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南方都市报 2024-10-31 17:13:34

南都讯记者焦明梁10月31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布会上,深圳市工信局副局长肖祖平介绍深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情况,并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许云飞,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邵钢,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军,就深圳如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优质创新生态等答记者问。

升级产业结构

今年已投入近10亿元推动技术改造

肖祖平表示,今年以来,市工信局锚定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以“20+8”产业集群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深化工信领域的改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据介绍,今年以来,深圳已投入近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技术改造,有效引导和拉动了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5%;抢抓低空经济与空天、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风口,推动三个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高速增长28.3%、27.8%、14.1%;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按照5至10年、10至15年分类推进培育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等未来产业。同时,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和基础设施,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坚持创新引领

设立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如何释放创新动能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据发布会介绍,深圳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涌现了一批极具创新力的企业和产品。

“深圳坚持把企业作为链接科技与产业的最关键节点,今年以来,出台支持鸿蒙原生应用、人工智能、跨界时尚等自主创新、融合创新的新政策。”肖祖平介绍,深圳已布局建设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了41个国家级、36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级、13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网络逐步完善。接下来,将持续完善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网络。

许云飞介绍,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将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一是推动河套合作区、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和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一园一区”形成从原始创新到中试转换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二是抢抓产业“风口”布局,聚焦未来有望成为风口和主导产业的关键领域,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电路领域,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连片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政策和基金供给,产业发展生态优化等系列工作;新能源领域,加快突破下一代储能、光伏、充电、数字电网、核能和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打造车网互动、钠电储能等创新场景;医药领域,抢占“AI+医药”新赛道,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低空经济领域,加快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三维多物理场耦合风洞设施;人工智能领域,加快建设超算二期、鹏城云脑III等设施,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是持续加大制度供给力度,加快落实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立法;争取国家赋予深圳更大改革权限,率先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数据要素确权及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创新要素资源最集中、获取要素最便利的城市。

邵钢表示,市科技创新局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基础研究方面,市级科技研发资金近三年已累计投入超150亿元,将实施基础研究“深研”规划,从源头创新上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以企业为主体已累计支持了2000多个项目的科技攻关,未来将进一步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灵活运用项目经理人、“业主单位”负责制等方式,组织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成果产业化方面,制定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支持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基地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科技金融方面,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人才服务方面,完善“博士后—优青—杰青”全谱系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总量达2.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近700万人。

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小巨人”企业预计将超千家

如何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离不开企业服务效能的提升。

肖祖平表示,深圳坚持问计于企、问需于企,最快速度响应各类诉求,分类对龙头企业、创新性强的腰部企业、广大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服务,积极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做好服务保障,助力广大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数据显示,深圳今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新增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预计突破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分别达1.1万家、2.1万家、2.48万家。

李军介绍了深圳在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做法,助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质量支撑方面,出台高标准建设质量强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打造一流质量品牌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围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新一代信息通信、高端医疗器械等8条产业链,实施“一链一策”质量强链工程;标准引领方面,累计研制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313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764项;知识产权方面,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全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构建“五位一体”的海外维权工作体系。目前已培育超过2100件高价值核心专利,今年1-8月,全市国内专利授权量16.35万件,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056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度,实施商事登记“跨境办”改革,设立深港跨境委托公证服务窗口,不断丰富“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等。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