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眼下的关系不是一般好,而是非常非常好。
孩子虽然很听我话,但他并不是妈宝,只是耐心能听进去我所说的话,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我们交换一下意见,融合一下彼此的想法,最终达成一致。
这样商量式的沟通,让我和孩子无话不谈。他知道即便他说错了我也不会抓着不放,我值得他信任,而且能理解和包容他全部的想法,哪怕错的,我也可以做到耐心倾听和闭嘴不做评判。
这些共情力和同理心,并不是我一开始就有了,而是经历了长达7年的修炼。
就像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一样,有三只小狗在过水沟,有一只体格大,体力好的大黑狗蹭蹭蹭就轻而易举过去了,还有一只白狗从台阶上奔跑着通过,而只有那一只体格弱小又没什么智力的小黑狗,靠着坚持一步步往前慢慢跨越。
而我就像那只“小黑狗”一样,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泪,遭遇了很多亲子冲突,才一步步“上岸”,有了现如今的母慈子孝。
7年前,我和孩子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差,在他11岁以后基本都不理我,一开口就是恶狠狠的嘲讽和尖酸刻薄,说了一些很多伤害我的话,比如: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废物妈?你怎么不去死呢?
当然,孩子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大概率是受我的影响,我肯定也说过此类的话,所以他才会有样学样,有话学话。
不过,当时我从来没有意识过自己说话有问题,自己教育方式有问题,也从来没刻意压制过自己的脾气,想发就发,想打孩子就打,先解气了再说。
所以,那几年孩子就跟我吵,跟我对着打,再后来就不愿意理我了,一见我就瞪着眼,一天到晚都没有一句好话。
基本是我让孩子往东,他一定要往西,半句都不会听我的。
让我改变的一个契机是有一年暑假,整整两个月孩子都没下楼,一天到晚疯狂的看电视,每天吃饭都很少,马上该上初中的孩子只有不到70斤,身高只有140左右。
又瘦又小,又倔又刺,真的是半点都管不住,当时真的很绝望啊。一个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怎么会变得两眼无光,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那么恨我呢?
在我最绝望的时候,心理学拯救了我,我记得读的第一本书是武志红的《为何爱会伤人》和《为何家会伤人》。
读完之后若有所思,似乎是自己先做得不对,才会让孩子跟着受影响。貌似是我把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又无意识传递给了孩子。
懵懂之中,我开始觉醒,是自己的问题才让孩子变得固执和胆小,叛逆和极端。
从此以后,我就踏上了心理学学习之路,这一学习就是6年。毫不夸张的说,关于心理学这块的书我读了不止几百本,国内的、国外的,生活化的心理学和理论性的心理学。
有些书读过就忘了,有些书写在了书评里,有些书读了之后就拿来践行,有时也会犯错,有时也会用力过猛,有时也会践行翻车。像极了那只跋山涉水,狼狈不堪的小黑狗。
我这个人呐,没有聪明的脑袋,也没有超人的智慧,但我做什么事都很努力,很有韧性,能坚持到底。
但凡我想做的事,我认准的事,就一定不会中途放弃。哪怕是间歇性的努力,也会一点点把它啃完。
凭着这股“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冲劲,我读书,我学习,我写作。这还不算,教是最好的学习,我一边自己读,然后带粉丝共读,一边自己写作,一边教写作私教课。
17年我自己开始读书,19年正式开始写随笔和书评,坚持了10个月日更后,我拿到了两个平台的签约,实现了兼职收入比工作收入还高一点。
最重要的是,我跟孩子的亲子关系缓和了很多,他不再对我扔东西砸我,也不再一张嘴就开始怼人,慢慢对我说话有点客气了。
这也让我尝到读书和写作带来的“甜头”,是真的可以让一个人的思想改变,而思想会直接促成行为的改变。
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也为让自己成长更快,从2020年我就开始将读写结合到一起,将输入和输出,以及教别人读写作为一个完整的闭环。
在带别人读书和教别人写作时,我的察觉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复盘反思能力越来越强,似乎能更好理解我和孩子的关系,也能洞见自己更多缺点。
再加上前两年我读书后态度的改变,陪读三年的初中的辛苦付出,孩子慢慢重新接纳了我,对我很是温和,开始跟我谈笑风生,分享学习和学校的生活。
尤其是高中下学期,因为孩子经历了上学期的孤立无援和内心的苦闷,下学期我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们的母子关系更进一步。
我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会很认真的考虑,而他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听在心里,努力助推他实现。
但现在,我早就放弃了单方面督促的方式,而是换成“我想孩子更好时,我一定要让自己先更好”的宗旨。
但凡孩子有问题,有情绪,我一定会先反省自己的教育缺失,一定会想尽办法去学习,去提升自己的段位和格局,来帮助孩子梳理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现在的我,不会对孩子指手画脚,只会跟他商量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至于过程全给孩子自己去把握。
我不再是一个“包办型”妈妈,也不再是一个“放手型”妈妈,而是因需而帮,需要我时我会第一时间冲锋陷阵,不需要时咱就好好学习,提升自己的能量和知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