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社图卷》与赣南名士阳孝本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0-11 17:07:26

□黄绍文

《白莲社图卷》系国家一级文物,是北宋画家张激创作的一幅纸本水墨人物故事画,原为北京故宫旧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画描绘了东晋元兴年间,高僧惠远在庐山东林寺同18位贤士建白莲社专修净土法门,并与陆修静、陶渊明、谢灵运相善的故事。

全卷主要描绘了经筵会讲、金像赞佛、笺经校义三个情节,全图共分八段,绘高僧名士19人,僮仆12人,采用的是李公麟开创的白描手法,树和山石的线条极富质感,枝叶多用尖笔鹰爪法,苍劲挺秀。人物淡墨须眉,浓墨点睛,神采毕现。图中还画了虎、豹、驯鹿等动物,并表现了驯服怡悦的神态,突出了高僧、文士的神秘生活状态,画作整体表现出清淡、高洁、幽雅的风格。

卷后有赵德麟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范惇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及仲远、赵不缅、孙昌、王秘、李吕、刘扬庭等人题跋12段,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张激自书的一段:余尝画其图而未得此记,大观三年(1109年)正旦,赣川阳行先居士(阳孝本)自国录告假归玉岩(通天岩)旧隐,见过庐陵云道由匡山(庐山)得记以归,借余传之,伯时(李公麟)德素皆诸舅也。行先(阳孝本)游从之旧,喜得之以证图画云。投子张激书。

张激,宋代画家,字投子,号投子同叟,生卒年不详。艺术活动约在北宋哲宗、徽宗时期,晚于李公麟。工人物、佛道、山水,画法受“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影响。通天岩现保留有宋代张激佛龛题名“左司理参军张激舍”,位于忘归岩,高90厘米,宽80厘米,字径8厘米,保存完好。

阳孝本(1039年—1122年),字行先,上犹县安和乡莲花井村人。少年时勤奋好学,29岁游学汴京(今开封)上庠(即大学),因才华出众,学识渊博,被左丞蒲宗孟聘为西席,但他看不惯统治阶层的骄奢专横,不久便辞职还乡。回家后他将家产分为三份,一份送给乡中师友,一份捐给赣州通天岩的寺庙,一份留给自己日常应急,然后便到通天岩隐居,号玉岩居士。1094年,苏东坡被贬路过赣州时,听说有位任过左丞西席的人在通天岩隐居,于是专程前往拜访,两人相见,“深讶相遇之晚,遂为刎颈之交”。此后,阳孝本多次来到苏东坡下榻的地方回访,两人除在廉泉旁几次彻夜长谈之外,还携手到光孝寺、郁孤台、八境台等处游览。阳孝本还租一叶扁舟,邀苏东坡到自己的家乡莲花井和梅岭嶂等地游玩遣怀。苏东坡写了一首推崇阳孝本超然尘世之外的赞诗:“道不二,德不孤。无人所有,有人所无。世之所宝者五,天啬其二而畀其三。是以月计之不足,岁计之有余也。”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朝廷举八行科,郡守郭知章举荐阳孝本出应八行科官,赐尚书郎,任国子监学录,转迁宣教郎秘阁校理,后升直秘阁提举洪州(今南昌)玉隆宫,赐绯衣银鱼袋。不久,阳孝本又提出挂冠归隐,重返山水间。从此带一童一鹿隐居通天岩。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无疾而终,享年84岁。后人把他的生平业绩载入《宋史·隐逸传》中,将其散见诗词整理成《玉岩遗录》并赠匾称其为“南赣乡贤”。

0 阅读:1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简介:该平台是人民日报社推进媒体行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