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朝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第二年,拥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的科举制度便被废除。在这次的考试中,原本此人为状元之才,却被慈禧给降低名次,最终与状元失之交臂。
最后,这次科举状元归属刘春霖,而原本应该状元及第的人,名叫谭延闿。那么他是如何与状元失之交臂的呢?这就要说到最关键的人物,慈禧太后了。
当时主考官们一致认为,谭延闿的试卷无论是文章还是字迹,都配得上状元的称号。于是将他的试卷放在第一,再拿给慈禧做最后的评选。慈禧一看十分喜欢,连连夸赞这手字写得太漂亮了。
然而当她看到名字后,马上变了脸色,还说要取消谭延闿的成绩。原来慈禧给出的理由是,这个谭延闿的名字太难听了。实则谭延闿是湖南人,她一看到此人的名字,就会想起令她非常痛恨、同时也是姓谭的谭嗣同。就这样,谭延闿失去了成为状元的机会。
慈禧内心是很想直接取消谭延闿成绩的,但碍于他的父亲谭钟麟,当时是两广总督,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思来想去,慈禧便将谭延闿调到了“二甲第三十五名”,这还是在她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原来位于第二名的刘春霖也就这样成了中国最后一名科举状元。
谭延闿
之后谭延闿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但他本人拥有伟大志向,并不满足于此,没多久便决定回乡办学。丁未政潮时,谭延闿积极响应,属湖南立宪派首领,任省“谘议局”议长。
在清末,他开始鼓吹立宪,逐渐成为湖南立宪派首领,辛亥革命后,成为湖南都督,后来得罪袁世凯,认清其本质,决定追随孙中山,曾协助孙中山讨伐陈炯明。
清朝灭亡后,谭延闿又积极参与到革命中,并且确立了自己未来的方向,选择拥护孙中山。民国十七年(1928年)2月,谭延闿正式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没想到这个被慈禧降低名次的人,最后竟成为了国家主席,不知要是慈禧知道的话,会是什么感觉。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想独裁当皇帝,彼时的谭延闿亦成为讨袁“护国运动”的一员,袁世凯没多久就在内外夹攻中病逝了,当时黄兴是准备当湖南都督的,但因谭延闿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就把这位置推给了他。
而成了都督的谭延闿也没忘造福百姓,除了不让外地军阀进来瞎掺和当地的事儿,还自己掏腰包扩建了雅礼医院,将之改称“湘雅医院”,湖南历史上第一条公路“长潭公路”就是谭延闿修建的。
谭延闿
当然,他并没有忘记教育事业,谭延闿规定:凡是办得好的私立学校都能拿到相当于公立学校百分之五十的资助。
可惜的是在张勋复辟期间,谭延闿被段祺瑞给挤走了。卸任都督时,他为了能送林伯渠、熊知白、陈寅恪三位政府官员出国留学,将其路费和生活费共计一万大洋质押在了美国大师那儿。
他想:“万一我走了,新来的官不认账耽搁了他们的学习咋办?”故而提前将这笔钱做了个保管准备,由此可见调延闿是多么重视教育人才的培养!
接下来,谭延闿和孙中山有了一定的渊源,他们相识于民国五年(1916年)。不过他们的相知过程还挺有“戏剧性”,因为一开始的谭延闿不是很喜欢孙中山。原因是当时谭延闿的父亲是清朝高官,和革命党领导人孙中山处在一个对立面;再者,虽然说谭延闿不喜腐朽的清朝政府,但他又认为孙中山过于推崇西方思想而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然而人就是如此,总需多接触方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仅凭表面观之或他人三言两语评价,皆做不得真。所以当谭延闿和孙中山有了愈多的接触,其想法也在逐渐改变,甚至和他们一帮革命党人处得很好。
谭延闿
辛亥革命爆发,受孙中山重用的谭延闿与革命党人一道奋起直前,发展革命事业。两人在交往过程中日渐亲密和信赖,谭延闿也由对孙中山的偏见发展成“孙国父”的忠实追随者,为了支持心中偶像,他甚至把变卖家产田地的五万大洋都给了孙中山!
