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克塞战役:6万德军打出防守突围经典,德国上将亲自垫后至战死

论戈 2024-07-08 21:36:19

二战结束后,德国纳粹高级将领除了自杀的,基本全部走上国际法庭接受了盟军审判。

但只要没有亲手签署处决战俘或者屠杀犹太人、游击队的命令,大部分将领只会领到有期徒刑,往往服刑几年就特赦。

出狱之后,德国将领们和日本将领一样,对政治不感兴趣,都以写书为生。而且两边的老将都爱抱怨、爱甩锅。

日本人那边是陆海军互相泼脏水,德国人则更直接,所有错都是纳粹党高层的,尤其是希特勒的,国防军只是被拖了后腿。

德国元帅曼施坦因就有本自传叫《失去的胜利》,也被网民戏称“甩锅的艺术”,总结下来一句话——如果听我的,这仗早赢了。

在二战时期,曼施坦因是“国防军三巨头”之一,但和元首一直不和。

他和希特勒的矛盾,主要集中爆发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这时候德国已经失去正面进攻的力量,军队人数和装备、后勤都不如苏军。

1943-1944年,曼施坦因担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他当时面对苏军排山倒海的压力,多次抗命,拒绝领袖让他死守、反击的命令,最后遭到撤职。

让曼施坦因彻底失宠的就是切尔卡瑟战役,也叫齐克塞战役。

齐克塞战役中,6万德军被围在“齐克塞突出部”,曼施坦因要早点撤退,希特勒却要坚守待援,趁机反攻。最后的结果是德军在包围圈被苏军吃掉,伤亡惨重,上将默尔曼战死沙场。

这仗打完,德国在乌克兰彻底没戏唱,曼施坦因也被撤职。但这场战役却被捧为经典,是二战“大兵团在绝对劣势下成功突围”的典型战例。

那么在1944年初的寒冬,已经在“突出部战役”吃过几次亏的德国人,为什么又被围在齐克塞?德军和苏军是怎么打这场仗的?齐克塞战役的影响又有多大呢?

{1}曼施坦因:有时还挺羡慕苏军的

如果不熟悉东欧的情况,不了解地缘政治,很难理解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

自打近代俄罗斯占领乌克兰起,这片土地就是俄国的臂膀——这里产粮产矿、人口密集,是俄国重要的粮仓和兵营,南方还有不冻港,辐射亚洲和巴尔干。

今天的欧洲,乌克兰是旋涡的中心,俄罗斯和欧盟、美国围绕乌克兰进行争夺,最终引爆了一场全面战争。

二战时期,德国也将乌克兰作为战争的胜负手,当时主攻乌克兰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就是侵苏三大军群里编制最大、装备最好、任务最复杂的。

但俗话说得好:事儿一多就会出错,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果然就出现在南方。

在斯大林格勒战败后,德军溃退几百里,虽然有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回光返照”,但随着1943年秋天的库尔斯克会战惨败,德军在年底撤过第聂伯河。

在这之后,很多东线的德军将领都主张直接撤回国境线。

这时候,希特勒对国防军非常不满,他坚持认为乌克兰的失败,是因为国防军将领们不听他的命令。

为此,元首多次把东线高级将领叫到后方开会,强制他们参与纳粹党活动,喊口号、唱党歌,以锻炼他们的忠诚。

至于在战场上,希特勒非常固执地要求将军们防御任何可以防御的阵地,除非司令部让他们撤退。

擅自离开阵地,或者进攻、防御无力者,将会上法庭。

希特勒开始越来越频繁地插手前线指挥——以前他就喜欢搞“微操”,但现在越来越多。

他要求曼施坦因每天打电报和他“对战线”,精确到师和团的具体位置,前线必须每天有“成果”,即对苏军发起进攻。

但在1943年末,苏联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已经开始渡过第聂伯河,其中北边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长驱直入,已经把德军赶到日托米尔和别尔基切夫一带。

