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材料单晶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

半导体科技旅 2024-10-12 15:53:00

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材料单晶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

朱曦 黎晓华 贺威 李煜 朱德亮 曹培江 柳文 姚蕾 韩舜 曾玉祥 吕有明 刘新科

(深圳大学)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半导体材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具有宽禁带、介电系数小、高电子迁移率、高热导率和耐辐射的优点,广泛用于光电器件、微电子领域中。本文详细阐述了氮化镓一维纳米线、单晶衬底的制备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如VLS 法、HVPE 法、氨热法等)、简述了在光电、射频、电子电力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1 引言

半导体技术支撑了整个人类在信息、能源等领域的全面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一代半导体是锗(Ge)和硅(Si)半导体,其发展最为成熟。第二代半导体是砷化镓(GaAs)和磷化铟(InP)第三代半导体是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在电力电子、射频微波等领域已经产生并仍在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在元素周期表中,GaN 属于Ⅲ-Ⅴ族化合物,按照化学键的类型不同,晶体结构可分为六方纤锌矿和立方闪锌矿结构。在化合物中,主要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两种化学键,离子键含量越多,越容易形成纤锌矿结构。由于Ga 和N 存在较大的电负性差异,更容易形成离子键。因此在常温状态下,GaN 呈现热稳定性高、耐腐蚀的纤锌矿结构。图1 为纤锌矿原子模型图。

相比于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具有宽的禁带宽度、较低的介电常数、较高的临界场强,较高的迁移率,同时具有高热导率、耐高温、抗辐射的优良特性。因其具有的优良的材料特性,GaN 在快速充电器、晶体管、射频微波器件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是各国研究的热点[1]。表1 为GaN与其他半导体材料的材料参数对比图。

本文较为详细阐述了GaN 材料单晶的制备方法(氮化镓单晶衬底、一维氮化镓纳米线)、氮化镓基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氮化镓材料的制备现状

2.1 氮化镓单晶制备方法

2.1.1 HVPE 法

HVPE 称氢化物气相外延(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其具有快的生长速率、能得到大尺寸晶体的优点,不仅是当前工艺最成熟的技术之一,还是目前商业上提供GaN 单晶衬底的主要方法。在1992 年,Detchprohm 等人首次采用HVPE 法生长出GaN 薄膜(400 nm),HVPE 法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2]。

HVPE 的生长设备如图2 所示,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源区(850~900 ℃),沉积区(1000~1050 ℃)

首先在源区中,HCl 气体与液态Ga 发生反应生成镓源(GaCl3),产物通过N2 和H2 一起传输到沉积区中。在沉积区中,Ga 源和N 源(气态的NH3)在温度达到1000 ℃时,发生反应生成GaN(固体)。一般情况下,GaN 生长速率的影响因素为HCl 气体和NH3,现今可以通过改进优化HVPE 设备和改善生长条件从而达到GaN 稳定生长的目的。其涉及的反应过程主要是:

率低、产品一致性差的缺点。由于技术原因,市面上的公司普遍是采用异质外延生长。采取异质外延生长一般是在蓝宝石或Si 上生长完毕后,采用分离技术将GaN 分离制成单晶衬底,如热分解[4]、激光剥离[5],或化学腐蚀[6]。

2.1.2 MOCVD 法

MOCVD 称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n Deposition)。其具有生长速率稳定,生长质量好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生产,是当前最成熟的技术,已成为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MOCVD 在20 世纪60 年代被Mannacevit 学者首次提出。在80 年代技术趋近成熟和完善。

MOCVD 中生长GaN 单晶材料,主要是以三甲基镓(TMGa)或三乙基镓(TEGa)为镓源,两者在常温下为液态,考虑到熔点等因素,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是采用TMGa 为镓源,以NH3为反应气体,以高纯度的N2 为载气,在高温(600~1300 ℃)为条件,在蓝宝石衬底上成功制备出薄层GaN。在低温下,三甲基镓与氨气发生反应生成其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采用MOCVD 法的生长GaN,产品质量优,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但存在原料价格昂贵,需要精密控制反应过程的缺点。

2.1.3 氨热法

氨热法(Ammonothermal method)是当今生长GaN 的主要方法之一。在20 世纪90 年代被首次提出,研究者们受水热法大量生产石英的启发,其生长过程类似于水热法,区别是溶剂由水换成氨[7]。其生长原理如图3 所示,通过控制温度,可以将高压釜分成两个区,一个是溶解区,一个是生长区。由于两区之间存在温度梯度,因此会发生对流。氨热法的反应流程是,将多晶GaN 或Ga(Ga 源)输送至溶解区内溶解,通过对流的方式,将已溶解的Ga 源输送到生长区中,在该区域内实现过饱和情况,顺利结晶生长GaN。这时,由于对流的关系,生长过程中未参加反应的Ga 源重新回到溶解区,循环反复获得GaN。

