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本纪》与“本纪”概念
杨雄撰写的《蜀王本纪》详细记录了蜀地舜禹帝王的传记。为何杨雄敢称其为“本纪”?在古代,只有帝王传记才能称为“本纪”,这一概念源自纪传体史书。
《管子·问》首次提到“本纪”:“凡立朝廷,问有本纪。”尹知章注释道:“所问之事,必有根本纲纪。”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提到:“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故著为本纪书首。”
杨雄对“本纪”的理解
杨雄(前53年—18年),生于蜀都郫县。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西汉夏阳人,即今陕西韩城。司马迁的《史记》成书后,被其女秘密传阅给儿子杨恽。杨恽在汉宣帝时将《史记》献出,使得《史记》成为公开的历史巨著。
杨雄在《法言》中称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班固也赞扬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
杨雄其人
杨雄是汉代京城文化巨擘,被誉为“汉代的孔子”。桓谭称:“杨雄文义至深,论不诡于圣人。”班固亦称:“雄之自序云尔,(雄)实好古而乐道。”
杨雄的著作包括《太玄》、《法言》、《训篡》、《州箴》以及四赋,皆斟酌古籍,相与放依而驰骋。
《蜀王本纪》与三星堆文化的关联
杨雄在《蜀王本纪》中详细记录了历代蜀王的传记,始于古蜀先王蚕丛,涉及蜀王事迹。这些记录在三星堆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了证实。
《蜀王本纪》记载了蚕丛、伯灌、鱼凫、杜宇、开明、望帝、鳖灵等人物以及决玉山、治水、禅位、子规(杜鹃)、郫化等事件。这些记录通过考古发掘可以一一还原,展示了蜀地作为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
在杨雄看来,蜀地是“帝王之家”,《蜀王本纪》因此命名。通过这些记载,我们不仅能够还原古蜀帝王的历史,还能看到三星堆文化中华夏帝王本纪的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