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全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
为什么这么说呢?身为一个河北人,我是最有体会的,因为河北人一旦出省,当被问到是哪里人时,总是会说我是唐山人,我是保定人,我是邢台人,我是石家庄人等等,但是很少有人会说我是河北人。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河北的特点:省内城市各自为战,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省内各地地域认同感不强。
一、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份
造成河北省、河北人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行政版图,从地图上很清晰的可以看出,河北环抱北京、天津,南北部的联系被两大直辖市阻挡。
二是自然条件影响,河北省是我国地貌类型最丰富的省份,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沙漠、海滨等中国主要的地貌类型,在河北省都可以找到。
三是行政区划沿革,近代以来河北省的版图和省会变迁频繁,原为河北省会的天津被设定为直辖市,现在的保定、承德、张家口都曾经作为一省的省会。
四是石家庄的位置,作为省会,石家庄偏居河北西南一隅,对省内其他城市辐射作用偏弱,尤其是对北部和东部的城市。
二、最憋屈的城市
保定位于北京南部,自古以来就是北京的“南大门”,由于“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
要说河北省的城市,保定市算是比较知名的,尤其是从清朝开始,北京城、天津卫、保定府,说明保定已经与北京、天津相提并论。
而当时的保定,的确也有能够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相提并论的底气。清朝时有八大总督,而其中最有权势的当属直隶总督,尤其是清朝末年直隶总督还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位高权重,像是近代赫赫有名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曾经做过直隶总督,而直隶总督署的驻地,就在保定。
另外当时俗称的“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勾腿子”,这里一定要注意,是“勾腿子”。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了三地人特点:北京人精明圆滑、天津人能说会道、保定人乐于习武。
我国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是说南方人善于打拳,北方人善于用腿,这里的腿说的就是保定人及沧州一带的习武之人善用的武术技巧。
按理说,拥有如此显赫的背景,保定的发展不会太差,事实上一直到建国初期,保定还是河北的省会,在河北省一直是独占鳌头的。“一五”时期,我国156个重点工业项目,有8个落在了保定,这就是老保定人熟悉的“西郊八大厂”。
不过后来,由于河北省会频繁的变动,保定虽然也短暂的成为过省会,但最关键的最后一次变动,保定没有抓住机会,河北省会时至今日仍是石家庄。
虽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保定定位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也与唐山、邯郸并列为全省的副中心,保定拥有其他城市难以匹敌的发展机遇,不过也应该看到,保定发展也必须应对其他城市不必面对的挑战。
首先是区位的挑战,保定位于北京、天津、石家庄的三角腹地,看似能够充分享受到两大直辖市与省会城市的高端人才、优质资源和发达产业的外溢效应。
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尤其是像保定这种城市,在享受更高层级城市资源外溢的同时,必须也要不可避免的承受“虹吸效应”。
其次是雄安新区的影响,作为与深圳、浦东齐名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受的政策照顾和资源倾斜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比的。
而保定作为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地级市,尤其是雄安新区的绝大部分原来都属于保定,实力已经被削弱。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考虑如何在与北京、天津、石家庄、雄安新区的竞争中“虎口夺食”的问题。
保定已经提出了“唱响雄保双城记,再找一个新保定”的战略,至于后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三、全国管辖县城最多的市
除了曾经作为直隶总督署的驻地,保定在全国还有一项记录,那就是管辖县城最多的地级市。
截至目前,保定市辖5个区,4个县级市,15个县,共24个县级行政区。不过,4个县级市中的定州市,已经为省直管;15个县中的容城、安新、雄县已经由雄安新区代管。
2022年保定市GDP为3880亿,位居唐山、石家庄、沧州、邯郸之后,排在河北省第5位,与邯郸差距为460亿。
要知道这3880亿,是不包括定州市和容城、安新、雄县三个县经济数据的。如果算上这几个地方,保定2022年的GDP将接近4600亿,完全可以超越沧州,排在全省的第3位。
但历史上不会有如果,正如统计经济数据时也不会有假如。对当下的保定来说,两句话最为适用: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汉不提当年勇。
摆在保定面前的路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必须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在对接京津中加快发展,在联动雄安中加快协同,积极借势借力,找准、放大比较优势,全力转化发展赛道,才能再现“直隶第一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