱德总司令的话讲得非常明确,那就是第三年南线作战的重心仍在中原。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9月会议”。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代总参谋长的周恩来,在报告军事计划要点时这样表示说:第三年我军的作战,“南线重心在中原”,“北线重心在北宁路”。周恩来副主席是代表中央军委作的军事报告,自然他的报告代表的也是中央军委的意见。可以说,这也是从军委层面上正式把第三年南线的作战重心明确地放在了中原方向上。
第二个问题,粟裕关于南线作战重心为何从中原又转到了徐蚌地区?
粟裕建议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江北打大仗,主要是指与刘邓大军忽集忽分鏖战于中原。豫东战役的胜利实践,证明中原确有大仗可打。那一时期粟裕关于南线作战的重心显然也是放在中原的。
然而,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粟裕对战争规律的探索也不断深化。豫东战役大胜后,他深知,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我军歼灭战不断向更大规模发展是个客观规律。这种大歼灭战发展下去,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要进行这种规模宏大的战略决战,必须要考虑战略时机,还要考虑战场环境条件和后勤供应保障等条件。
首先,关于决战的战略时机问题,粟裕敏锐地发现:1948年9月16日,被称之为“战略决战序幕”的济南战役发起。在战役进行过程中,当粟裕发现“敌人南线三个兵团在我前沿徘徊,不敢北上交手”后,便进一步断定:此举“说明敌人是在避免不利条件下与我打大规模之仗,也说明我对敌进行决战的有利条件已逐渐成熟”。事物既是矛盾对立的,也是辩证统一的。敌人不敢北进增援济南与我打决战,反过来就说明我同敌人打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其次,关于战场地域和条件选择问题,粟裕分析认为:在长江以北决战比在长江以南决战有利得多;而在长江以北决战,又以在徐蚌地区最为有利。因为徐蚌地区不仅地形开阔,通道多,适宜于大兵团运动,而且大部分地区是老解放区和半老解放区,群众条件较好,背靠山东和冀鲁豫老根据地,地处华东和中原结合部,距离华北也不远,能够得到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援。最主要的是,我军还可以利用蒋介石与桂系之间的矛盾,集中兵力打蒋系的徐州集团。如果兵出中原,我军将处于白崇禧的武汉集团与刘峙的徐州集团之间,白崇禧的桂系很有可能参战。
显然,此时的粟裕不仅预见到随着歼灭战规模的不断发展,势必形成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且通过对江南和江北、中原和徐蚌地区的客观比较分析,得出了徐蚌地区是进行这一决战最佳战场的结论。
我们看,解放战争进入到第三年,粟裕关于南线作战重心由中原转到徐蚌地区,这与中央军委的作战重心放在中原大相径庭。那么粟裕接下来又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何于济南战役即将结束的当天便提出发起淮海战役?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在收到粟裕发起淮海战役的电报后,为何没有当即回复,而是让粟裕召集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等人再商量一下?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举行淮海战役后,为何又在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明确战役结束后,华野大军再次分为东西两个兵团,东兵团留在华东作战,西兵团作为主力继续回师中原作战?
帅克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对这些问题接续进行解读分析。欢迎粉丝和条友们关注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传》《周恩来传》《朱德传》《粟裕传》
国军占领山东,就可以夹击东北,再涌入七八十万国军,东北肯定不保。林彪能坐等发展壮大跟国军决战,就是因为国军兵力不够,只能守大中城市,城乡兵力空虚。47年兵力等同国军,48年二倍于国军,加上雄厚军工制造,国军想胜都不可能。所以华东是关键局,是能打败国军的重要一环,没有华东的胜利就没有全国的胜利,你们同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