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战役失败以后,蒋介石彻底急了,迅速集结了45万大军,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消灭华东野战军。此前零敲碎打的失败,加上接连的大败,足足让国民党军损失了近30万兵力。蒋介石这一次猛攻的决心很大,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坚定,五大主力部队派来了3支。

蒋介石总结了以往失败的经验,这一次集结重兵以后没有急于追赶华野主力打歼灭战,而是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逐渐压缩华野的生存空间,避免和华野打运动战。不得不承认,蒋介石此举确实给华野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即便是粟裕这样的军事天才,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粟裕且战且退,不断寻找战机,通过拉扯各部敌军创造战机。粟裕在泰安一带打过突袭战,原本打算利用泰安之敌吸引更多敌军主力过来,围点打援。但粟裕一直将泰安的几千敌军给全歼了,敌军主力竟然始终没来救援,为了避免遭到粟裕的伏击,就这样作壁上观,让粟裕也很无奈。
王敬久如此,汤恩伯也是如此,眼看着粟裕歼灭麾下部队3000兵力,就是龟缩不前。这样一来,粟裕不断的攻击虽然也有收获,但战果总是无法扩大,零敲碎打之下根本改变不了大局,活动空间仍然在敌军全面压缩下不断变小。

无奈之下,粟裕只能带着部队继续撤退,静待战机出现。另外一边,蒋介石方面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但全歼华野的作战目标的进展也太缓慢了。毕竟这是45万大军,粮草军费的开销可都不小,尤其是其中还包含了74师等精锐部队,这些部队的军饷开销可着实不小。
因此,蒋介石对这样的进展速度非常不满,经过一个月的稳扎稳打之后,蒋介石开始不断催促,企图抓住机会直接和粟裕打一场大决战,尽快歼灭华野。汤恩伯等人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步伐确实加快了不少,但大多数部队的进军速度还是刻意控制,毕竟谁都不想冒进,免得被粟裕给歼灭了。
粟裕的高明决定在这个时候,整编第74师作为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自然要做出表率。张灵甫率领整编第74师一马当先,直扑华野主力部队,侧翼由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和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护法。这两支部队也是国民党军的精锐,在这两支部队的旁边,还有整编65师、第7军和第48师负责掩护。

显然,国民党军摆出这个阵型,目标就是直奔华野司令部,来一招直捣黄龙。此举的目的就是尽快解决这边的战事,或者全歼华野,或者驱离华野。粟裕自然能够轻易洞悉敌军的意图,但想要顶住这样的攻势不容易,被驱离又会失去立足之地,日后再想卷土重来基本无望。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犯难时,粟裕却突然提出要吃掉整编第74师。粟裕可谓是语出惊人,因为任谁来看,此时都是整编第74师来势汹汹,侧翼又有重兵掩护。单说整编第74师,这支部队此前在涟水让我军连续两次吃了大亏,想要顶着如此数量的敌军吃掉整编第74师,谈何容易?
但粟裕决心已定,又得到了陈毅的大力支持,在粟裕的指挥下战场局势瞬间改变。张灵甫率领整编第74师来到孟良崮一带时,1纵、8纵突然将整编第74师与侧翼的敌军分割开来,并向侧翼敌军发起进攻。

2纵、3纵、7纵和10纵迅速趁机构建防线,等侧翼敌军反扑以后,负责阻击敌人驰援整编第74师。与此同时,6纵和1纵一部向敌后深入,抢占垛庄,直接切断整编第74师逃跑的后路,至此对整编第74师完成合围。
粟裕的这些动作一气呵成,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让不可一世的整编第74师成为“孤军”。张灵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在想着如何吃掉华野的时候,粟裕竟然指挥华野27万主力部队包围了自己。但张灵甫根本不怕,因为他认为华野短时间内根本吃不下自己,而周边的友军则会迅速驰援过来,届时华野只能被迫决战,这岂不是蒋介石最希望看到的局面?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险之又险张灵甫所想其实不无道理,但当他听闻后路被断以后,立刻意识到不妙,粟裕这是想赶在友军救援之前吃掉自己。因此,张灵甫果断下令丢掉重武器,整编第74师直接上孟良崮。孟良崮位置优越,易守难攻,四周陡峭石壁都是天然壁垒。

张灵甫率领整编第74师上了孟良崮以后,立刻摆出了固守的阵型,附近的小山头也都掌控下来。蒋介石闻讯大喜,立刻调集周围兵力驰援孟良崮,对华野的27万大军进行了反包围。当时的局势异常紧张,要么粟裕吃掉整编第74师全身而退,要么国民党军内外夹击一举全歼华野。
在这个危急关头,粟裕命令指挥员全部到前线指挥,自己则每隔几分钟就和前线通过询问战况。即便是粟裕,在这样的战局面前也丝毫不敢怠慢,4天4夜都没敢合眼,血压飙升到220,脸涨得通红,头疼欲裂。

粟裕为何要如此?实在是当时的战况太激烈了,黄百韬部拼死救援,一直打到了距离孟良崮5公里的位置,火炮都能打到孟良崮了。李天霞虽然与张灵甫有恩怨,没有全力救援,但还是打到了孟良崮附近。
除此之外,其余国民党军也都拼了命打,我军以往阻击无往不利,这次却也难以抵挡。这些敌军部队几乎都冲到了距离孟良崮一天到两天脚程的位置,华野的27万主力可谓是命悬一线。好在孟良崮虽然易守难攻,但却没有水源,粮食更是紧缺,孟良崮上全都是石头,连枯树枝都难以找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编第74师的官兵因为缺吃少喝而战斗力下降,所倚仗的重机枪也都是水冷,没水的情况下难以发挥威力。反观我军,由于局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采取轮番进攻的策略,导致孟良崮上的整编第74师官兵没有休息时间,达到崩溃边缘后终于迎来溃败。

4天4也不眠不休之下,粟裕率领华野反败为胜。说起这件事儿,真是险之又险,因为孟良崮获胜之后下起了大雨,这场大雨若是早点下来,战局还真没准儿有变数。而且,整编第74师战败以后,还有7000残兵隐藏,幸亏粟裕心细发现端倪,这才将他们找出来,避免了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