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据媒体报道,华盛顿最近向基辅发出一份最新的矿产协议草案,不仅恢复之前在谈判中已经取消的财政条款,还进一步加大美国控制权,且仍不包括基辅一直要求的任何安全保障承诺。乌方痛斥该草案为 “殖民条款”。此举也让本就脆弱的跨大西洋关系雪上加霜。美国不仅在俄乌冲突中摒弃欧洲,在贸易与国防安全方面也对欧洲步步紧逼。3月28日,美国副总统万斯更是不顾抗议强行登上格陵兰岛视察美军基地,对格陵兰岛和丹麦威逼利诱,颇有推动格陵兰岛“脱丹入美”之意,更令欧洲政客寒心。美欧关系陷入二战以来最紧张的时刻。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世人关心的问题:欧洲和美国会走向“离婚”吗?作者梳理欧美关系的发展历程与当前困境,分析指出:美欧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自二战后建立,虽宣称基于共同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但起初更多是出于对抗苏联的共同利益。冷战结束后,双方关系因利益与价值观的交织而得以延续下来,但分歧不断涌现——美国要求欧洲服从其全球战略,欧洲则拒绝为美国利益牺牲自己的优先事项。不过作者认为,“离婚”隐喻虽反映了当前紧张关系,但真正“分手”将带来灾难,美欧在利益与价值观上仍有交集。欧洲若能清醒认识到综合国力竞争的现实,就仍有与美国协商调整关系的空间,也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提升话语权;美国若能改变一些固有思维,双方也可能构建基于务实合作的新型关系。为使国内各界深入了解欧美关系的复杂现状与未来走向,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翻译此文,供读者思考。本文原刊于Brussels Signal,仅代表作者本文观点。欧洲和美国会走向“离婚”吗?还是说这是愚蠢之举?文|Henry Olsen翻译|桃小盐来源|Brussels Signal

▲ 欧洲的丘吉尔和美国的罗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