彼时,南部的苏军因为地形和补给原因,进攻强度稍弱。所以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中间突起一块“突出部”,从第聂伯河边的齐克塞开始,核心是科尔松,其长宽都在百公里左右。

曼施坦因看着这个突出部,战争2年多来的经验告诉他,这里要出大事。

但希特勒看着这个突出部,他的思维惯性告诉他,这里可能会成为战局翻盘的重点。

曼施坦因决定把“齐克塞突出部”的两个军撤退,将德军南部的战线全部拉平,以乌曼、文尼察为防守的核心。

希特勒却坚决反对,他生气地要求德军死守科尔松-齐克塞地区的这个突出部,分割苏联的两个方面军,找机会反击第聂伯东岸。

听到元首要自己死守,曼施坦因非常不满,但碍于军内和国内的气氛,他也只能听令。

当时,被困在包围圈内的是德军第11军和第42军的部分部队,这十几个师大多缺编,总人数在6-8万。唯有党卫军维京师齐装满员,有足足一万四千人。

苏军也早就盯着齐克塞这个突出部,统帅部下了命令,让瓦图京和科涅夫吃掉这里。

在冰天雪地中,苏军泰山压顶,对齐克塞形成钢铁合围。

{2}齐克塞钢铁合围,德军四面楚歌

经过几次会战反击,苏军打突出部的经验已经丰富,对付这种局势,“钳形攻势”效率最高。

彼时,苏军人手充足,坦克数量多,能轻而易举对战场进行合围,然后全歼里面的敌人。当初斯大林格勒战役就使用这招,德军束手无策。

“钳形攻势”唯一的破局方法,就是内外联合解围,但德军的装甲力量比起1942年大大削弱,很难在苏军正面防御下切开口子。

在曼施坦因决定死守后,包围圈内的德军在冰天雪地里开始修筑工事,因为人手太少,德军6万人要摊开在整个突出部,就只能搞“一字长蛇阵”,无法修筑大纵深防御。

此时,苏军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南北并进,在1月上旬彻底合围了科尔松突出部,15万大军就等莫斯科的一声令下。

1月中旬起,德军也得到了强力支援——德国空军向包围圈空投物资,东线珍贵的燃油资源大量倾注在这个工作上。

包围圈内德军每天能得到100多吨物资,保证食物充沛、燃油充足。

双方准备了一周后,1月24日开始,苏军收缩包围圈。

1月25日,莫斯科下令进攻,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东部进攻德军防线,苏军出动5个军8万多人,而防线的德军只有第72、第389步兵师和第3装甲师的2万多人。

在巨大的兵力优势下,苏军一个早上就突破德军防线,挺进了三四公里。但打开口子只是苏军的餐前小菜,后面赶来的坦克部队才是进攻的主力。

很快,苏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数百辆坦克长驱直入,在25下午杀入科尔松包围圈,突进了20公里。

虽然曼施坦因料到苏军的攻势会很强,但在一天内被打穿防线,他得到消息后还是很惊讶。

实际上,苏军的坦克部队经过战场锻炼,战术已经炉火纯青,步坦、步炮协同很娴熟。

但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打入德军腹地后,他们遇到一个难缠的问题——泥泞的道路加上起伏的地形,让坦克部队进军缓慢,后方的步兵战车、卡车更是陷在泥潭里拔不出腿。

在挨了三年冻后,1944年的冬天居然是个暖冬,最低气温不到零下10度。

苏德军队不用害怕大面积的冻伤,但地面的情况却异常糟糕。积雪在夜间冰冻,又在中午融化,造成上千公里的泥泞半沼泽。

连履带车都在这种地形下寸步难行,汽车更是彻底失能,完全开不动。

苏军第5坦克集团军想等待友军,但德军两个装甲师已经赶来包围他们,苏军索性放弃原定的战术,直接朝着包围圈另一头的兹韦尼戈罗德卡冲去。

1月26日,包围圈内德军出动5个师堵住了苏军打开的缺口,但在同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也发动进攻,第6坦克集团军担任前锋,第5机械化军、第5近卫坦克军负责扩大突破口。