在生长过程中,生长区的溶解度不足以支撑GaN 的连续生长,采用增加矿物剂的方式来提升其溶解度,从而提高产量。当前,常用的矿物剂按照酸碱类型分成两类,一类的用于低温的酸性矿物剂,如:XNH2(X=Li, Na, K),一类是用于高温的碱性矿物剂,如:NH4Y(Y=Cl, Br, I)。

采用氨热法生长的GaN,其具有纯度高,晶体质量高的优点,但存在生长速率低,产量低的缺点。

2.1.4 助溶剂法

助溶剂法是生长单晶氮化镓的一种代表方法,这种方法的提出是对高压溶液法(HPNS)的改进。HPNS 法生长氮化镓时,存在生长速度很慢,生长条件为高温高压(压力为Gpa 级,温度大于1500 ℃)的缺点。在20 世纪90 年代,Yamane 首次提出往液态Ga 中掺入Na,起到助溶剂的作用,这种方法称为钠流法(Na-Flux)。在21 世纪初,Yusuke Mori 首次利用Na-Flux法生长出2 英寸的GaN 单晶。相比于HPNS,Na-Flux 使压力从Gpa 级降低到了Mpa 级,生长温度降低到约为750 ℃左右。

生长过程中需要以MOCVD 法生长的GaN 单晶作为衬底外延。Na-Flux 的原理是:首先氮气在进入Ga-Na 溶液前,发生化学键断裂,电离为N 原子,当N 原子可以稳定存在于Ga-Na溶液,同时当N 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时超过体系中GaN 的临界生长浓度时,会自发结核进行外延生长。

采用Na-Flux 法生长的GaN 单晶,具有纯度高、晶体质量高的优点,但存在对设备要求高、较低的生长速率的缺点,同时主要受N2 流量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制备GaN 单晶材料薄膜的方法,如原子层气相沉积(ALD)[8]、磁控溅射[9],但这些方法生长出来的GaN 薄膜晶体质量不高、纯度不高,无法用于商业化生产。表2 为几种GaN 单晶衬底制备技术的比较。

2.2 一维氮化镓材料制备方法

相比于单晶GaN 衬底的生长,一维GaN 纳米线的生长显得尤为困难,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苛刻,除了保证生长所需的温度,气流因素,一维GaN 纳米线的生长过程还需要引入活性形核点达到GaN 形核目的。一维GaN 纳米线生长方法是在GaN 薄膜生长的基础上改进,但是大范围制备一维GaN 纳米线生长普遍存在形状杂乱生长,形状不均匀。当前普遍按照生长过程中的物相状态不同分成: 气体- 液体- 气体法(Vapor-Liquid-Solid,VLS)、气体-固体法(Vapor-Solid,VS),以下是对上述两种方法的详细描述。表3 为GaN 一维纳米线几种制备技术的对比。

2.2.1 气-液-固生长

气体-液体-气体法(Vapor-Liquid-Solid,VLS)是生长一维GaN 纳米线的代表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制备大直径GaN 纳米线的最有效方法。VLS 技术是1960 年左右由R.S.Wanger 首次提出[10],在2011 年,Liu Y 等人成功制作出了具有大直径的一维单晶GaN 纳米线[11]。VLS 通常需要衬底作为籽晶,原理是:在生长过程中引入贵金属(Au,Pt),在高温下溶成液滴状,处于液体状态的贵金属一方面具有降低GaN 形核反应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液滴能很好融入反应组分,形成液态合金。当反应组分的浓度达到临界形核浓度后,GaN 会在液态合金和衬底的交界面形核生长,随着反应组分浓度的增加,GaN的浓度随之增加,最终形成一维单晶GaN 纳米线,原理图如图4 所示。

由于VLS 生长过程中存在贵金属元素,这导致GaN 纳米线出现严重的富Ga 现象,这明显降低了GaN 的晶体质量。现在科学家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催化剂(如Ni 等),形成多催化体系改善GaN 晶体质量。通常,VSL 生长GaN 的生长温度过高,通常采用引入额外的原料源(如lnp 等),形成低熔点的多元合金。

