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王朗对骂,王朗说的句句在理为何输了?因为王朗“要脸”

甲子光年 2024-10-26 20:27:17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场唇枪舌剑的“骂战”,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便是《三国演义》中,王朗与诸葛亮在两军阵前的那场精彩对决。

王朗,一位曾受汉朝恩泽的老臣,最终却倒在了诸葛亮的“骂战”之下,落马而亡。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王朗真的是败在了诸葛亮的口若悬河之下吗?

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王朗与诸葛亮的“骂战”发生在魏蜀两军对峙之际。彼时,诸葛亮率大军北伐,魏军则由曹真统领,王朗作为魏军的重要谋士,随军出征。在两军阵前,王朗试图以言辞说服诸葛亮退兵,却反被诸葛亮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辞所驳斥,最终羞愤交加,撞死于马下。

然而,历史的真相却与小说大相径庭。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王朗实则是曹魏的重要官员,历任司空、司徒等要职,为曹魏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并未在两军阵前与诸葛亮发生过直接的“骂战”,而是寿终正寝,死后还被追赠为谥号“敬侯”,配享曹魏太庙。显然,小说中的这段情节,是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勇双全和王朗的虚伪无能而虚构的。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从小说的角度,对这场“骂战”进行一番复盘和分析。

在这场“骂战”中,王朗首先发难,他质问诸葛亮为何要兴无名之兵,侵犯魏土。诸葛亮则义正言辞地回应道:“吾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言下之意,自己是奉了汉天子的诏命,前来讨伐篡汉逆贼的,自然是师出有名。

王朗闻言,并未退缩,而是继续反驳道:“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昔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室,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

王朗的这番言论,可谓是层层递进,逻辑严明。他首先以“天数有变,神器更易”为引子,指出朝代更迭是自然之理。接着,他列举了东汉末年的一系列乱象,如桓、灵二帝的昏庸无能、宦官的专权跋扈、黄巾起义的爆发以及董卓等军阀的割据混战等,以此来证明汉朝的统治已经腐朽不堪,难以挽回。最后,他指责诸葛亮身为汉朝官员,却助纣为虐,帮助逆贼篡位,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在王朗的言辞中,他不仅以天下大势为论据,还巧妙地运用了道德制高点,对诸葛亮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正义立场和道德优势,来动摇诸葛亮的心理防线,从而达到说服其退兵的目的。

面对王朗的咄咄逼人,诸葛亮并未慌乱,而是从容应对。他首先抓住了王朗言论中的核心要点——“德”字,进行了有力的反驳。

他说道:“王司徒所言,固为一时之论也。然自桓、灵以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昔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命所归。虞舜不纳陶唐,夏禹不授益,汉祖不封六国之后,光武不许赤眉称尊。吾主上法尧禅舜,处此大位,岂不幸甚?汝何出此言,诋毁大魏?且汝食汉禄,不思报国,反助逆贼,罪当万死!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诸葛亮的这番反驳,可谓是针针见血,字字有力。他首先指出,王朗所谓的“天数有变,神器更易”,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言。事实上,自桓、灵二帝以来,汉朝的统治就已经摇摇欲坠,奸臣当道,民不聊生。而曹操之所以能够崛起于乱世之中,并非是因为他篡夺了汉朝的江山,而是因为他顺应了天意和民心,扫清了六合,席卷了八荒。因此,曹操的统治是合法的,也是正义的。

接着,诸葛亮又以尧舜禅位、光武中兴等历史典故为例。他指责王朗身为汉朝官员,却不思报国,反而助纣为虐,帮助逆贼篡位,实在是罪大恶极。最后,诸葛亮以“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等激烈的言辞,对王朗进行了猛烈的讽刺和痛斥,使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在诸葛亮的反驳中,他不仅巧妙地利用了历史典故和道德制高点来驳斥王朗的言论,还通过激烈的言辞和情绪渲染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他试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正义立场和坚定信念来动摇王朗的心理防线,从而达到击败其心理的目的。

在这场“骂战”中,王朗最终败下阵来,落马而亡。那么,他究竟为何会失败呢?而诸葛亮又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

首先,从王朗的角度来看,他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因为他内心的矛盾和愧疚被诸葛亮所揭露和利用。王朗虽然身为曹魏官员,但他毕竟曾受汉朝恩泽,对汉朝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他却选择了背叛汉朝,助纣为虐。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他的良心和道德准则,也让他在面对诸葛亮的指责时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当诸葛亮以“德”字为武器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时,他内心的矛盾和愧疚被彻底激发出来,导致他无法承受而羞愤交加地撞死于马下。

其次,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他巧妙地转换了话题的焦点并占据了辩论的上风。在王朗的言论中,“天数有变,神器更易”是核心要点。

然而,诸葛亮却并未在这个问题上与其纠缠不清,而是巧妙地将其转移到了“臣子无德”的角度上。他通过列举王朗等人的罪行和背叛行为来揭露其虚伪和无耻的面目,并以此来动摇其心理防线。同时,他还以激烈的言辞和情绪渲染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使王朗无法抵挡其攻势而最终败下阵来。

此外,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还与他个人的智慧和才华密不可分。他不仅能够准确地把握住王朗言论中的漏洞和弱点进行有力的反驳,还能够灵活地运用历史典故和道德制高点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这种智慧和才华不仅让他在辩论中占据了上风,也让他在战争中屡建奇功、名垂青史。

0 阅读:70
评论列表

甲子光年

简介:喜欢历史,喜欢分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