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瑞士一名飞机工程师在传递机密资料时,被当场抓获。可审讯时,警方却傻眼了,因为资料已经无法追回,同时他们也发现,原来这个工程师不简单。
(信息来源:《他偷走了“幻影战斗机”》.环球军事.2002年23期--中国知网。)
1967年,中东硝烟弥漫。
六日战争,以色列国防军如秋风扫落叶,横扫阿拉伯联军。
仅仅五小时,埃及空军几乎全军覆没,堪称教科书般的闪击战。
在这场不对称的空中对抗中,法国制造的“幻影”战机成为以色列的绝对王牌,打出惊人的1:30战损比。
胜利的喜悦背后暗流涌动。
阿拉伯世界群情激愤,向法国施压,要求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
法国迫于压力,切断了对以色列的武器供应,甚至包括已经订购的50架幻影5战机。
这对严重依赖西方武器,尤其是以“幻影”为核心构建空军体系的以色列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没有持续的武器供应,“幻影”机队将沦为昂贵的摆设,怎么办?
以色列人必须找到出路,自主研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色列的军工基础薄弱,仿制“幻影”的尝试屡屡碰壁,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摩萨德,以色列情报机构的王牌肩负起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获取“幻影”战机的图纸。
这可不是普通的技术资料,而是超过20万张图纸,重达两吨的绝密文件。
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弄到手?摩萨德特工的目光投向了瑞士。
瑞士的苏泽尔飞机制造公司拥有47架“幻影”战机的零部件,当然也包括完整的图纸。
以色列曾尝试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但不出所料地被拒绝。
于是摩萨德启动了B计划:策反。
他们的目标是苏泽尔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弗朗克内希特。弗朗克内希特,一个典型的瑞士人,却有着不典型的私生活。
他沉迷于声色犬马,挥金如土,远超工程师的薪水所能承受。
更要命的是他包养了一个年轻女孩,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经济压力。
金钱的缺口,道德的漏洞,让弗朗克内希特成为了摩萨德眼中的完美目标。
一位妖艳的美女特工出现在弗朗克内希特的面前。
“220万美元换取“幻影”战机的图纸。”
这笔巨款足以让弗朗克内希特过上梦寐以求的奢靡生活。
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对于一个毫无原则的花花公子来说无法抗拒,双方一拍即合,交易达成。
弗朗克内希特不愧是工程师,脑子转得很快。
他利用职务之便,先将纸质图纸备份成电子版,然后以纸质资料易丢失为由申请销毁纸质图纸。
这个请求得到了批准,而销毁工作自然也就落到了弗朗克内希特自己手上。一场精心策划的“狸猫换太子”上演了。
弗朗克内希特将真正的图纸藏匿起来,用同样的箱子装上废纸进行销毁。瑞士方面毫无察觉,弗朗克内希特的计划进行得异常顺利。
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图纸交给以色列特工。
两吨重的图纸不可能一次性运走,弗朗克内希特采取了“蚂蚁搬家”的策略,每周将一部分图纸带到指定地点交给以色列特工。
就这样,近一年的时间里,弗朗克内希特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地将“幻影”战机的图纸搬到了以色列手中。他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200万美元的巨款,继续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弗朗克内希特的挥霍无度以及与神秘人物的频繁接触引起了瑞士警方的注意。
他的消费水平与收入严重不符,警方怀疑他参与了走私或间谍活动。
在最后一次交接图纸时,弗朗克内希特被当场抓获。
虽然他最终被判刑,但为时已晚,“幻影”战机的图纸已经落入以色列手中。
1973年,以色列的首款国产战机“幼狮”横空出世。
这款战机机长16.65米,高4.55米,最大起飞重量16.5吨,装载两枚“谢夫里”空空导弹,其技术性能可与“幻影5”相媲美。
“幼狮”的咆哮宣告着以色列在军事航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而这背后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间谍故事,以及一个工程师的贪婪与堕落。
它暴露了国际情报战的残酷现实: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可能导致国家机密泄露,造成巨大损失。
为什么是在最后一次才被抓获,瑞士有资敌的嫌疑
拍成电子版不好?
这就是CIA 自编自导的故事!
法国佬还真的以为瑞士中立,把全套图纸络人家。
69年电子板资料?
然后幼狮的图纸也被偷了,出了个歼10
应该拍成电影,让全世界看看犹太人的聪明[静静吃瓜]
又一部好莱坞大片
拍照片,影印版不是电子版。
八十年代看过这个故事的文章,文章对主人公的描写是高大上,是为犹太民族献身的英雄。主人公在被策反时说,大致意思是,我可以为祖国去做这件事,但我也有家人要生活,以防万一不测,为保证家人生活给我一定数额的资金。记得没有被抓,偷偷跑回以色列了。看文章时间太久,情节迷糊。
那时候有苏联,美国还不敢像现在这样明目张胆,犹太人对美国的控制也没有现在深。
法国和瑞士睁一眼闭一眼的结果,就是送了,碍于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随便抓一个“间谍”交差,然后成了磨砂的的战绩。两吨图纸啊,知道多大一坨吗,怎么偷怎么运,当世人都是傻子啊!
犹太人很无耻。
还有一个经典案子是前苏联特工偷美国“响尾蛇”空空导弹
犹太人的窃取技术一流啊!
大家有兴趣我有完整官方说法改天给大家发出来。有这回事但不是写的这样的
真事,70年代在参考消息上看过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