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公主:朱元璋最长寿之女,历经8朝,明朝16帝她可能见过一半

牛战士历险记 2025-04-19 14:42:40

【楔子:】

明朝天顺三年那会儿,宫里突然来了位没打招呼的客人,明英宗朱祁镇特别上心,还吩咐钱皇后亲自跑到宫门口去接这位贵客。

这位意外到访的贵客是个公主,但得说清楚,她既不是朱祁镇的女儿,也不是他的妹妹,更不是他的姑姑。按辈分来算,朱祁镇得尊称她为“姑太奶奶”,因为她身份尊贵,乃是大明王朝开国君主朱元璋的亲闺女,封号含山大长公主。

含山大长公主那年已经迈入了八十岁高龄,她进宫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朱祁镇早点给她把陵墓建好。朱祁镇呢,也挺爽快,答应了她的请求。在宫里,他好好地款待了一番这位公主,确保她吃得开心、住得舒服,然后才安排她离开,生怕她在宫里有个什么闪失。

明朝的第八个皇上,碰到了开国皇帝的亲闺女。这场景,是不是感觉时间线都乱了?

含山大长公主是朱元璋孩子里活得最长的一个,她这一辈子经过了八个朝代,明朝的那些皇帝,她大概见过好几位。

这次,我来跟大家聊聊大明含山公主那多彩的一生。咱们说说这位含山公主,她的人生经历可真的挺丰富。

【一、明廷纳韩妃,皇女始降生】

朱元璋这辈子一共有42个孩子,儿子女儿加起来算的话,女儿有16个。根据历史记录,他最宠爱的公主有三个,头一个是长女临安公主,是孙贵妃生的;另外两个都是正宫马皇后所出,一个是嫡长女宁国公主,另一个是嫡次女安庆公主。咱们今天要说的是排行老十四的含山公主。她出生时,前面几位大姐姐都已经嫁人了。对朱元璋来说,当老爸的快乐他早就享受过了,所以含山公主在洪武年间,并不怎么引人注意。

《明实录》里头写着:

含山公主是太祖高皇帝的第十四个闺女,她妈是高丽妃韩氏。

这段话讲的是一个特别的事儿,含山公主她妈是高丽国人,那时候被人们叫做韩妃。

说起来,在以前的封建王朝时候,皇上特别看重血脉纯正,所以汉族的皇上基本不会娶其他民族的女子做妃子。

朱元璋平时爱走复古路子,但这次他破了例,自个儿做主娶了个高丽姑娘当妃子,这背后是有故事的。

洪武大帝登基第一年,朱元璋手下两位大将徐达和常遇春,一路往北打元朝。他们打下了元朝的大都,就是现在的北平。元顺帝一看不妙,赶紧带着皇后和太子跑到草原上去了。可大都里还有好多元顺帝的妃子,其中不少是高丽国送给元朝的。这些妃子全都被徐达给抓了。不过得说清楚,朱元璋可没把这些女子收进自己的后宫,而是派人把她们送回了高丽。

朱元璋这么做,就是想告诉高丽王朝,他很有诚意,想让高丽王朝成为明朝的小弟。你想啊,北元王朝还在漠北草原那块地儿上蹦跶呢。要是高丽王朝能跟元朝一刀两断,转头投靠大明,那对明朝收拾北元来说,可就是个大大的助力了。

洪武三年那会儿,高丽国的第31代君王王颛,真的就向明朝低头称臣了。打那以后,高丽每年都会派使者到明朝来进贡。这些使者不光带着金银财宝,还会挑些年轻漂亮的高丽姑娘,送给朱元璋,这些姑娘就被叫做“贡女”。

朱元璋为了让高丽国王不失颜面,就挑了几个女子进后宫做妃子。根据《明实录》的记录,朱元璋总共有皇后一位,妃子十七位,这里面有两个妃子是从高丽来的。一个是韩妃,她是含山公主的亲妈;另一个就是周妃。

《明太祖实录》里头的第一百一十一卷是这样写的:

洪武十年,二月十五那天,皇上的第十五个儿子出生了,是他妃子韩氏生的。

换句话说,这位高丽来的韩妃,在含山公主出生前,其实已经给朱元璋生下了第十五个儿子,就是朱植。

含山公主是在洪武十三年来到这个世界的,史书上没提她的本名,“含山公主”这个称号就是她的身份标签。她小时候挺幸福的,有爹娘的疼爱,还有哥哥的保护,在皇宫里过得无忧无虑。但人生嘛,总有起起落落,她12岁那年,高丽国就没了,被一个叫李成桂的大臣夺了权,建了个朝鲜李朝。那时候,明朝和朝鲜李朝关系紧张得很,韩妃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将来会咋样。含山公主呢,特别孝顺,整天陪着亲娘,给她宽心。好在后来朝鲜李朝服了软,向明朝称臣,韩妃和含山公主这才又过上了安稳日子。

