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后代哪去了?一支占领地方长达600年,历经宋元明三朝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2-05 16:38:25

宋朝时期,有着不少著名的将领,最有名的便有北宋的杨家将。杨家将满门忠烈,最有名的便是杨继业、杨延昭。

令人唏嘘的是,杨家最终没落,连后裔都去向成谜。后来明朝时期发现了杨家支脉的踪迹,他们竟已经割据地方长达六百年。

杨家将是如何成名,如何没落的?另一脉又是怎么形成的?

铁血杨家将,忠义杨继业

杨继业生年不详,是五代十国末期的人,但是他的成名却在北宋时期。一开始他在北汉效忠。

当时,赵匡胤已经打下了宋朝的江山,但是并未来得及统一北汉。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为了完成全国统一,他将目光放在了北汉身上。刘继元很是慌张,最终在宋朝大军的征讨下,决定投降归附。

可是,当时杨继业仍然在外抗战,还不知道此事。宋太宗之前便听说过杨继业的威名,生了爱才之心,不忍心让他丧命于大军铁蹄之下。

于是,宋太宗下了两道命令。一道发向大军,告知北汉投降的消息,令军队在城外驻守,暂缓攻势。另一道告诉北汉的刘继元,让他劝降杨继业。

在刘继元的劝说下,杨继业归附北宋,决心报答君恩,守护国土。至此,北汉没了刘无敌,但宋朝多了杨家将。

公元980年,辽国入侵。得知这个消息后,朝廷上下愁云惨淡。

只因在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此人昏庸无道,竟将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北方游牧民族。北宋没有天险可以依靠,中原领土暴露在北方辽国的铁骑之下。

杨继业得知此事后,主动请缨,誓将辽国军队挡在雁门关之外,不死不退。

雁门关位于如今的山西省,是北方的重镇。若是失去,辽国军队便可长驱直入,宋朝的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杨继业来到城墙上,看着辽国大军如同潮水一般涌来。不少战士心中都有些畏惧。

面对敌军,杨继业丝毫不退。他身披甲胄,手持长枪,使敌人伤亡惨重。每次收兵回城时,杨继业的身上都有着鲜血。

杨继业不仅作战勇猛,而且有着出众的谋略才能。他深知,在这种情况下,士气固然重要。但他们粮草不多,必须及时想出退敌之策,彻底将辽军打跑。

于是,他想采用突袭的战术。他取来雁门关附近的地形图,与边防主将潘美商议此事。想要利用地形,打辽军一个出其不意。潘美同意了。

之后,杨继业亲自带着数十名精锐,在夜晚时偷偷出城,实地勘察。最终发现西陉此地地形险要,易于伏击。

兵贵神速,杨继业回来后发现,离天亮还有几个时辰。他紧急挑选了数千名骑兵,趁着夜色尚存,紧急潜行于山谷之间,绕到了辽军的后方。

天亮之后,辽军发动进攻。潘美等人守在城墙,出言挑衅辽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在这时,杨继业率领骑兵从天而降,对着辽军发起冲锋。

辽军措手不及,阵型混乱。这时,城门打开,北宋军队鱼贯而出,喊杀声震天。前后夹击下,辽军元气大伤,北宋胜利了。

奸臣出卖,杨家没落

杨继业在此战之后,担任云州观察使,深得皇帝的信任。

此时,他的儿子杨延昭在他手底下负责代州的事务,引起了同僚的嫉妒。

杨继业非常看好杨延昭,认为他是最像自己的孩子。后来行军打仗时,总是带着他。

除此之外,杨继业的多个孩子基本都在军中任职,打的辽军节节败退。军队中逐渐有了杨家将的称号。

边关将领和大臣们见杨继业逐渐势大,他的孩子也都如此优秀,并且开始掌握军权。心中唯恐杨家做大,威胁他们的地位和权力。

这些人当中,以潘美为最。在影视剧或者戏本当中,潘仁美的原型就是他。

潘美早年间为北宋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被宋太宗任命为边关将领,在杨继业还未成名时便身居高位。

雁门关时,两人合作击败辽军。潘美也改任为忠武军节度使。

原本,潘美并未将杨继业放在眼中。可随着时间流逝,年纪更大的他已经没有了立下战功的机会。而杨家如日中天,他手中的军权逐渐到了杨继业的手中。

更重要的是,他原本打算培养自己的子嗣,作为接班人。可是和杨家儿郎一比,差距一目了然。等自己去世,杨家必将超过自己的家族。

因此,潘美和其他将领,经常在奏折中说杨继业和其子杨延昭有越权之举。可是宋太宗很信任杨家,甚至将那些信件送往杨继业手中。

潘美见此,知道宋太宗在敲打自己。之后,他在行为上收敛了不少。但是他心中更为怨恨,想将杨家除之而后快。

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定出征辽国,将燕云十六州收回。他任命潘美为主将,杨继业为副将。