谭延闿不仅摇身一变,成为国民政府主席,他还拒娶宋美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谭延闿生母去世说起。
民国五年(1916年),谭延闿的生母李氏去世,谭延闿的母亲是丫环纳妾,在家中的地位极低,全家人吃饭时也只能在旁站着,不能入座。看到母亲的遭遇,谭延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因此,他对封建习俗十分不满。由于母亲是他父亲纳的妾室,按照族规,是不能从大门出殡的。当时族人纷纷劝谭延闿不要坏了规矩,可是他事母至孝,又对这些封建习俗嫉妒不满,所以坚持要从大门出。
民国七年(1918年),谭延闿年仅38岁的夫人因病去世,与之感情甚好的他万分悲痛,但因身处异地而军务缠身,谭延闿无法回去追悼,只好在军中接连吃了十天的素斋——要知道,平日里的谭延闿是挺喜欢吃大鱼大肉的,能做到这份上足可见他对夫人多么重视与喜爱。
这一切当然也被亲密朋友孙中山看在眼里,后来孙中山在落难之际,谭延闿极力扶救他,孙中山十分感激,其后恰逢他的小姨子宋美龄归来,孙中山心中就有了替谭延闿做媒的想法。
谭延闿
谭延闿的妻子很早就去世了,当妻子在世时,谭延闿就发誓不会纳妾。妻子临终前,为他留下一子三女,并且说希望他不要再娶。经过为母亲出殡这件事,谭延闿更加厌恶这些封建习俗,于是他决定今生不再婚娶,要做到对妻子守信。
孙中山对其颇为器重,民国十年(1921年),孙中山经过宋家同意,将22岁的宋美龄介绍给谭延闿,让丧偶未娶的他续弦。但谭延闿以“我不能背了亡妻,讨第二个夫人”为由拒绝了。42岁的谭延闿觉得自己年纪太大,怕耽误宋美龄青春,想要拒绝,但又怕对不住孙中山一片好心。于是他前往宋家,并送上一份厚礼,拜宋家老太太为干娘,然后顺理成章地认宋美龄为干妹妹,使得宋美龄对其大有好感,后来蒋介石追求宋美龄时,宋美龄曾表示:“非谭延闿做媒我不嫁。”于是,蒋介石就请了谭延闿做了这个媒人。
广州,一个在早春的阳光下沐浴着新生的城市。民国十三年(1924年),它承载了一段重要的历史。在这个春天,国民党在此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建一所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希望通过它培养一支强大的革命军队。
在广州郊外的一个小镇黄埔,军校找到了它的家。那是一个安静和煦的地方,充满了希望和可能性。
而孙中山这位国父担任了学校的总理。而他在心中有一个初步的计划,他希望找到一位能够胜任校长的人。谭延闿,是他的第一选择,蒋介石则是他的备胎。
谭延闿,一位在湖南有丰富学校管理经验的人,是孙中山眼中理想的校长人选。然而,对于孙中山的邀请,谭延闿却回绝了。他以自己年事已高,恐不能胜任这样重要的职务为由,拒绝了孙中山。
蒋瑞元
谭延闿的拒绝让这个备受瞩目的职位陷入了空缺。孙中山转向了蒋介石,任命他为黄埔军校的校长。这个职位对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他政治生涯的重要起点。
他利用这个机会选拔和培养了大量的青年军官,他们后来成为了他的革命军队的骨干力量。而谭延闿的两次拒绝,反倒为蒋介石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但谭延闿也不是说和黄埔军校毫无关系,其门口那大匾额“陆军军官学校”就是擅长一手好书法的他亲笔手书之杰作。
中山陵谭延闿题字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父孙中山与世长辞,谭延闿亦为其在所葬的中山陵题字书写“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这些字是谭延闿直接写的而非等比例放大的,足可见其书法功底是有多深厚了!
孙中山去世后,谭延闿和蒋介石的关系越来越好,于是他便介绍蒋介石与宋美龄认识,后来二者便结了婚。谭延闿的小女儿谭祥,是宋美龄在美国留学时的同学,她品貌端庄、聪颖出众,又十分嘴甜。所以谭延闿每次去蒋家,都要带上她,谭祥也深得蒋介石夫妇喜爱。
民国十九年(1930年),谭延闿患上脑溢血,他嘱托好友蒋氏夫妇,希望能够为小女儿谭祥选个优秀的夫婿,并替他照看好第二军将士。不久谭延闿去世,终年51岁,去世后享受了国葬待遇,蒋介石亲自出席,可谓隆誉。去世后被葬在距孙中山墓数公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