老话说得好,皇家的闺女嫁人不发愁。到了洪武二十七年那会儿,朱元璋把他的第十四个闺女,正式册封为含山公主,还给她找了个夫婿,名叫尹清。

这一年,含山公主告别了皇宫,老妈亲自送她出门,她就这么嫁给了尹清,算是踏上了人生的新道路。

【二、铁打的公主,流水的皇帝】

含山公主和尹清结婚后,两人关系挺好。他们陆续有了两个娃,大儿子叫尹玉,小儿子叫尹勋。

说到含山公主的老公尹清,史书里头提他的事儿并不多。就知道他出生在明朝刚开始那会儿的一个当官的家庭里,《明史》里头的《公主传》有那么一笔。

洪武二十七年,尹清迎娶了公主。到了建文皇帝刚上位那会儿,尹清就开始管理后府都督的事务,可惜他比皇上还早走一步。

在建文帝那时候,尹清在后军都督府当过差,他还比公主早走了一步。大伙都知道,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胡观他们几个,犯了事儿被杀了头,但历史上还是有他们最后咋样的记录。可奇怪的是,《明史》和《明实录》里头,愣是没提尹清最后咋样了。我猜啊,尹清很可能就是在建文时期没的,后来朱棣当了皇帝,有些资料就丢了,所以这事儿就没记下来。

含山公主在明朝洪武二十七年时,嫁给了尹清。要是尹清真的在建文年间就没了,那他们两口子在一起的日子,满打满算也就五六年。之后,尹清一走,含山公主就成了寡妇,还得拉扯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过日子。

尹清啊,他以前在后军都督府工作过,你们知道后军都督府吗?那是明朝五军都督府里的一个,专门管军事的。巧的是,尹清是在建文年间在那里干的活儿,这时间点可敏感了,正好是靖难之役那会儿。所以啊,尹清很可能在那时候跟朱棣是对头。这事儿,咱们从朱棣后来怎么对待含山公主就能瞧出点门道来。

朱元璋在明朝刚开始那会儿,定了个规矩在《皇明祖训》里头,说皇帝的女儿得叫公主,皇帝的妹妹呢,得叫长公主,皇帝的姑姑,那就得更牛点,叫大长公主。不过啊,等朱棣当上皇帝,急着跟那些皇亲国戚拉关系时,他好像把自己那个十四妹给忘了,没急着封她为长公主。一直拖到了永乐三年的时候,含山公主这才算是被正式封为了长公主。

在《明太宗实录》里头,有这么一条记录,讲的是“甲子那天,整修了含山公主的府邸”。这里头的“甲子”,说的就是永乐十五年的事儿。换句话说,就是在永乐十五年的某一天,宫里派人去把含山公主的府上给修缮了一番。

明朝那会儿,公主出嫁前,皇上都会专门给建个公主府,好让公主和驸马住。公主府以后要是坏了,也是朝廷来修。尹清走了以后,含山公主就带着俩儿子在公主府生活。一直等到永乐十五年,俩儿子都长大了,朱棣这才想起来要给妹妹修修房子。从这事儿就能看出,含山公主在朱棣心里,其实没多重要。

朱棣当上皇帝后,心里一直盘算着要把都城搬走。而且他老是出去打仗,在南京待的日子并不多,所以就让朱高炽在南京帮忙管着国家大事。说起来,朱高炽虽然是辈分小,但年龄上却比含山公主大三岁呢。说不定,修缮含山公主的府邸这个主意就是朱高炽出的。因为他对这位姑姑还是挺照顾的。

永乐二十二年那会儿,朱棣皇帝去世了,接着朱高炽就当上了皇帝,人们称他为明仁宗。根据《明实录》这本书的记录:

永乐二十二年那会儿,(含山公主)被封为了大长公主。

明仁宗朱高炽一当上皇帝,立马就提升了含山公主的地位,给了她大长公主的称号。这跟他老爹朱棣可不一样,朱棣是当了三年皇帝后,才封她为长公主的,这俩事儿一比,差别可太大了。

朱高炽当皇帝的时间不长,可在他洪熙那几年里,含山公主好歹也是得了朝廷两回赏赐。这事儿足以说明,朱高炽对他这位姑姑还是挺不错的。

明宣宗当上皇帝后,对皇室成员特别好。而且呢,朱元璋的女儿们那时候就剩五个了,所以朱瞻基好几次下令给公主们送东西。在这之前,含山公主的两个儿子因为有高丽人的血统,在明朝也没啥正经差事干。朱瞻基特意给含山公主的大儿子尹勋封了个孝陵卫副千户的官。

得讲明白,孝陵卫主要是守在南京的明孝陵那边,他们里面的千户大多就是挂个名,领着薪水但不用干活。朱瞻基这样弄,说白了就是暗地里给含山大长公主府送钱。

【三、太祖遗血脉,公主仅一人】

明宣宗朱瞻基做了十年皇帝后去世,他九岁的娃朱祁镇就当上了新皇帝,这就是明英宗。时间一晃,到了正统朝后期,朱元璋的孩子们就剩仨了,一个是他的第十八个儿子岷王朱楩,还有两个闺女,分别是第十二个女儿永嘉大长公主和第十四个女儿含山大长公主。