采用VLS 法生长GaN 纳米线,能生成大直径的GaN 单晶纳米线,但存在晶体质量低,不纯,反应温度过高的缺点。

2.2.2 气-固生长

为了改进VLS 法生长的GaN 晶体质量低的缺点,研究者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VS 法。VS 法的原理是,将反应温度降低至少于850 ℃,使贵金属保持固体状态,此时,镓源与氮源在高温下,反应生成GaN,GaN 包裹着金属贵金属颗粒。这种生长方法避免了引入新的杂质,但由于贵金属颗粒的流动性,使得GaN 生长不均匀。

因为贵金属与GaN 晶格常数差异较大,存在较大的晶格适配,针对这问题,研究者提出对衬底进行引入台阶处理,引入空洞,使GaN 在空洞处富集。如Huang 团队[13],成功在SiO2分散沉积在GaN 外延片上,以SiO2 为形核位点,成功生长出一维GaN 纳米线。

3 基于氮化镓的实际应用

3.1 氮化镓基快速充电器

相比于第一代、第二代的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独有的高的临界电场、高迁移率、耐高温的优点,使它被应用于充电器上,具有更大的工作功率。氮化镓充电器首次在2018 年进军消费市场,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随着氮化镓工艺技术的成熟,市面上的充电器公司纷纷采用GaN 材料,其充电器逐步代替传统的充电器,发展前景广阔,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曾鸣等人所提出的荔园定律很好说明了这个趋势。

3.2 氮化镓晶体管

电子电力器件离不开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硅材料的出现,由于其良好的电学性能和低成本优势,使得Si 占据了电子器件的大部分市场,被广泛用于各种应用领域中,时至今日,其仍然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Si 材料的电子器件性能逐渐趋于极限,迫切需要更优异的电子器件。氮化镓的出现,正好满足这一需求,相比于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氮化镓是宽禁带直接带隙材料,具有较好的介电常数,优异的电子迁移率,氮化镓晶体管逐步代替传统的Si 基晶体管,如在2020 年,刘[14]等人成功研制出击穿电压为2783 V,导通电阻为1.6 mΩ·cm-3 的MOSFET。

3.3 温度传感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温度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航空等领域。温度传感器的原理是,检测到周边中的温度信号,将其转换为可处理的输出信号。传统的温度传感器,主要分为热电阻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还有一些如光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随之出现在人们是视线中。相比于其他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15],如(PN 结二极管)PND、(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 具有更小的体积,灵敏度高、功耗低以及抗干扰能力。更适用于IC 集成电路以及在恶劣环境中使用。

然而,在半导体传感器中,以Si 基或SiC 基的半导体传感器因其材料特性,无法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如Si 基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为150 ℃以上[16],一旦超过此温度,Si 的材料性质会发生变化。GaN 具有宽禁带、高耐压、优良的热导率和耐辐射的性能,使得GaN 基的功率二极管器件能在高温、高压、高辐射的环境下工作,满足温度传感器的需求。如2017年S.Madhusoodhanan[17]等人报道了GaN/SiC 异质结PND 温度传感器,器件灵敏度能达到2.25 mV/K。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介绍了氮化镓单晶外延层的生长方法、一维氮化镓纳米线的生长方法和氮化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等。在生长大尺寸氮化镓单晶衬底时,HVPE 是目前商业化的最优选择,但生长的GaN 易出现背底载流子浓度无法精确控制的问题;MOCVD 法是目前最成熟的生长方法,但存在原料价格昂贵等问题;氨热法生长氮化镓,具有稳定平衡生长的、晶体质量高的优点,但生长速度过于缓慢,无法用于大规模商业化生长。助溶剂法由于形核是自发产生,无法进行精确控制,但其位错密度较低,在未来里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其他如原子层层积、磁控溅射等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在生长氮化镓纳米线时,生长大直径的GaN 纳米线时一般采用VLS 法,但存在晶体质量低的缺点,在生长质量高的GaN 纳米线时,一般采用VS法,但存在生长不均匀等现状。

GaN 是Ⅲ-Ⅴ族半导体,具有宽禁带、高迁移率、高击穿场强和耐辐射等特性,成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氮化镓的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射频等领域中, 如: 快充、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温度传感器等,虽然在光电器件中氮化镓的发展前途光明,但仍然存在许多迫切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在快速生长氮化镓的前提下,精确控制晶体质量;生长时P 型氮化镓时,如何稳定控制其载流子浓度等。诸如类似问题等待科研者们解决,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方向。

0 阅读:33

半导体科技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