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中国非遗全部44个项目简介

妙手物天 2024-12-06 04:53:05

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且极具文化底蕴的节日,其申遗有着多方面重要背景与深远意义。

中国春节申遗的背景

春节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活动的演变,其众多习俗如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等,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价值观、伦理道德与审美情趣,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

同时,春节对于全球华人而言是强大的情感纽带,无论身处何方,中华儿女都会在春节努力归家团聚,这种跨越地域与时空限制的情感凝聚力,凸显了其在民族情感联系方面的关键地位。

再者,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春节已被众多国家所认知,甚至部分国家将其列为法定节假日,约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以各种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其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

此外,近年来中国整体非遗保护意识大幅提升,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春节申遗工作也得到有力推动。

中国春节申遗的重要意义

申遗成功首先有利于春节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台,能让世界深入了解春节内涵与价值,使其在现代社会更好地延续发展,极大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其次,进一步强化了全球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凝聚民族情感,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精神桥梁,有力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

再者,春节申遗成功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力量,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其蕴含的和谐、团圆等价值观可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思路,增进各国各民族相互理解与友谊。

最后,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树立典范,其成功经验可推广至其他传统文化项目,提升全社会对非遗保护的重视程度。

中国此前 43 个世界非遗项目

1. 昆曲:中国现存最古老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唱腔极具艺术性,对后世众多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产生深远影响。

2. 古琴艺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最具代表性独奏乐器,与书画、诗歌等共同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有 3000 多年历史。

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大型综合艺术,融合歌、舞、乐,包含多种木卡姆类型。

4.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紧密相连,在诸多重要活动中演唱。

5. 中国篆刻:以石材、刻刀为工具,汉字为表象的独特镌刻艺术,源于古代印章制作技艺,历史超 3000 年。

6.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用刀具在木板雕刻文字图案后刷印装订成书,历史长达 1300 多年,早于活字印刷技艺 400 多年。

7. 中国书法:通过汉字书写在实用交流同时,以独特造型符号与笔墨韵律融入思想情感,成为中国文化代表性符号,发展超 3000 年。

8. 中国剪纸:以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创作花纹,用于生活装点与民俗活动,群众基础极为广泛。

9.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榫卯结合,模数制设计加工,传承 7000 多年并传播至东亚多国。

10.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延续皇家织造传统,代表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在复杂织机上运用独特技术,见证人类创造力。

11. 端午节:传统节日,节期农历五月初五,有 2500 余年历史,蕴含独特民族精神与丰富文化内涵。

12.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集演奏、演唱、舞蹈一体,反映农耕祭祀祈福与丰收庆典,具生态、淳朴等特征。

13. 妈祖信俗:以妈祖精神为核心,在妈祖宫庙开展活动,通过习俗庙会等形式传承,传播至世界多地。

14. 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蒙古族人创造,歌手以自身发声器官同时唱出两个声部,独一无二。

15. 南音:唱奏结合的古老乐种,用泉州方言演唱,以多种乐器演奏,留存 3000 余首古曲谱。

16. 热贡艺术:主要涵盖唐卡、壁画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重要艺术流派。

17.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到丝织染色等一系列生产技艺及相关工具产品,对中国历史贡献巨大并影响世界。

18.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历史超 1700 年,其特色瓷器体现古典审美情趣。

19.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作为造纸术杰出代表,质地优良,是书法绘画典籍印刷最佳载体。

20. 西安鼓乐:流传西安及周边的鼓吹乐,乐队编制与演奏形式多样,记谱古老独特,乐曲结构宏大典雅。

21. 粤剧:粤语演唱,有 300 余年历史,融合多元音乐戏剧元素。

22. 花儿:流传于甘、青、宁三省区多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特色得名。

23. 玛纳斯:柯尔克孜史诗,篇幅宏大,是柯尔克孜人的文化“百科全书”。

24. 格萨 (斯) 尔:藏族古代英雄史诗,全面反映藏族及相关族群知识经验。

25. 侗族大歌: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民歌,形式多样,展现侗族音乐智慧与民族风情。

26. 藏戏:带着面具演出的藏族戏剧,有独特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27. 皮影戏: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表演故事,集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体。

28.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通过针刺艾灸穴位治疗疾病,在中医治疗体系中地位重要。

29. 京剧:中国国粹,融合多种地方戏曲精华,在表演、唱腔、服饰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30. 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方法,是中国古代数学智慧的结晶。

31.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对农业生产等影响深远。

32. 太极拳:结合易学阴阳五行变化、中医经络学等创编的武术拳种,兼具健身与文化内涵。

33. 送王船: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的禳灾祈安仪式。

34.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涵盖茶树种植到茶叶品饮等一系列技艺与习俗,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35. 藏医药浴法: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治疗疾病。

36.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不用钉铆,以榫卯连接构建木拱桥,展现高超技艺与力学智慧。

37.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妇女创造的包括纺、染、织、绣等多道工序的技艺,图案精美独特。

38.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福船的一种独特造船技艺,水密隔舱可增强船只稳定性与安全性。

39. 中国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通过活字排版进行印刷,对文化传播有重要推动作用。

40. 麦西热甫:维吾尔族传统聚会活动,包含歌舞、游戏、民俗展示等丰富内容。

41. 羌年:羌族的传统年节,有祭祀、庆祝等系列活动,体现羌族文化特色。

42. 赫哲族伊玛堪:赫哲族的口头说唱艺术,讲述民族历史、神话传说等。

43. 福建木偶戏:包含提线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等多种形式,表演生动有趣,技艺精湛。

妙手物语

中国丰富多样的世界非遗项目,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人类文化的浩瀚星空中。

从古老的艺术形式如昆曲、古琴艺术,到传统技艺类如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再到民俗文化类如端午节、妈祖信俗等,它们涵盖了文化艺术、手工技艺、民俗传统、医药体育等诸多领域,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智慧结晶与精神风貌。

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瑰宝,更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它们见证了中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创新,在岁月长河中历经磨砺却依然熠熠生辉。

春节申遗的成功更是将中国非遗的影响力推向新高度,它为全球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大门,也激励着我们更加珍视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与未来世界中持续散发魅力,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源源不断的中国文化力量,确保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得以永续传承与发展,使后人依然能够领略到这些古老文化所蕴含的无尽魅力与深厚底蕴。

0 阅读:0
妙手物天

妙手物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