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苏军的庞大攻势发起前,每个人都很清楚东线的危险态势,东普鲁士的各位指挥官(劳斯、霍斯巴赫和魏斯)。“中央”集团军群的莱茵哈特,甚至更高职位上的古德里安和盖伦。非常清楚部署在前线的部队根本无法承受即将到来的打击。面对希特勒毫不妥协的态度,没人提醒当地居民即将到来的危险,更别说及时疏散他们了。希特勒沉溺于他的魔幻世界里,认为坚定的意志足以赢得胜利。
北面,德国第三装甲集团军沿着因斯特堡——柯尼斯堡轴线,被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逼退。南面,罗科索夫斯基在德国第二集团军的防线上撕开个大缺口,他的部队蜂涌向西,掩护着朱可夫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北翼。中间地区,处在苏军这两股突击力量之间的德国第4集团军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打击,他们据守着越来越脆弱的突出部,其两翼都处于威胁下。最终,这么一大股德军的存在,导致罗科索夫斯基的进攻方向发生改变,他的主力被调至更靠北的一条轴线上,以便孤立,粉碎德国第四集团军。这种变化又给朱可夫向西推进的部队造成了影响,他们发现北翼需要的掩护消失了。
退往因斯特堡的途中,德国第5装甲师仍试图对苏军突击部队的南翼施加压力。1月20日,他们发起了这一打击。师属装甲战斗群的行动独立于师里的其他单位,目前受马茨基第26军的直接指挥。
但是打击行动未见成效。苏联人,他们迅速推进。苏联的对地攻击机不停地轰炸着村子,结果,他们绕过我们的左翼赶往西南方。另外,苏军冲入了诺尔基滕北面10公里处的帕普沙因森林。夜间,苏联人还到达了奥伦巴赫西面8公里处的玛克特豪森。
奥伦巴赫北面,德国人的防线已经彻底消失,那里出现了一个至少70公里宽的缺口,苏军近卫第11集团军穿过这个缺口向前挺进。苏联人在布赖滕斯坦达成的突破,最终令德军的防御发生了混乱,疲惫的德军步兵师,机动性极其有限,一旦阵地战结束便会发生崩溃。几个不同单位组成的一个混编战斗群,守卫在因斯特堡的北面。第50步兵师的部分部队仍坚守着贡宾嫩附近的防线。但在这两者之间,只有第61步兵师被打散的残部。因斯特河从因斯特堡流向东北方的布赖滕斯坦,艾希瓦尔德森林位于河流东面。
1月20日,第349和第549人民掷弹兵师的残部徒劳地试图在这里重新建立起一道防线。因斯特堡的人民冲锋队也投入到战斗中。他们几乎没有任何重武器,有的只是保卫家园的勇气和决心,但这无济于事。苏军第5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军将他们打得七零八落。一小群德军突击炮发起局部反击。不过,这条森林防线依然无法守住,守军不得不撤往因斯特河和因斯特堡。
从理论上说,因斯特河是可以守住的。蜿蜒的河流穿过沼泽地,河上唯一的桥梁位于因斯特堡与布赖滕斯坦苏军登陆场之间。西北河岸的位置高于东南河岸,如果守军拥有足够的兵力,就能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展开有效的防御。当冬季的酷寒和大雪冻结了因斯特河及其堤岸上的沼泽地,对推进中的苏军步兵没有构成任何障碍。坦克部队从布赖滕斯坦赶来提供增援后,苏军迅速绕过德军沿河流构设的稀疏阵地。
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试图夺回失去的时间。近卫第11集团军以辖内的两个坦克军展开行动,将其前进路线转向西南方,朝因斯特堡西面的普雷格尔河而去。
马茨基继续努力恢复他的防线。两个人民掷弹兵师的任务是将苏军挡在因斯特堡东北面,而第56步兵师接管了他们西面的阵地。耶特克和他的战斗群曾在那里徒劳地试图向北推进,穿过奥伦巴赫村。德军第一步兵师从东面的防线撤出,设法占据第56步兵师西面的阵地。而第5装甲师将其日益减少的装甲单位集结起来,准备在第一步兵师的左侧再次发起反击。总之。马茨基将军竭力将自己的部队带向西面,以跟上快速挺进的苏军部队。
