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大都痴情,他们的白月光是谁?太祖非东哥,雍正非纯元

寻墨阁吖 2025-02-20 16:59:28

在很多影视剧中清太祖努尔哈赤都是一个痴情汉,而且痴情都是同一个人:叶赫老女东哥,也就是女真第一美人—叶赫部高贵的公主。比如《太祖秘史》中努尔哈赤非常喜欢东哥,但东哥在努尔哈赤与其弟弟舒尔哈齐之间左右为难,再加上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征战让东哥都不能跟努尔哈赤在一起。最终东哥为了部族,为了不再左右为难自尽而死。东哥的去世让努尔哈赤悲痛欲绝,最终也在遗憾中病逝。

再比如在《独步天下》中东哥的兄长布扬古为了部落将东哥送给了努尔哈赤,不过努尔哈赤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东哥,东哥的初恋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代善,但最终爱上的是皇太极。在努尔哈赤病重的时候见到东哥,仍旧不能自持,将东哥称为“自己最爱的人”。

这让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很是失望,质问努尔哈赤:我陪了你一辈子了,那我算什么?我为你生了三个儿子,为什么?

在得到东哥“不爱自己”的答案后,努尔哈赤便想要拉着东哥给自己陪葬。但东哥告诉努尔哈赤,自己现在不是东哥,而是步悠然。努尔哈赤在失望中,突然病逝。

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努尔哈赤真正爱的人并非是叶赫老女东哥(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之所以在很多影视剧中会有这样的剧情安排,是因为东哥在努尔哈赤的一生中确实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并非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东哥出生时的一个预言“次女可行天下,可亡天下”。正因为这个预言,东哥从10岁开始便成为父亲布斋以及哥哥布扬古联姻的工具,为了部落利益先后七次将东哥嫁人。

除了第一次嫁人外,东哥的后六次嫁人都跟努尔哈赤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且东哥的第三次嫁人的对象便是努尔哈赤,只是东哥将努尔哈赤视为杀父仇人所以坚决不嫁。之后东哥“凭一己之力”灭四部,“帮助”努尔哈赤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

虽然东哥是努尔哈赤“爱而不得”的女真美人,但努尔哈赤看中也只是东哥身上的预言。

在真实的历史上,努尔哈赤作为天命汗虽然有16个妻妾,但真正的“白月光”只有一人,此人便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阿巴亥的父亲是乌拉部首领满泰,但在阿巴亥7岁时父亲与哥哥突然去世,部落首领便落到了叔叔布占泰的手里,为了部落利益布占泰将只有12岁的阿巴亥送给了努尔哈赤。

阿巴亥长得非常漂亮,而且颇有计谋,刚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便是平妻(满族男子可以有多位妻子,都称福晋,其他的都是妾室称为侧福晋与庶福晋),仅用两年的时间便坐到了大福晋的位置上。

之后为努尔哈赤生下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与多铎;虽然在此期间阿巴亥的母族被灭,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阿巴亥的受宠程度,反而地位越来越稳固,稳坐大福晋之位将近20年的时间。在天命五年因为被小福晋德因泽揭发与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代善暧昧不清,被废掉了大福晋之位。但仅仅一年后努尔哈赤便恢复了阿巴亥的大福晋之位,虽然阿巴亥曾与自己的儿子传出绯闻,但努尔哈赤仍旧不舍得阿巴亥。

1626年努尔哈赤宁远之战失败后旧病复发,只有阿巴亥一人陪在身边,直到太祖去世。

阿巴亥随声的三子尤其是多尔衮与多铎深得太祖宠爱,所以早早地便让年仅15岁的多尔衮与年仅12岁的多铎掌管两白旗,这样的偏爱在努尔哈赤其他的儿子那里从来没有。

也正是因为太祖如此偏爱幼子,在太祖病逝后阿巴亥才不得不殉葬。

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太祖皇帝,不仅仅是一位枭雄,也是一位痴情汉。

其实大清十二帝大多都是痴情汉,而且都有自己的白月光,除了努尔哈赤外,另外十一位大清皇帝的白月光都是谁呢?

