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经常在想,为什么在前30年胡适会被主流抛弃、批判甚至否定?至今也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
可喜的是经过30年的否定之后,胡适终于被承认,被肯定甚至被恢复名誉。
迄今为止,主流学界对于该怎样为胡适恢复名誉,恢复怎样的名誉,恢复到什么地步,一直都是有争议的。
正当笔者遵循毛泽东21世纪再给胡适恢复名誉的遗言,努力根据学界近些年来的成果向大众科普一些关于胡适的事,却发现绝大部分网民还沉浸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胡适
他们动辄引用前人只言片语的评价进行多次断章取义,目的就是为了否定胡适。今天笔者写了一篇文章《胡适或比钱学森更伟大且更持久》。
结果下面的评论,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否定胡适的言论。其实看到这些,笔者心里真的既沉重又悲凉,看到这些评论笔者不禁想到:
扫盲运动中国已经进行了近百年,九年义务教育新中国已经全面普及了近20年,可是评论区中有不少网民似乎并没有摆脱“盲”的状态。
也许中国部分网民能够识文断字并熟练地运用白话文写出一句评论,甚至是一篇评论,似乎他们已经有了发言的权利和自由,也有了发言的能力和方式。
相关评论
但是他们却缺乏真正自由的灵魂,因为他们的发言总是遵循着某些前人的路子,以某些前人的是非为是非,以某些特定的评价为真理——这是真的在发言吗?
不,这是在传声!
如果扫盲和教育只是在培养一群识文断字并且熟练运用文字传播一种声音的人,那么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因为几千年前就有人开始这项工作。
比如商鞅、韩非、李斯和秦始皇,他们早就在扫盲,他们早就在教人们识文断字。
商鞅
商鞅变法焚诗书而明法令,焚诗书后面还有一个明法令,这也是在教人们学习文化,学习唯一的特定的不容置疑的文化。
韩非和李斯也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至于后来的董仲舒也是有样学样。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在扫盲,只是由于当时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扫盲的力度和广度不足以与义务教育相提并论。
但是他们真的是在扫盲吗?并不是!
无论是商鞅还是后来的韩非、李斯,再后来的董仲舒和朱熹,他们都不是在扫盲,更不是在教育,他们只是在培养一群传声的人,而且是传播一种声音的人。
当把他们培养到异口同声,就可以整齐划一的为极少数人搭台唱戏作陪衬。
这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最大悲哀,如今由于历史的惯性,这种悲哀似乎正在现当代中国的教育中逐步蔓延。
南开大学教授、知名教育工作者艾跃进
肯定胡适之就肯定嘛,干嘛要拉着钱老,你这种写法不是高级黑吗[笑着哭]
皮特来看看,这不是为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张目是什么?!
胡适?远看是那啥,近看还是那啥?[大笑]
胡适,就是个汉奸加买办!
利用胡适进行舆论战心理战,应该彻查严打!
和钱学森相比?搞笑!
最后一张图是什么鬼,一个了解胡适的人会看好这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