苏军以为这次进攻会比较轻松,但在26日整天,苏军居然没打开科尔松包围圈北部的口子。

德军虽然缺少坦克,但弹药较充足,阵地上的88炮顶住了苏军T34的冲锋。

从12月底到1月初,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北部战线进攻时间长、距离远,所以坦克损失大,前锋第6坦克集团军后劲不足。

瓦图京带来两个军和一个坦克旅支援后,第6坦克集团军又连续发动五波次冲锋,到了1月27日,科尔松北部的德军防线终于被打穿。

{3}默尔曼被炮击而死,苏军将其厚葬

在1月28日,苏军彻底包围科尔松,也就是德军的齐克塞突出部。

就在德军被包围的当天,曼施坦因正在后方面见元首,接受训斥。希特勒让他必须发起反击,不为纳粹党,也为了德国——连续的战败让国内气氛凝重,德国需要胜利来鼓舞人心。

此时,德军6万多人被围在铁桶里,曼施坦因回到前线,刚想下令突围,但波兰的狼穴传来最高指示——部队原地坚守待援。

希特勒让曼施坦因组织力量解围,因为党卫军的增援正在路上。元首直接向包围圈内的最高军衔将领——炮兵上将默尔曼发电:“你可以相信我,解围部队马上就到。”

曼施坦因无奈,只能调动第3、第47装甲军去解围。

此时,苏德军队的窘况相似——部队减员、且装甲部队“花架子”严重。

德军缺乏坦克,两个装甲军凑不出500辆坦克,包围圈内也仅有100辆坦克,大部分还在党卫军维京师的手里。

除了两个装甲军外,南方集团军群的剩余装甲力量都在往齐克塞突出部赶。

进入2月初,苏德开始在包围圈外围激战。

苏军组成两层包围圈,外围是第6坦克集团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40、第53集团军;负责内部进攻的是第27、第52集团军、近卫第4集团军、近卫第5骑兵军。

然而,包围圈内德军被不断压缩,5万多人躲在长宽30公里的狭窄地带,苏军觉得继续打下去得不偿失,就整天播放劝降广播,希望瓦解德军的士气。

但圈内的德军在默尔曼的带领下非常团结,加上有党卫军在带头,几乎没有成建制的德军投降。

曼施坦因告诉默尔曼,解围的部队已经全力以赴,解围主力有党卫军“元首”装甲师,第16、第17装甲师,第47军的全部三个装甲师,以及第3装甲军残部,贝克坦克团。

德军已经出动坦克800多辆,在西、南两面进攻,打得非常凶猛,党卫军“元首”装甲师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坦克部队全灭,士兵剩下几百人。

2月10号以后,苏德双方天天发生坦克大战,苏军的T34集团冲锋被德军的虎式、黑豹以少打多。但苏军胜在有后援,打掉一个坦克军,几天后又补上一个。

2月13日,南部的德国第3装甲军打到距离默尔曼10公里的地方,但他们实在走不动了,全军的坦克要么被击毁,要么因为没有油料被抛弃。

包围圈内的默尔曼知道,自己和士兵到了存亡关键时刻,他下令能动的士兵全部靠向第3装甲军方向,就10公里的距离,一旦解围部队打穿防线他们就突围。

但一直到2月15日,第3装甲军都无力突破防线,全军只剩下50辆坦克。

最后,曼施坦因无奈给默尔曼下令:“请你部自行突围。”

