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中学教育,探索教育本质,解决教育难题。欢迎大家多多关注,私信告诉我您在教育上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哦!
刚刚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一个家长提出的问题:“怎么让高中的孩子开始醒悟过来,拼命学习。”这样的问题是很多家长为之头疼的一类问题,不论怎么威逼利诱,孩子就是不能主动去学习,一会不注意成绩就滑到谷底去了。
其实这就涉及到激发孩子内在动机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让孩子主动去学习,乐于去学习。一般学习分为两种现象,一种是“游离式学习”,就是学生不在状态,需要家长、老师时刻监督这,才能够学进去一些,一旦没有外在力量的监督,就会很快脱离这种状态。
另外一种就是沉浸式学习,学生自己享受学习的乐趣,不需要他人的催促,就可以学的很好,也不会产生过多的劳累。对他们而言,学习就是一种高级的娱乐方式。曾有一个著名的搭积木实验,一共分为两组,一组只要成功搭成一个模型,就会拿到一定的奖金;另外一组,则告诉他们,想怎么搭都可以,就是享受搭积木的乐趣。中间特地安排了休息的时间段,而在休息时,只有享受搭积木乐趣的那组人仍在继续搭积木。
因此,怎么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呢?把学习变成享受,掌控自己的人生。
一、培养孩子的自主感。自主感就是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要让孩子明确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可以去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里尤其要注意区分奖励和控制的区别。我们常常把控制当作奖励,比如:父母常常会给孩子说,你这次考的好了,我就给你买什么什么东西。其实这只是包装下的控制,我们想一想,考的好才给,考得不好就没有,就会让孩子采取一些非正常的途径来获取。
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学钢琴,最初他给孩子定了一个奖励,只要弹够一个小时,就奖励她一个小惊喜。结果本来是好心来激励学习,但是后来发现孩子完全为了奖励而奖励,到最后连一首曲子都拉不成了……那奖励是什么呢?是看到孩子好的表现,由衷的表达对孩子的赞赏和鼓励。
二、树立孩子的胜任感。胜任感指的是对一项工作完成的自信。孩子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学习中找不到激励自己的地方。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胜任感呢?告诉孩子期望和行为的关系,不要用训斥的方式来要求孩子,告诉他们你希望他们要达到的程度,并相信他们可以的。感觉自主和胜任的挑战,才能激发更大的活力、动机和幸福感。
在培养胜任感的过程中,注意不要给孩子施压。胜任感是对孩子的一种相信,相信孩子能够完成。在某种程度上,相信是能够激发孩子内在潜力的。就像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研究人员对一所小学1~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智力测验。然后,在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约20%的学生,并让教师认识到“这些儿童的能力今后会得到发展的”,使教师产生对这一发展可能性的期望。8个月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智力测验。结果发现,被期望的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被期望的学生, 比其他学生在智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倾向,在智商为中等的学生身上表现得较为显著。而且,从教师所做的行为和性格的鉴定中可知,被期望的学生表现出更有适应能力、更有魅力、求知欲更强、智力更活跃等倾向。
对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机,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在留言区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