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成功?
有权?
有钱?
男人成为大种马?
女人做了玛丽苏?
这些都可以算是。
你别笑我,也别清高,且看苏轼怎么说。
他在跟好友董传分别时,告诉他:
厌伴老儒烹瓠叶,
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
诏黄新湿字如鸦。
从中可见,在苏轼看来,一个读书人成功的定义是——
名登黄榜,考中进士;
成为权贵的乘龙快婿。
董传是个穷学生,一旦一举成名天下知,他的生活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光宗耀祖自不在话下,平步青云也是极可能的事。
苏轼之所以这样鼓励他,只因他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呀。
出身西蜀偏僻之地,锦绣文章名震京师,兄弟双双高中进士,文坛领袖欧阳修十二个手指全部点赞了十遍,说,三十年后,没人还记得我,风头都被这家伙抢掉了哟……
只可惜,董传运气不佳,终身布衣,虽然文才获得了苏轼的高度赞誉,但庙堂上那些考官的钛合金狗眼,却总是看人低。
咦,慢着!
在历史长河里,在我们的身边,苏轼他们才是异类,董传的人生方为常态啊。
我的意思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总是极少数。高山大川丘陵溪流田地间,绝大多数人都平凡一生。
我们小时候也曾被称赞为聪明,大了也有过高光时刻,就在我们以为好运来临,贵人相助之时,这些却只如一道闪电划过,等了半天,也没听到雷声……镜花水月,便是如此……
没错,正如我故意漏写的诗的第一句:
粗缯大布裹生涯,这虽是对董传前半生的总结,却是对我们一辈子的概括。
然则,话又说回来,正因我们也聪明过,也高光过,所以总不甘于俗常,不甘于寂寞。见了那些成功的同学朋友,面子上笑意融融,心里头不免嘀咕。午夜梦回,辗转反侧,甚至还得替自己的怀才不遇挤下几滴惋惜的泪水来。
于是,苏轼诗中最重要的一句登场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
放在董传身上,那是写实,苏轼瞧着这兄弟不平常。
放在我们身上,即演变成自我安慰——
虽然我早起晚睡,却也仅能保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如果失业,房贷就会断掉,但我不跟别人比钱、比势,我看的书多、我出口成章、我气质不凡啊。
这样一想,是不是舒服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