皇太极最爱的人不是孝庄而是她的姐姐

其实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是比较晚的,在海兰珠之前皇太极已经有很多的妻妾:

第一位大福晋是满清的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女儿

第二位大福晋是皇太极征讨乌拉部时的战利品

第三位便是满蒙联姻的结果:哲哲

皇太极很尊重哲哲,二人举案齐眉,哲哲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

正因为哲哲一直没有生下一个儿子所以在得到家族同意后,将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自己夫君皇太极做侧福晋。布木布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自己的姑姑哲哲,先后生下三个孩子,但都是女儿。为此科尔沁大妃,也就是哲哲的母亲亲自前往后金朝见大汗皇太极,定下了海兰珠与皇太极的婚事。

海兰珠是布木布泰的亲姐姐,26岁的时候才嫁给皇太极。

所以很多人认为海兰珠是二婚,毕竟那时候的女子出嫁的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布木布泰14岁出嫁,哲哲16岁出嫁。但不管海兰珠是否是二婚,在嫁给皇太极以后便得到了专宠。

在皇太极称帝时将没有生育皇子公主的海兰珠封为仅次于皇后哲哲的宸妃,而且还是关雎宫东宫大福晋的地位。皇太极给海兰珠的封号也很特殊,宸妃的“宸”字在满语中的意思是:近处大福晋,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皇太极最亲近的大福晋。也就是说海兰珠虽没有被直接册封皇后,但却是皇太极心尖上的爱人。

被封为宸妃的次年海兰珠生下一位皇八子,皇太极非常高兴,不仅大摆宴席而且还颁布了大清建立以来的第一道敕令,还将海兰珠的生母封为和硕贤妃;蒙古各部落纷纷前来送贺礼,一时间盛京热闹无比。

在皇八子之前皇太极已经有七位皇子,但皇太极从未举行什么盛大的庆典。

然而天公不作美,皇八子不到半岁便病逝了。

失去儿子的海兰珠非常伤心,皇太极更是伤心。虽然没有了儿子傍身,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爱不减反增。失去儿子以后海兰珠便一直抑郁寡欢,崇德六年便病逝了。

崇德六年九月皇太极亲自带兵出征松锦,大战一触即发,得知海兰珠病重的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交代完前线的战事后便匆匆赶回盛京。但皇太极回去的还是晚了,在关雎宫看到的已经是紧闭双眼的海兰珠。

失去挚爱后,皇太极悲痛欲绝,先后几次晕倒。

之后皇太极将海兰珠追封为敏慧恭和元妃,并且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礼。

“元妃”是原配的意思,只有原配的妻子才被称为元妃,比如努尔哈赤的发妻佟佳氏便是元妃。皇太极没有将海兰珠追封皇后而是元妃,可见在皇太极的眼里,海兰珠就是自己的“原配”,挚爱的妻子。

海兰珠死后,皇太极便停了一切宴会以及朝廷的重大庆典。哪怕是松锦大捷,皇太极仍旧不能高兴起来。因为皇太极整日悲伤,身体越来越差,崇德八年便病逝了。

顺治帝的董鄂妃

董鄂妃属于满洲正白旗,因为父亲鄂硕需要随军南征,所以从小便生活在江南一带,受江南文化的影响。再加上董鄂氏从小就聪慧,喜好读史书,所以董鄂氏身上有一股独特的风韵还有善解人意的美。

满清入关之初,董鄂氏的才学满洲世家女子中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顺治帝慢慢长大后接受的汉文化也越来越多,但是很难找到知己。后宫的妃嫔再多,顺治帝也很难交心;而董鄂氏的出现,恰好弥补了顺治帝的这一空缺。顺治十三年董鄂氏入宫便被封为贤妃,仅仅一个月后便被封为皇贵妃。

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整个大清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知道在大清有皇后在,一般是不册封皇贵妃的,除非贵妃病重需要冲喜。

董鄂氏不仅晋封皇贵妃,顺治帝还因为董鄂氏的晋封而大赦天下。

这在大清300年历史中唯一一次因为册封妃嫔而大赦天下,这一年董鄂氏只有18岁,

由此可见,董鄂氏确实得到了顺治帝不同寻常的爱。

册封皇贵妃的次年董鄂氏生下皇四子,顺治帝非常高兴祭告天地,将皇四子称之为“第一子”。要知道在此之前顺治帝已经有三位皇子出生,除了皇长子牛钮夭折外,另外两位皇子都长大成人,皇三子便是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然而对于顺治帝而言,只有董鄂氏所生的皇四子才是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且对待皇四子如同嫡子一般,之后顺治再次大赦天下。

然而皇四子活了不到百天便夭折了,顺治帝再次违背祖制,将皇四子追封为和硕荣亲王,并且为皇四子修建规格非常高的园寝。皇太极哪怕是再喜欢海兰珠,也没有逾制将皇八子追封亲王,而顺治帝这样做了。

