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中南教授杨雨“如果能穿越,女生一定要去魏晋南北朝”?

长江古今谭 2024-12-10 20:57:32

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在综艺“中华家庭诗词擂台赛”上的“如果能穿越,女生一定要去魏晋南北朝”一番讲话,在网上一片哗然,各种冷嘲热讽、谩骂乃至扒粪纷沓而至,估计杨教授的肠子都要毁掉了。

我却认同杨雨教授的看法。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 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 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 、 极解放 , 最富于智慧 、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

是的,在“乱世”魏晋南北朝,一个女生穿越过去会有无限可能。

巾帼英雄向

“妇人不从军”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古训,在“乱世”的魏晋南北朝,却掀起了一股妇女尚武从戎之风。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说那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替父从军,载于史册的巾帼英雄就不胜枚举。

刘备夫人孙尚香“才捷刚猛”,有她兄长的风范,平时百十号侍女“仗剑侍立 ”,害得刘备每次进去都胆战心惊。

北魏东荆州刺史杨大眼妻子潘氏 ,被大家称为“潘将军”。她常和丈夫 “ 或齐镰战场, 或并驱林壑 。 及至还营, 同坐幕下, 对诸僚佐 , 言笑自得 。 ”

十三岁的奇女子荀灌,在宛城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率十几名勇士,突破敌军重重包围,搬来救兵,力解宛城之围,史书称之“激扬千载”。

晋惠帝时,西南蛮夷叛乱,宁州守将李毅战死,他的女儿李秀被推举为代理刺史兼将军。李秀武功高强,智略过人,在城中 “ 食粮已尽 , 人但樵草炙鼠为命 ” 的境况下,率众固守城池三年之久。

至于南朝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冼夫人,更是彪炳史册,这里不再赘言。

后妃参政向

魏晋南北朝宫庭礼教相对衰微,使后妃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议政事 。

东晋康献皇后褚蒜子,三度临朝,扶立六位皇帝,临朝称制约四十年。

北魏宣武帝夫人胡充华 ,也先后三次 “临朝听政 ”, 比起褚蒜子,她更进一步,自称 “ 朕 ”, 群臣称她“ 陛下 ” , 且 “ 亲览万机 , 手笔断决 ” ,算是大权在握。

要论起政绩斐然 , 功业累累的女政治家还是冯太后。她临朝掌权长达25年之久,  “ 事无巨细 , 一察于太后 ” , “ 生杀赏罚 ,决于俄顷 。 ”在培养魏孝文帝和均田制、 三长制以及一系列汉化政策的推行 , 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才女向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涌现了不少才女。

中国第一个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其《胡笳十八拍》苍凉悲壮 , 哀婉动人。

前秦苏惠创作的《璇玑图》,是回文诗的巅峰之作。原诗840字(后人加入一心字),纵横各29字,可以组成7958首诗,构思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鲍照之妹鲍令晖的《寄行人》,开唐朝五言绝句之先声。

孙权赵夫人的 “ 江湖 、 九州 、 山岳图 ” 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幅巧妙的山水画。

魏晋能成为书法史的第一座高峰,和当时女书法家卫夫人、王羲之妻郗氏、王凝之妻谢道韫等有莫大关系。

爱情向

诚如杨雨教授所言,魏晋多帅哥:

“古代第一美男”潘安,“风神秀异”以致“看杀卫玠”,被称为“傅粉何郎”的何晏,书圣王羲之被人赞叹“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嵇康“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恰恰魏晋南北朝的妇女有着其他朝代女性艳羡的社交权,她们既可以在公开场合下“抛头露面”,也可以广泛参与社会交往。

潘岳“美姿仪, … … 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 妇人遇之者, 皆连手萦绕, 投之以果, 遂满车而归”。

而今俗妇女, 休其蚕织之业, 废其玄紞之务, 不绩其麻, 市也婆娑。舍中馈之事, 修周旋之好。更相从诣, 之适亲戚, 承星举火, 不已于行, 多将侍从, 喧哗盈路, 婢使吏卒, 错杂如市,或宿于他门, 或冒夜而返, 游戏佛寺, 观视渔畋, 登高临水, 出境庆吊, 开车褰帷, 周章城邑, 杯觞路酌, 弦歌行奏, 转相高尚, 习非成俗。

社会地位的提高为妇女大胆追求爱情和自主婚姻奠定了基础。

豪放向

说点不好的,魏晋南北朝的妇女除“妒妇”盛行外,还有一些贞节观念淡漠,生活作风前卫豪放的。

山阴公主对他皇帝哥哥抱怨说:“妾与陛下, 虽男女有殊, 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 而妾唯附马一人, 事不均平, 一何至此?”遂广置面首。

郁林王称帝后,为表孝心,竟为母亲“ 置男左右三十人, 前代所未有也。”

北魏武邑公主、彭城公主、太原公主, 北齐兰陵王公主、蠕蠕公主都有众多男宠。

总之,从妇女参政议政、社会地位、婚姻自主、受教育等各项指标来看,比起其他年代都有优越之处,所以我赞同“如果穿越,女生一定要去魏晋南北朝”。

既然要穿越,就要往好处想,有些人提到穿越过去多半会成为“不羡羊”“两脚羊”(姑且不论是否谣言),运气都背到这样,还穿越个头啊!

0 阅读:4
长江古今谭

长江古今谭

滚滚长江东逝水 谈古论今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