对这位面临沉重压力的德国军长来说不幸的是,他的部队缺乏机动性,无法追上苏联红军。第561人民掷弹兵师遭到苏军第39集团军的猛烈打击。德军第69步兵师也被逼退,因斯特堡西北方的防线被打开一个缺口。近卫步兵第36军是近卫第11集团军最东面的部队。耶特克的战斗群撤离后,该军于1月21日凌晨穿过奥伦巴赫,朝古特费利艾斯前进了10公里,在中午到达了这个村子。苏军步兵在坦克的密切支援下,从这里转身向南,穿过因斯特堡西北面的帕普沙因森林。夜晚到来前,他们赶至因斯敢特堡西面15公里处的扎劳,距离普雷格尔河已不到三公里。夜幕降临时,耶特克的战斗群发起了一场强有力的反击,重新夺回了这个镇子。第五装甲师的主力跨过扎劳南面的桥梁,于当晚到达普雷格尔河南岸。
东普鲁士这些地区的居民终于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当地纳粹党官员们下达了疏散的命令,这些命令大多已为时过晚。通常情况下,居民们只是从后撤的德军士兵那里得到赶紧逃离的劝告。道路上满是积雪和军用车辆,主要依靠马拉大车的难民队伍穿过因斯特堡,艰难地向西跋涉。有些人留在因斯特堡城内,大多数人跨过诺尔基滕和布百嫩的桥梁,来到普雷格尔河南岸。第五装甲师守卫着河上的桥梁。
到达普雷格尔河南岸后,许多难民躲入因斯特堡西南方的克拉尼希布鲁赫森林中。在无人带领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尽己所能地向西跋涉。到达一些村庄和城镇后,往往又引起当地的逃难大潮。
1月21日,苏军围攻因斯特堡,英斯特堡陷落。第二天,苏军第39集团军继续对这场突破加以利用,将德军第69步兵师逼退至塔皮奥,并夺取了韦劳。德军第五装甲师奉命恢复防线。阿勒河向北穿过韦劳后汇入普雷格尔河,大半个韦劳镇位于阿勒河东岸。耶特克的战斗群赶到后,发现当地的人民冲锋队仍控制着镇子的西部。耶特克采取行动,将苏军赶过河去。但他们无法发起进攻,因为耶特克缺乏为行动提供支援的步兵。
苏军继续在韦劳跨过普雷格尔河,德军第五装甲师拼死奋战,试图守住阿勒河防线。苏军不断跨过冰冻的河面发起突袭,但河面上的冰层并未厚到足以支撑坦克通过的程度。利用在因斯特堡和韦劳获得的胜利,苏军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于1月23日夺取了这两座城镇间的普雷格尔河南岸。并朝西南方的阿伦堡冲去。稍东面,德军第50和第61步兵师继续坚守着因斯特堡南′面的防线,但苏军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在他们西面跨过普雷格尔河,再一次令德军防线发生了混乱,第61步兵师最西面的部队与平时守卫着阿伦堡前方防线的第349人民掷弹兵师残部之间迅速出现了一个缺口。
耶特克带着他的第5装甲师战斗群,退至普雷格尔河,发现他们正位于一个人民冲锋队营旁边,就在韦劳的南面。
普雷格尔河两侧,苏军坦克的近卫坦克第二军继续率领着近卫第11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向西猛冲。1月23日晚些时候,他们夺取了西面的塔皮奥。更要命的是,苏军完好无损的拿下了普雷格河上的渡口,这样一来,苏联人便能将坦克部队投入到仍在韦劳南面坚守阿勒河防线的德军部队的后方。
这种威胁不容忽视,第5装甲师奉命撤离阿勒河防线。该师将穿过弗里辛森林,然后对苏军设在塔皮奥的登陆场展开打击。另外,第5装甲师还要据守一条面朝东面,至少有24公里长的防线。鉴于他们对面的苏军部队的实力,即便第五装甲师齐装满员,也是个艰巨的任务。
耶特克带着他的装甲战斗群,疲惫的赶往塔皮奥南面的比贝尔斯瓦尔德,与克内贝尔会合。克内贝尔指着第3装甲集团军武器学校的士兵们。现在学校里的人员组织起一个临时战斗群。克内贝尔指挥着他的部下,竭力将苏军挡在登陆场内。1月25日清晨,苏军坦克逼退了克内贝尔在普雷格尔斯瓦尔德沿普雷格尔河南岸布防的左翼。
