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爱挖鼻孔的人,或早或迟要承受3个后果,劝你手下留情

敏博看健康 2023-05-20 14:04:05

我们经常会听到,“挖鼻孔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说法真的准确吗?

实际上,挖鼻孔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只是一些轻微的不适,如鼻腔发炎,也可能是更严重的,如鼻腔损伤,甚至导致大出血和感染。

前段时间,耳鼻喉科就来了一位病人,56岁的老李,他是一位老渔民,几天前正值出海,在明亮的夜空下,他吃力地拉动沉重的渔网。看着海面的波涛和满载而归的渔获,他的心里非常高兴。

就在他盘算着自己这次出海的收益时,右手自然地摸向了鼻子,掏出了几颗不见天日的“宝藏”。

他笑了笑,把“宝藏”扔进了大海,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掏“宝藏”的动作恰恰藏着他不知道的风险。

直到几天后,老李痛苦地摸着鼻子进了诊室,他这才意识到挖鼻孔的习惯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此时,他的鼻子里面异常难受,而且出现了反复的鼻出血,疼得满头大汗,医生用括鼻器一看才发现,老李的鼻腔粘膜全是红肿状态,不仅堵塞了呼吸,还有大量的黄色分泌物。

医生说:你这是急性鼻窦炎啊,治疗起来可麻烦了,要是这次治不好,以后还会反复发作!

一、历史上一些有关挖鼻孔的趣事

曾经有一位名叫罗兰·弗雷特的研究者,他在《挖鼻史》一书中记录了人类挖鼻孔的历史,并提出了关于这个行为的定义。

他提到,挖鼻孔,不仅仅是将鼻垢或鼻涕从鼻腔中取出的行为,还包括了如何“正确”的对其进行搓揉、捏制并最终处理掉的过程。

整本书读完让人忍俊不禁,可算得上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二、挖鼻孔可能会带来三个你意想不到的后果

挖鼻孔似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有时候是为了解决鼻孔不适,有时候只是因为无聊。但是,当你下次伸手去挖鼻孔的时候,可能需要思考一下。

研究表明,挖鼻孔可能会带来三个你意想不到的后果。

第一个后果,挖鼻孔可能导致局部感染。

你的手指可能携带了各种细菌和病毒,当你挖鼻孔时,这些微生物有可能会进入鼻腔,导致感染。

特别是对于老李这样的人来说,他的工作环境往往潮湿、肮脏,更容易使得手指上携带更多的病原微生物。

第二个后果,挖鼻孔可能导致鼻腔出血。

鼻腔内壁的血管丰富且接近表面,过于粗暴的挖鼻孔可能会损伤这些微小的血管,导致鼻出血。

老李作为渔民,海上的风吹日晒,鼻腔本来就比较干燥,这使得他的鼻腔更加脆弱,更容易出血。

第三个后果,挖鼻孔可能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鼻子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防线,可以防止各种微生物进入我们的肺部。

然而,挖鼻孔可能会破坏鼻子的防御机制,使得我们更容易感染流感、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

而对于老李来说,每天面对着海风的侵蚀,他的鼻子本来就已经比较脆弱。

如果再加上他挖鼻孔的习惯,那么他的鼻子受到各种病菌的侵袭,最后引起严重的鼻窦炎,也是情理之中。

当你知道了挖鼻孔可能带来的风险后,你可能会问,我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改变你的习惯。

三、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做好鼻腔养护?

1.让我们先了解鼻子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鼻腔是我们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负责嗅觉,而且还有过滤空气中的微粒、暖化和湿化吸入的空气的功能。

因此,保持鼻腔健康是我们呼吸顺畅,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关键。

2.那么,我们如何做好鼻腔的基础护理呢?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比如,勤洗手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避免揉鼻子,因为这可能将细菌带入鼻腔。

保持鼻腔湿润也是一个关键。你可以通过经常喝水,使用加湿器,或者使用生理盐水鼻喷雾来达到这个目的。此外,饮食均衡和充足的休息也是保持鼻腔健康的重要因素。

3.如何在季节变化时保护鼻腔呢?

而在季节交替或气候变化时,不少人都会出现鼻子不舒服的状况,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

为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冷暖刺激:在春秋季节交替时,温度的变化会对鼻腔形成刺激,尽量避免突然从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或者反过来。

(2)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免疫力可以帮助你对抗病毒和细菌的入侵。可以通过运动、均衡饮食和良好的睡眠来提高免疫力。

(3)及时清理鼻腔:在花粉飞扬的季节,过敏性鼻炎患者更需要清洗鼻腔。生理盐水鼻喷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4)注意室内空气质量:在干燥或潮湿的季节,注意室内空气湿度的调节。

太干燥会让鼻腔黏膜干裂,过于潮湿又可能滋生霉菌和尘螨。

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40%-60%之间。

(5)避免接触刺激物:季节变化时,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尘埃等刺激物会增多,要尽量避免接触,特别是烟雾和化学物质。

总的来说,科学的鼻腔养护离不开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习惯的坚持。

在面对季节交替带来的种种鼻腔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更要及时调整,防患于未然。

如果鼻子不适症状持续不退,或者伴随有严重头痛、视觉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治。

参考资料:

1.Pynnonen, M., Mukerji, S., Kim, H. M., Adams, M. E., & Terrell, J. E. (2011). Nasal saline for chronic sinonasal symptom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137(11), 1101-1107.

2.Probst, R., Grevers, G., & Iro, H. (2008). Basic otorhinolaryngology: a step-by-step learning guide. Thieme. ↩

3.王延群. 鼻腔护理六细节[J]. 保健与生活,2014(9):17.

1 阅读:167

敏博看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