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气温逐降,又到了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发季节。病友们,您的长期家庭氧疗规范吗?以下误区,看看是不是你也有。
氧疗流量随意调常常会有慢阻肺患者这样问,“吸氧流量越大,是不是氧疗的效果就越好?”其实这是个误区。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氧疗目标,以慢阻肺为例:低氧血症患者的氧疗目标是指氧饱和度维持在94%~96%;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患者的氧疗目标是指氧饱和度可降低为88%~92%;在维持氧疗目标的前提下,吸氧浓度反而越低越好。
氧疗时间忽长忽短不少慢阻肺患者认为只有在觉得气促、呼吸困难的时候才需要吸氧;不累不喘就不需要吸氧。这种观点也不正确,首先,机体对缺氧的耐受程度不同,对缺氧的反应也不同。当动脉血氧分压小于80mmHg就达到了吸氧的指征。2023年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指南指出,长时间吸氧大于15小时或夜间吸氧大于19小时,才能有效地缓解慢阻肺呼吸困难的症状。
担心氧疗副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需要长期吸氧,不少患者会心生疑惑,这么长时间吸氧,会成瘾吗?会有副作用吗?其实这纯属多虑。首先,长期氧疗是在医生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对吸氧的浓度、时间都有明确的告知;其次,氧气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气体,只有在高浓度(吸氧浓度大于60%且持续吸氧时间大于24小时)吸入时才可能会出现氧中毒的现象;但氧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居家氧疗中请注意安全用氧,远离热源火源,遵医嘱用氧,保证吸氧安全。
氧疗湿化创意多曾经遇到过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病氧疗的患者,为了节省开支,呼吸道干燥就大量喝水;还有位患者突发其想,把自来水作为氧疗湿化水。不得不说,患者们是大开了脑洞,但这种做法符合氧疗规范吗?根据中华护理学会2023年发布的《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标准,在氧疗中无论是表面湿化还是入水湿化,其作用都是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以减少呼吸道干燥等不适症状。如果在氧疗的过程中,环境干燥、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就应该使用湿化水;如果是使用高流量氧疗的患者宜选择加温的湿化方式;如果吸氧流量小于4L/min且患者无呼吸道干燥等症状,可以不使用湿化水。湿化水最好选用无菌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2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滋生细菌。
管道清洗嫌麻烦看看您正在使用的氧气导管,还记得上一次清洗的时间吗?吸氧管道内部中空,看不见的灰尘颗粒容易附着在管道内壁;插入鼻腔内的前端也会被鼻腔黏液污染,甚至堵塞管道。所以,为了保证管道的清洁,建议氧疗患者每周更换或清洗管道,清洗时先用清水冲洗看得见的污迹,然后将管道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分钟(确保酒精注入到管道的内腔中),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
管道佩戴成摆设有些患者佩戴吸氧管道不注意细节,随意佩戴,有时吸氧导管的前端都已经脱出了鼻腔还未察觉。检查一下,如果您的吸氧管道常脱出,请遵照以下正确的佩戴方式:使用面罩的患者应保持面罩贴合脸部,鼻导管或高流量管道选择小于鼻腔1/2的型号,导管插入鼻腔1.5cm内。管道佩戴过松容易导致吸入体内的氧浓度过低,影响氧疗效果;佩戴过紧容易引起面部压力性损伤,敏感肌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脱屑等过敏现象。细节决定成败,规范的管道佩戴绝对是您氧疗中重要的加分项。
指标监测不重视血氧监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患者而言无疑是治疗的风向标。当患者进行长期氧疗时,应持续监测患者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情况。住院患者首选动脉血气分析,居家患者推荐指脉氧监测,只有在指标监测的情况下,才能客观真实地反应患者氧疗的效果,若未达到氧疗目标或患者症状加重,应考虑重新更换氧疗方式。随意拒绝氧疗中的血氧监测,很有可能会让您与氧疗的目标背道而驰。
以上氧疗中的常见误区,如果您已中招,请及时止步。毕竟,氧疗路漫漫,规范践行远!
作者: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士长 廖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