此时,包围圈内的54000德军失去了科尔松机场,给养每天都在减少。

到了2月16日晚上,默尔曼下令突围,全军丢掉所有辎重,轻装突围。

当天晚上的齐克塞突出部大雪纷飞,德军5万人分三路突围,主攻苏军第27军防线——这个步兵军重武器少,而且连日被德军猛攻,防线松散。

德军突围主力是维京师的一万人,殿后部队则是维京师一个营,这支部队还有几十辆坦克可以开动,这是突围部队的拳头。

德军的目标是格尼洛伊季基奇河,此时河上已经有两座桥梁被夺下,只等他们突围。

起初,默尔曼下令突围时德军队形还很整齐,但晚上风雪太大,大量德军在和苏军遭遇后失去方向,主将默尔曼不得不和参谋坐着车到处联络部队。

希特勒曾派遣一辆轻型飞机来迎回默尔曼,但默尔曼拒绝离开自己的战士。

因为当晚风太大,苏联第27军当天给德国人打了助攻,很多战壕里的士兵都躲在山后的背风处,德军轻而易举突破了第一道防线。

德军突围的胜利就在眼前,但苏军第二道防线发现了德军的进攻,科涅夫、瓦图京两位司令得到消息,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挡住他们。

“全歼这个包围圈内的德军”,是苏联最高层亲自下的令,如果被他们跑出去,两位司令都要挨批评。

于是,苏军向德军发起了反突击,T34坦克和哥萨克骑兵在风雪中驰骋,他们知道德军以步兵为主,苏军坦克甚至打起大灯照亮战场寻找敌人。

苏军战机甚至丢下燃烧弹照亮夜空,为炮兵指示方位。

德军方面,维京师一马当先,黎明前突破了苏军几道防线,但身后跟随的步兵却没多少,很多德军在风雪中迷路,战场乱作一团。

天微亮后,苏军骑兵加入战斗,四处寻找德军散兵。

在风雪中,德军士兵们弹尽粮绝,要么被歼,要么投降。

早上6点多,一线德军开始渡河,但因为错过了渡河的桥梁,士兵们被迫跳入冰河游泳,很多士兵因为痉挛而淹死。

至于炮兵上将默尔曼,战后苏军发现他战死在突围的路上——默尔曼位于部队的后方,身旁放着一把98k步枪,旁边躺着几个参谋,以及一辆爆炸的吉普车,很明显在为军团殿后。

根据苏军的战报,默尔曼不是死于枪战,而是死于炮击,因为默尔曼的车辆被苏军炮弹击中,只有一名司机活了下来。

最后,科涅夫下令厚葬默尔曼,为这位对手竖起大理石墓碑。在葬礼上,苏军士兵为这位将军和他的手下们鸣枪致意。

德军此战逃出近4万人,而苏军在包围作战、反突围作战里伤亡8万人,在完全被动的条件下,德军的战果已经非常难得。

此战虽然救出了一批部队,但解围战对德军装甲部队的损害太大,南方集团军群损失坦克、歼击车600多辆。

所以在后来1944年春夏的两场进攻里,德军再无力量对苏联发起反击了。

参考资料:

1.《切尔卡瑟的最后一滴血》 ,大仙

2.《曼斯坦因:敢于挑战希特勒的一代名将》, 皮埃尔.塞尔芬;孔秀云

18 阅读:3898
评论列表
  • 2024-07-23 23:02

    不知道哪里抄来的,了解一下可以,但名字得写对吧,切尔卡瑟钢铁口袋,德军指挥官叫威廉.施特默尔曼。

  • 2024-07-24 14:04

    真正的铁血军人就连他的敌人都会产生敬意!

  • 2024-07-16 20: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洋人每一场战争都能拍电影,都是飞机大炮对轰,子弹像不要钱一样

  • 2024-07-23 10:27

    被包围反突围,还能打出1比8战损,[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7-18 12:19

    默尔曼炮兵上将是一位真正的军人,虽然死的不值。

    用户10xxx41 回复:
    为国家而死有什么不值得
  • 2024-07-20 14:14

    库尔斯克战役后苏联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专门生产了一款对地攻击机,型号不记得了,作用类似现在的武装直升机,专打德军炮兵阵地和装甲车辆,德军根本守不住,一溃千里。

论戈

简介:品论历史,解读干戈,珍视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