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壮年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关猝死的新闻,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有上班族也有明星。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每年猝死患者有约103万人,平均年龄为68岁,其中68%为男性,77%发生在家中,抢救后大脑功能能够恢复良好的不到1%。心源性猝死占各类猝死的80%以上,也是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700万人,因为心源性猝死而离开人间,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源性猝死。
何为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简单来说,如果猝死是心脏原因导致,那么就叫做心源性猝死,它也是最常见的猝死原因。心脏存在一个固有的心电系统,它能维持心脏以正常节律跳动。SCD患者的心电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心律异常,最常见的心律异常为心室颤动,即心脏下部腔室(心室)发生颤搐但不泵血。
心源性猝死,通常在家中或睡眠中突然发生,进展迅速,不易被及时发现和抢救。近年来,SCD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在50岁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约为2.5:1。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绝经期之前的女性具有雌激素保护作用。心源性猝死,发病高峰时间分别是早晨7~10点,以及下午到傍晚的16~20点。因为,这2个时间段内,交感神经相对兴奋,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水平以及血液黏稠度都会升高,容易引起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室颤动,从而诱发猝死。
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症状
许多患者在发生SCD前并没有任何“警示”症状,但多达一半患者会先出现症状,可能发生在SCD发作前不久或SCD发作前数日。症状可能包括:
● 胸痛或呼吸困难;
● 感觉心跳很快、漏搏或心跳不协调;
● 感觉无力或头晕;
● 发生SCD时,患者会失去意识、没有脉搏且没有呼吸。
据统计,约 51% 的猝死患者数周及数月前有过警示症状,其中以胸痛最为常见,再者为呼吸困难,之前有过警示症状的患者,93%的人在猝死前 24小时内警示症状会反复发作。
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
SCD最可能发生于已有心脏问题的人群,无论患者是否知道自己的心脏问题。可导致SCD的心脏问题包括: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此时心脏供血动脉被脂肪沉积物阻塞;
● 心肌梗死;
● 心肌增厚,即心肌病;
● 心电系统的其他问题;
● 心力衰竭,此时心脏不能正常地泵血。
其他疾病和事件也可导致SCD,包括:
● 某些肺部问题;
● 严重损伤、淹溺或触电;
● 使用非法毒品,如可卡因、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冰毒);
● 电解质问题。电解质是身体正常工作所需的一些物质,如钠或钾。
发生心源性猝死如何急救?
立即拨打120,等待救援,切忌坚持步行回家或步行去医院自行就诊。等待救援过程中如患者突发意识丧失,需即刻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
心肺复苏(简称CPR)。这种方法可让血液和氧气在心脏已停止跳动的患者体内移动。该措施涉及胸外按压,即由一人反复多次有力而快速地按压患者胸部,这可挤压心脏,使血液再次流动,但效果不如心脏自己泵血。
除颤(AED)。这是指使用设备对心脏施加电击,有时可以恢复正常心律。出现SCD后立即实施除颤的效果最佳。
如果这些治疗在SCD发作后几分钟内完成,则有时可恢复心跳。心跳和血液循环恢复后,医生将采取进一步治疗和检查。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治疗原发病
要想预防心源性猝死,首先要治疗原发病,要进行风险评估。一些患者本身就有一些基础的心脏病,比如冠心病(尤其是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心脏射血分数(泵血能力)过低或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要及时治疗,因为这些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发生室速、室颤最常见的原因。
心脏评估
如果既往无心脏病史,但偶尔出现乏力、大汗淋漓、心前区不适、甚至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时,切勿麻痹大意,看懂身体发出的“警告”,养成重视心脏安全预防与评估的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心脏彩超和动态心电图,发现不适,及早就诊。
植入ICD
此外,对于反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甚至曾出现心源性晕厥或心跳骤停的患者,要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它可以对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患者转复心律和进行除颤,及时抢救生命。目前对于猝死高危的患者,植入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避免心源性猝死诱因,从以下9件生活小事做起:
1.规律运动
规律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效率,降低血压和血脂,从而减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2.戒烟
吸烟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心血管系统,导致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增加心脏负担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因此,戒烟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措施。
3.控制体重
肥胖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其中包括心源性猝死。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方式来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血脂和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状况,预防心源性猝死。
4.别熬夜
熬夜会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5.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会导致腹部压力增加,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以及在必要时使用药物等方式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6.学会应对压力
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学会通过冥想、瑜伽、按摩等方式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发生。
7.多和别人交往
和别人交往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保持健康。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朋友们一起聊天、唱歌、跳舞等,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8.心理愉悦
心理愉悦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保持健康。通过观看搞笑视频、阅读有趣的书、听音乐等方式让自己保持心情愉悦,可以减轻身体和心理的负担,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9.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保持健康。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例如读书、绘画、书法、音乐等,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发生。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的治疗来预防它的发生。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爱我们的心脏,珍爱我们的生命。
作者: 上海同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 宋艳丽 上海天佑医院重症片区总护士长 覃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