大军一开始势如破竹,接连攻下数州之地。这令潘美等人十分高兴,迫不及待将消息传给皇帝,想要邀功。

这时,杨继业看出了大军的状态有些不对。大家都有些放松警惕,有了轻敌的心态,认为辽军不过如此。

领兵多年的杨继业深知此事大大不妙。于是,他急忙找到潘美,希望他可以管理好军队,尤其是要约束好将领。

但是,潘美同样如此。他本就看杨继业不顺眼,此时更认为他想要夺权,将杨继业冷嘲热讽了一通,心中起了歹毒的心思。

后来,在一场大战中,已经收复的失地被辽军夺走一处。潘美等人见此,命令杨继业作为先锋,前去攻打辽军。

杨继业认为此时辽军士气正盛,攻城不易。不如先去攻打其他地方,然后引辽军救援,之后在山谷上埋伏弓箭手,事半功倍。

但是,其他将领已经被潘美笼络,纷纷出言否定这个提议。他们认为己方兵力胜于敌方,应当大举进攻。更以抗旨畏战为借口,向杨继业施压,逼他同意。

最后,杨继业带兵冲锋,之后却并未见援军接应,二子杨延玉因此战死。他知道自己被人出卖,心中悲愤,最终被俘虏后绝食而死。

杨继业死后,杨延昭仍然坚守国界,但在朝堂上独木难支。杨家的势力逐渐衰落。

后代割据一方

在奸臣的迫害,以及历史的变迁下,杨家将至此之后仿佛销声匿迹。

可是,这件事情到了明朝却有了转折。明朝大学士修典著集,在一篇史料中发现了杨家将的后代,他们便是播州杨氏。

播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唐僖宗统治时期,南诏侵扰我国土地,多次占领播州,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因此,唐僖宗决定将播州夺回来。

但当时唐朝的国力已经衰退,唐僖宗拿不出太多兵马前去征讨南诏。无奈之下,只能发布圣旨,招募天下英雄。

杨端是太原人,此时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领。但是他的舅舅算是一方豪强,手中掌握着不少兵马。杨端说服了舅舅,决定一同带兵出征。

皇帝知道后很高兴,对他们大加鼓励,并承诺成功之后必有重赏。之后,杨端展露军事才能,经过多场战争后成功收复播州。

占据播州后,杨端上书皇帝,请求让自己在此处任职。皇帝看出了他想要割据一方的心思,但是朝廷式微,就算将杨端封在此地,名义上播州仍属于唐朝。

于是,皇帝同意了,封杨端为播州侯,可以世袭。自此之后,杨端就是播州的土皇帝了。

到了宋朝,杨延昭之子杨充广,受到皇帝命令,奉旨前去南方巡视。其中,便有播州此地。路途遥远,他便将自己的孩子杨贵迁带着,让他长长见识。

到了播州之后,管理播州事务的杨昭接待了他们。杨充广见多识广,杨昭也不遑多让,两人一见如故,天南地北无所不谈。

由于都姓杨的原因,两人聊着聊着,便往上说起了先祖是何人。没想到,两人竟然是一脉,得知此事的杨昭欣喜若狂。

杨充广正在疑惑,就算是同宗,也不至于如此失态。这时,杨昭说出了自己的难题。原来,他已经年龄不小,但是仍然无法生下子嗣。

播州一直是杨氏掌控,若是他没有子嗣,此后说不定又会产生动乱。于是请求杨充广将杨贵迁过继给自己,并承诺以后将其当做亲生孩子看待。

看见杨昭恳求的神色,又想起他说的话,于公于私,杨充广都不好拒绝。之后,杨贵迁成为了播州的掌权者。

根据明朝大学士宋濂的说法,至此之后,播州的掌权者便是杨贵迁的血脉,也就是杨家将的后代。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播州的掌权者杨应龙起兵作乱,之后兵败被杀。杨氏在播州数百年的统治也就结束了。

对于此事,有的人说播州杨氏是杨家将后代,有的人说播州杨氏只是为了证明自身正统,进行攀附,众说纷纭。

不过,杨家将忠君报国的事迹是真实发生,有史书记载的!

0 阅读:30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