说起来挺有意思,朱楩其实是朱元璋和高丽妃子周妃的孩子。看来,朱元璋那时候的“国际”联姻,生出来的孩子好像都挺长寿的。

明英宗朱祁镇在正统十四年那场土木堡之战中打了败仗,之后,他的弟弟朱祁钰就被大家推上了皇位,成了明代宗。朱祁钰这个皇位来得不那么正,毕竟他不是正宫娘娘生的,心里头总有点虚。再加上朱祁镇还活着,他就更得想办法坐稳这个位子。怎么办呢?他就多去跟那些皇室亲戚套近乎。这样一来,含山公主的好处可就多了去了。时间一晃,到了景泰七年,那时候,朱楩和永嘉公主都已经不在了,含山公主就成了太祖皇帝直系血脉里的唯一一个。朱祁钰一看,这可得好好巴结着,于是,他又下命令,给含山公主的俸禄再添二百石,这样一来,她的俸禄就成了皇室公主里头最高的了。

不过,说到底,朱祁钰只是个“代理皇帝”。后来,明朝闹了一场大变动,就是“夺门之变”,然后明英宗朱祁镇又坐了回去,二次当上皇帝,换了年号叫天顺。

天顺三年那会儿,含山大长公主给内阁递了个折子,说想让朝廷早点儿给她修陵墓。那时候,内阁的头儿是李贤,这人在明朝可是大大的有名。李贤一看,觉得这事儿以前没先例啊,就给拒了。可含山公主不乐意了,都80岁高龄了,愣是从南京跑到北京,非要见朱祁镇不可。这就是咱们故事开头说的那事儿。

朱祁镇一听说他的姑曾祖母要来,心里头猛地一惊,连忙吩咐钱皇后亲自去迎接。含山大长公主又把她的需求跟朱祁镇讲了一遍,那架势就像是“你不点头,我就赖这儿不走了”。朱祁镇心里清楚,这位含山公主可是朱元璋子女里头的独苗了,为了显示自己对长辈的敬重,他当场就拍板,给内阁下了命令,让工部给含山大长公主修坟。这样一来,才算是把这尊“老佛爷”给送走了。

另外,朱祁镇特别担心含山大长公主路上会出问题,所以他派了不少人一路保护着她。他还让路上的官员都去迎接这位“老前辈”,表示尊重。

含山大长公主去京城走了一遭,里里外外都挣足了面子,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天顺六年的那会儿,含山大长公主病得不轻,整天躺在床上。朱祁镇知道了,立马让人把太医送到南京去给她看病。不仅如此,他还赐了一顶超级华丽的珠翠九翟博鬓冠给她,这种冠冕一般只有皇后才能戴呢。

那年9月26号,含山大长公主在自己府邸里安静地走了,享年83岁。

朱祁镇下令全国为她哀悼一天,安排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还特意把她的二儿子和长孙都提拔为锦衣卫的百户。

【四、公主历八朝,史书实罕见】

含山公主是朱元璋所有孩子里,最后一个离开人世的,而且她还是朱元璋42个子女中活得最久的一个。她14岁那年就出嫁了,一直到83岁才去世。尽管后来守了很多年的寡,但朝廷还是一直照顾着她,给她提供生活所需。

含山公主这一辈子,走过了洪武、建文、永乐,一直到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总共八个皇朝。你翻遍史书看看,能在这么多朝代里都活着见证的公主,那真的是少之又少,相当稀罕。

肯定地说,含山公主活得长久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就是明朝中前期那皇帝换得可真够频繁的。

还有件事挺有意思的,含山公主在正统年间进过宫,碰见过朱祁镇和钱皇后。这么说吧,她很有可能那时候就瞧见过12岁的太子朱见深,就是后来当了明宪宗的那位。假如含山公主真见过朱见深,那她可就厉害了,可能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到朱见深,这8位明朝的皇帝她都见过。要知道明朝总共才16个皇帝,她这就见了一半啊。虽说这只是个可能,但也算是历史上的一个稀奇事儿了。

含山公主这辈子,可是见过大世面的。她活过了洪武年间的太平盛世,又闯过了靖难之变的腥风血雨。永乐盛世的繁华,仁宣之治的安稳,她都亲身感受过。大明王朝从昌盛到衰败,她也一路看过来。最后,她安享富贵,走完这一生,经历真是多了去了。

陶渊明在他的《自祭文》里头提到:

活过百岁,心里头就向往着那逍遥自在的日子,到老能安享晚年,还有啥好留恋的呢?

就是说,别掺和朝堂那些事儿,好好保养身体,活到自己该活的岁数,到时候走了也没啥可后悔的。

含山公主身为皇族贵胄,虽然守寡好多年,但儿孙满堂照顾她,朝廷还发着俸禄养着她,到后来朱祁镇还给她修了墓,葬礼办得特别隆重。她这一辈子,真的是享尽了荣华富贵。

我聊起含山公主,不是眼红她一辈子荣华富贵。主要是想说说她那不一样的经历,就想借着她的故事,提醒大家要活在当下,好好过日子。

1 阅读:221
牛战士历险记

牛战士历险记

牛战士历险记,什么都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