顺治十七年,年仅22岁的董鄂氏病逝,顺治帝悲痛欲绝为董鄂氏举办了异常隆重的葬礼,请108名僧人为董鄂氏超度。董鄂氏的死让顺治帝精神恍惚,不顾及宫中定制,强行使用“蓝批”(只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才能使用蓝批),一直到顺治帝病逝前七天才停止。

孝庄担心自己的儿子会伤害自己,日夜让人看守着顺治帝。

顺治将董鄂氏追封孝献皇后,董鄂氏去世后顺治帝的精神支柱也没了,仅维持了半年追随董鄂氏而去。(还有一种说法是顺治帝出家为僧)

康熙的发妻赫舍里

康熙的发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提到噶布喇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但若是提到索尼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索尼是康熙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噶布喇是索尼的长子,而孝诚仁皇后则是索尼的孙女。至于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见到的索额图,则是孝诚仁皇后的叔叔,也就是皇太子胤礽的叔姥爷。

康熙六年,孝庄与康熙要在四位秀女中选出皇后人选。这四位秀女一位是赫舍里,一位是四位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另两位则家世低一些。遏必隆依附鳌拜,孝庄与康熙自然不会让遏必隆的女儿做皇后,所以便选了赫舍里氏为皇后,这是孝庄的一石二鸟之计

一是为了让索尼对爱新觉罗家族更加忠心,帮助康熙一起除掉鳌拜;

二是为了挑拨索尼与鳌拜之间的关系

孝庄的计谋果然得逞,值得一提的是康熙虽然是为了朝政娶了赫舍里,但他确实也很喜欢这个发妻。康熙八年赫舍里为康熙生下嫡长子承祜,康熙非常喜欢承祜,只可惜承祜年仅4岁夭折。

承祜病逝的时候康熙恰好陪着祖母孝庄汤泉疗养,得知嫡长子夭折心疼地流下了眼泪。赫舍里痛失爱子后直接病倒了,康熙在得到祖母同意后便赶紧赶回了京城,一直陪在赫舍里的身边,直到赫舍里身体有所好转。

好在赫舍里在康熙十三年再生嫡子,康熙非常高兴,直接取名保成(胤礽),希望保成能平安地长大。然而赫舍里因为难产而昏迷,仅仅几个时辰后便病逝了。康熙从得到嫡子的喜悦一下子变成失去爱妻的痛苦,所以对刚出生几个时辰的保成心情很复杂,既心疼他刚出生便没了母亲,又恨他让自己的爱妻去世。

康熙将对赫舍里所有的爱与愧疚都转移到了保成的身上,在保成年仅2岁时便封为太子。

孝诚仁皇后是大清唯一一位停灵在乾清宫的皇后,康熙并没有为保成寻找一位养母,而是亲自抚养。在赫舍里去世后的半年内康熙经常前往巩华城陪伴爱妻,而且一去就是待上一整天的时间。从康熙十三年,一直到康熙三十八年,整整二十五年的时间,康熙都会在赫舍里忌辰这天前去祭奠爱妻,除非朝中有重要的事情。

雍正爱的并非纯元,而是华妃

在《甄嬛传》中雍正爱的人是纯元皇后,甄嬛因为酷似纯元而得到雍正的宠爱;而华妃则因为是年羹尧的妹妹而得宠,当然雍正对华妃也有愧疚与感情在,只是不如纯元。

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雍正真正爱的人是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年氏,也就是剧中的华妃。只是年氏从未被封为华妃,雍正登基之前年氏是潜邸最得宠的侧福晋,雍正登基后被直接册封为年贵妃,在雍正三年年氏病重的时候,雍正将其封为皇贵妃。

年氏是在康熙五十年入潜邸,入潜邸后便是专房之宠,包揽了雍正从康熙五十年到雍正元年所有的孩子,先后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只可惜四个孩子全部夭折,活得最年长的一位是福惠,雍正六年时夭折,也只有8岁而已。

雍正对年氏宠爱到什么程度呢?