这股苏军构成了这样一种威胁:他们可以向西推进,沿河路直扑柯尼斯堡。耶特克的战斗群立即对苏军南翼发起一场反击。十多辆苏军坦克被耶特克的部队击毁,苏联人被迫退回到塔皮奥。沿着弗里辛森林的边缘,混乱,艰苦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午夜前,耶特克带着疲惫的部下们穿过森林的北部边缘,沿途遭遇并消灭一些苏军小股单位后,来到塔皮奥西南10公里处的大林德瑙。
稍事休息后,耶特克率部向北推进,于次日清晨到达普雷格尔河。于是,耶特克命令7七零八落的单位转入防御。
现在,耶特克第5装甲师和第61步兵师的残部,外加第2“赫尔曼·戈林”伞兵装甲掷弹兵师的部分部队,试图挡住几乎整个苏军近卫第11集团军。1月26日,第5装甲师的南翼遭受到巨大的压力,第13装甲掷弹兵团一分为二,退至耶特克战斗群西面的阵地上。由于南翼暴露出来,赫尔佐格命令装甲战斗群撤往勒文哈根。就在他们准备后撤时。耶特克的部下们听见东面正在激战。
1月27日这一整天,面对苏军接连不断的空袭,第5装甲师辖内的部队牢牢据守着各自的防线。苏军的进攻迫使该师后撤至一道掩护着柯尼斯堡东南面接近地的防线。几乎在这同时,施坦贝克村的预设阵地遭到苏军侧翼包抄,耶特克的装甲战斗群一路退至柯尼斯堡边缘。柯尼斯堡城市周边也有有利之处,第5装甲师的维修部门已在城内忙碌了好几天,现在可以将修复的车辆迅速交还给作战部队,尽管每天都遭到损失,但第5装甲师拥有的坦克始终保持在30辆左右,许多战车在师属维修部门修理过好几次。
自1月26日以来,柯尼斯堡便处于苏军的炮火轰击下,这种情形彻底改变了市内居民们的自满情绪。一直有难民沿着通往皮劳的道路缓缓而行,尽管这里尚未下达疏散的命令。留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会卷入到战火中,也不知道柯尼斯堡会不会落入俄国人手中。
1月27日下午。苏军突然停止了炮击,但这只是为了让他们的空军发起空袭而已。
1月28日,第5装甲师位于古滕菲尔德的新阵地遭受到沉重的压力,但他们还是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耶特克被弹片击伤,并被送入柯尼斯堡救治。耶特克拒绝离开,宁愿跟师里的医疗队呆在一起。尽管他的战斗群继续坚守着阵地,但苏军近卫坦克第2军冲向该师的南翼,最终将第13装甲掷弹兵团打垮。黄昏时,苏军先头部队到达阿尼斯堡西南方的海岸。德国第三装甲集团军就此与德国其他地区相隔断。此刻,第5装甲师与第1、第56、第69步兵师的残部一同守卫着柯尼斯堡的南部边界。
1月25日,随着第一步兵师师长席特尼希带领部队进入城里,柯尼斯堡的秩序有所恢复。同一天,德国位于东线的集团军群进行了更名。“北方”集团军群更名为“库尔兰”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更改为“北方”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则改名为“中央”集团军群。
拉施他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柯尼斯堡要塞”司令。在确认了拉施被任命为要塞司令的命令之后,拉施连线了前线部队,发现苏联红军已从东面,南面和东北面抵达市郊,几乎就在城市的正北面,德军防线穿过泽姆兰半岛,通向克兰茨。苏军近卫第11集团军面对着柯尼斯堡的南部边缘,第39集团军从东面和东北面逼近,而第43集团军直抵克兰茨附近的海岸,完成了苏军的战线。苏军的两支坦克部队(坦克第一军和近卫坦克第2军)分别向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的北面和南面挺进。近卫坦克第二军已到达海岸线。而向柯尼斯堡北面推进的苏军坦克,构成了包围这座城市的威胁
