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红27军的主要领导,为何在授衔的时候军衔如此奇怪?

牛战士历险记 2025-04-21 16:15:18

1955年那次授衔,可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头一遭,关于这事儿,能聊的话题多了去了。在部队里,有的人觉得自己给的军衔太高了,主动要求降一降,这事儿传出去,成了大家口中的佳话。当然,也有人觉得自己的军衔给低了,琢磨着能不能往上升升。听说啊,就连毛主席那时候都忍不住感叹:“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真到了授衔那会儿,啥情绪都上来了。”

授勋那会儿,红27军的领导层可遇到了点麻烦,他们的军衔评定挺有争议的。说的就是这支红27军。

红27军其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在1932年10月头几天,在英山的金家铺建立起来的;另一部分呢,则是在1935年1月份,在陕西那边成立的。

陕北红27军,那是陕北红军里的一支重要队伍。它的起源要说到1932年那会儿,那时候叫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先锋队。到了1934年7月,谢子长和贺晋年他们带着人,搞了个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当头儿,贺晋年做参谋长。也就同年的9月份吧,陕北的游击队合并了,成了陕北红军独立师。时间一晃到了1935年1月,陕北特委说,咱这独立师得扩大,于是就变成了红27军。不过那时候人不多,就700多个,装备也差,所以红27军没搞军部,就管着一个84师。

1937年年初,上头决定把红81师当作主力,再加上陕北和关中那边的地方团,一起整编成新的红27军。这次,军长是贺晋年,政委是李赤然,参谋长由李寿轩来当,政治部主任则是李志民。

1955年进行军衔授予时,贺晋年最终拿了个少将的头衔,其实最开始还只打算给他个大校呢。政委是少将,参谋长混了个中将,而政治部主任更厉害,直接戴上了上将的肩章。

贺进年这个人啊,挺有故事的。他可不是个简单角色,经历丰富得很。在过往的岁月里,他闯过不少风浪,也立下过赫赫战功。说到他的名字,在很多地方那可是响当当的。贺进年这个人,性格直爽,做事果断,从不含糊。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他总是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他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认定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着许多值得称道的瞬间。每一次的奋斗和努力,都见证了他的成长和进步。贺进年这个名字,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尊敬。总的来说,贺进年就是个有担当、有能力的人。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贺晋年早在1928年就加入了红军,算是陕北红军的早期创建人之一。土地革命那会儿,他已经做过红军的师长、军长这些大官了。等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他留在了陕甘宁边区,专门负责守护陕北这块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贺晋年表现特别突出,他一手组建了咱们军队的第一支骑兵纵队,还挑起了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的大梁,后来更是升为了四野第15兵团的副司令。新中国成立后,贺晋年也没闲着,他当上了东北军区的副司令员,同时还管着防空、卫戍和装甲部队,身兼数职。

按道理讲,像他这样资历深厚、级别又高的将领,还是个副兵团级的,1955年评个上将军衔那是绰绰有余。没错,当初大校军衔评定结果一出来,他的老部下,甚至是老领导都站出来为他鸣不平,这事儿还闹得挺大,连毛主席都知道了。

结果,毛主席一听也惊讶了:“贺晋年怎么才是个大校?怎么也该是个少将嘛!”说实在的,贺晋年最初只被评了大校,那是因为受到了“高饶事件”的影响。就算是给个少将,说实话,也感觉挺委屈的。

李赤然这个人啊,挺有特色的。

李赤然早在1929年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一开始他默默进行地下活动。后来,他回到老家当上了区委书记,但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的告密,他的行踪和身份暴露了,结果被抓进了监狱。出狱后,李赤然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短短几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战士晋升为红27军的政委。照这样的进步速度,他将来很有可能会被授予上将军衔。但遗憾的是,抗战时期,他被留在了后方,负责警备任务,很少有机会到前线打仗。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李赤然一直在大西北打仗。不过快建国的时候,他已经是第四军第十二师的政委了,算是个师级大官。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升了官,做了第四军的副政委,成了军级领导。

1955年进行大授衔那会儿,罗荣桓元帅负责搞定军衔评定这事儿,可真是有点头疼。要是光看他早期的那些经历,给个少将头衔,那简直是屈才了。特别是后来接替李赤然,当上了27军第二任政委的王平,人家都被封为上将了。但话说回来,瞅瞅他后来的发展势头,跟其他人比起来,确实有那么点差距,这差距摆在那儿,啥原因都不好使。所以,罗荣桓元帅干脆直接找李赤然聊了聊,想问问他自个儿的想法。李赤然呢,那是相当的豁达,说啥都行,没意见。这么一来,最后他就拿了个少将军衔。

李寿轩这个人啊,说起来也是挺有故事的。他不像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他在自己的领域里可是有着响当当的名号。虽然我不能细说他的所有事迹,但提起他,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发光,让人难以忘怀。

1928年那会儿,李寿轩投身到了平江起义中,后来就一直跟着彭老总四处打仗,南征北战。他先后挑起了红5军12大队的大队长担子,又做了红3军团16团的团长。到了1935年,他还被委以重任,成了中革军委警卫营的营长,专门负责保护中央领导的安全。等红军长征走到延安,李寿轩又陆续当上了师参谋长、军参谋长。

抗战那会儿,李寿轩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后方待着。后来他跑去山西新军决死第三纵队,还有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当上了副司令员。

抗日打完仗后,他去了东北那边,当上了松江军区的二把手,专门负责去抓土匪。后来东野成立了铁道纵队,李寿轩就被派去做了第一副司令,还兼着参谋长的职务。没多久,他又升为了铁道兵团的副司令员,参与了好多大战役里的铁路抢修指挥。等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建起来后,他就成了铁道兵的第一副司令员。

李寿轩当上中将,那是实至名归。早在1952年,他的职级就被定为副兵团级。通常来说,这个级别的将领大多会被授予中将军衔,因此,李寿轩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中将。

政治部里头,有个负责人叫李志民。

李志民是个非常厉害的政工干部,他在1927年就加入了共产党。第二年,他就忙活着组建了区游击队,还当上了党代表,在家乡那边搞起了武装斗争。从那时候起,他就走上了“擅长打政治仗”的政工干部之路,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就这么一路走来,到了1937年春天,李志民已经升为了第27军的政治部主任。

抗战一打响,李志民首先去了抗大,他忙着培养训练军政干部,人数可不少。到了1943年,他被调到了晋察冀军区,职位变动了好几次。他先做了1分区的副政委,后来又变成了4分区的政委,接着还当过冀中军区的副政委,以及杨成武纵队(也就是3纵队)的副政委。

抗战打赢了以后,李志民就当上了纵队政治委员,后来他还一路高升,做到了第19兵团的政委。

李志民是个正兵团级的军官,一般到了这个级别的,大多数都会被封为上将。所以李志民自然而然地就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0 阅读:83
牛战士历险记

牛战士历险记

牛战士历险记,什么都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