年氏在康熙六十一年四月怀的皇九子,到了十一月康熙病逝,在康熙大丧期间皇九子只有7个月还没到生产的时候。但是年氏动了胎气提前生产,导致皇九子生下来便夭折;雍正破例将小产的皇九子计入宗蝶,并为其取名为福沛。

福惠是皇八子,雍正登基后便让年贵妃亲自抚养福惠,在满清前期后宫妃嫔一般不能亲自抚养亲子,而雍正为了年氏再一次违背祖制。

雍正三年年氏病逝后,雍正并未将福惠交给其他的妃嫔抚养,而是亲自抚养福惠,一直到福惠病逝。这一点跟康熙亲自抚养胤礽很像,只不过福惠并非嫡子。

福惠去世后,雍正下旨以亲王的规格下葬;甚至在福惠的葬礼上,因为雍正的三哥诚亲王胤祉面露喜色,雍正给三哥了一个“恶逆之罪”。

甚至为了年氏雍正暂缓处置年羹尧,在年氏病逝后一个月,才将年羹尧处死。不仅如此年氏一族中除了年羹尧一脉获罪,其余人都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多次被加恩。这是雍正帝缅怀年氏的缘故,不仅如此年氏还是唯一一个与雍正合葬泰陵的皇贵妃。

乾隆的白月光—富察皇后

《延禧攻略》中那个温婉贤淑、母仪天下的富察皇后,确实当得起“白月光”这个词。在剧中乾隆非常宠爱富察皇后,只要有富察皇后在的地方,乾隆的眼里便容不下别人,哪怕是凤仪万千的高贵妃。甚至乾隆早早地便将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秘定为皇太子,只可惜嫡子早夭。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乾隆最爱的白月光就是孝贤皇后富察氏,富察氏虽然是雍正为乾隆挑选的嫡福晋,但乾隆非常喜欢富察氏。富察氏在潜邸时便已经为乾隆生下两女一子:

皇长女

固伦和敬公主

嫡长子永琏

只可惜永琏年仅9岁夭折,让乾隆立嫡子为太子的心愿落空;好在乾隆十一年富察氏再生嫡子永琮,但永琮年仅2岁夭折。永琮的病逝让富察氏直接病倒了,富察氏在病中梦到了碧霞元君在召唤她,乾隆得知后便答应皇后要带着皇后一起前往泰山顶的碧霞宫祈福。

富察氏虽先后生四个孩子,但只有固伦和敬公主长大成人,乾隆宠爱皇后自然爱屋及乌宠爱和敬公主。和敬公主的额驸从小便被岳父养在宫里,哪怕是大婚后和敬公主也是长居京城。

乾隆十三年富察氏病逝,因为丧仪之事,乾隆处置了很多的朝廷官员包括皇子。

到了乾隆87岁的时候,仍旧怀念自己与发妻在潜邸时的美好时光。乾隆跟富察氏在一起,感受到了“关关雎鸠”男女之情的美好。

嘉庆帝的发妻喜塔腊氏

嘉庆皇帝的发妻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乾隆亲自为秘定皇太子选定的嫡福晋人选。很多人认为喜塔腊氏是大清出身最低的原配皇后,毕竟是包衣出身。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喜塔腊氏一族在满清初期有“舅家”之称,受到太祖与太宗皇帝的重视与尊重,让喜塔腊氏一族看守永陵。所以喜塔腊氏一族才没有跟随顺治帝入关,自然也失去了抬旗的机会,在乾隆朝之前喜塔腊氏一族都是包衣。

但是喜塔腊氏的堂叔祖来保发迹,不仅入阁拜相,而且还得到乾隆恩赐将全族抬出包衣,抬入满洲正白旗。喜塔腊氏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抬旗25年之久;正白旗属于满洲上三旗,所以说喜塔腊氏的出身还是很高贵的。

所以喜塔腊氏能被乾隆看中成为未来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虽然喜塔腊氏是父皇所选,但嘉庆很喜欢喜塔腊氏,喜塔腊氏先后为嘉庆生下两女一子,这一子便是后来的道光帝旻宁。

旻宁从出生开始便得到皇祖乾隆与父皇嘉庆的宠爱,所以在嘉庆帝病逝后,即便是在传位诏书找不到的情况下,仍旧是毋庸置疑的皇位继承人。

结语

道光帝最喜欢的白月光是第三位皇后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咸丰帝生母;

咸丰帝虽然很宠爱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但实际上他心目当中的白月光是慈安皇后;

同治帝虽然对瑜妃赫舍里氏一见钟情,但在大婚后最喜欢却是皇后阿鲁特氏;

光绪帝是大清十二帝中妃嫔数量最少的,只有一后二妃,光绪帝最喜欢的是珍妃;

末代皇帝溥仪,最爱则是祥贵人谭玉龄。

作为一国之君号令天下,肩负着重担,所以很多事情身不由已,包括皇后妃嫔的人选很多时候也不能自己做主,尤其是顺治帝是最明显的一个。但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感情,在内心深处也都有一个深爱着的、难以忘怀的女人。

0 阅读:9
寻墨阁吖

寻墨阁吖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