‘抗击苏联红军的是这样一些德军部队:第5装甲师和第69步兵师,守卫着城市的南部边缘。据守东边接近地的是第548人民掷弹兵师、第一步兵师和第367步兵师的残部。柯尼斯堡北面,第551人民掷弹兵师竭力阻挡着苏军第39集团军的突击部队。靠近克兰茨,防线稳定下来。第28军位于梅梅尔的两个师(第58和第95步兵师)已于1月22日奉命撤离那片废墟。冰冷的夜间,守军分三个阶段实施疏散。只留下第58步兵师的部分部队担任后卫。1月28日佛晓前,这些部队终于完成撤离任务。这样一来,腾出来的两个师便可以用于加强克兰茨附近的防线。
这些日子里,苏军继续着他们的进攻,尽管柯尼斯堡南面和东面的接近地防御的很好,但第551人民掷弹兵师却无法守住他们的阵地。1月27日,通往克兰茨的道路被切断。苏军对柯尼斯堡东北部发起的突击被瓦格纳率领的一支混编部队去退。瓦格纳为此获得了铁十字勋章。
德军仓促实施部署,第367步兵师第974掷弹兵团的一部,在一个反坦克支队的支援下,由沙佩尔少校率领着投入战斗,以保卫从克兰茨向南通往柯尼斯堡的道路。
苏联人停止了对这些阵地的进攻,他们转向西南,以未遭到顽强抵抗、强有力的苏军部队穿过弗里岑森林,从未完成对柯尼斯堡的钳形攻势。
绕过沙佩尔营的苏军部队继续前进,他们转向西南方,设法完成对柯尼斯堡的包围。
1月30日至31日夜间,苏军坦克第一军完成了赶往柯尼斯堡东面海岸的任务。东普鲁士的首府柯尼斯堡被包围,南面和西面都已被切断,城市人口由于难民的涌入而急剧膨胀,拉施想方设法维持着秩序。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的部队在穿越普鲁士北部地区的过程中,已遭受到严重损失。他们对柯尼斯堡北郊和东郊的首轮进攻也被彻底击退。对这样一座大型城市发起进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苏联人对此非常担心,特别是考虑到去年在梅梅尔的经历。
不管对方出于什么原因暂停了进攻。不打柯尼斯堡,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决定暂时围而不打,进而加强攻城的准备。
两个月后至1945年4月6日,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在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炮火准备并实施航空兵突击后发起进攻,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苏军勇猛前进。此日日终前,第39集团军已楔入德军防御四公里,并切断了柯尼斯堡——皮劳的铁路线。第43、第50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突破了第一道阵地,直逼市区。第43集团军部队首先突入柯尼斯堡,随后几天进攻加快速度。天气的明显好转,使航空兵能够全力出动。
4月7日昼间,该市西南区和西区遭到了密集的苏军空中袭击。德军在这两处据守着一条沟通柯尼斯堡守军与泽姆兰半岛军队联系的狭小走廊。苏军航空兵在一天的战斗中共出动4758架次,向德军投掷了1658吨炸弹。至4月8日日终前,苏军攻占了该市港口铁路枢纽和许多军工目标,割断了要塞守军与泽姆兰半岛军队的联系。这天,苏军统帅部派出军使,敦促守军放下武器,但德军继续抵抗。
4月9日晨,第43集团军打败了守军一些部队西逃企图。德军坦克第5师由泽姆兰半岛向柯尼斯堡实施的相向突击也未得逞。在苏军炮兵和大约1500架飞机对残存的抵抗枢纽部进行密集突击之后,近卫第11集团军对市中心的德军发起冲击,战况十分激烈。
4月9日21时,德军柯尼斯堡要塞司令拉施率部投降,苏军占领东普鲁士首府柯尼斯堡。1946年,被苏联政府更名为加里宁格勒。
柯尼斯堡战役共消灭德军官兵约4.2万人、俘获约9.2万人、其中军官和将军800名。缴获大炮迫击炮1652门,飞机128架。为纪念柯尼斯堡战役,设立了攻克柯尼斯堡奖章。总共授于约76万人攻城有关人员。约200名军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本篇56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