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会近21个月迟迟未提交注册,明美新能IPO何时“重启”?

界面新闻 2024-11-10 20:33:40

记者|赵阳戈

已排队2年有余,明美新能IPO之旅仍在等待,在深交所网站上目前的状态依然是“过会”,尚未“提交注册”。其最近的更新时间为2024年5月10日,系公司更新提交了相关财务资料。不过说明书最新的版本仍然是2023年2月10日的上会稿。公司保荐机构系德邦证券。那么,明美新能的质地如何?

业绩有波动

明美新能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模组,公司锂离子电池模组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电子设备、二轮电动车、动力和储能领域,与OPPO集团、斑马技术、纬创、伟创力、大陆集团、科沃斯、环鸿电子和远景科技集团等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

锂离子电池模组是由若干电芯经由并联及串联所组成的电池模组,主要由电芯、智能管理系统(主要为BMS管理系统)和结构件构成。利用机械结构将众多单个锂离子电芯通过并联及串联连接成锂离子电池模组的过程,俗称“锂电池PACK”。

财务数据看,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86亿元,净利润4134.46万元,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066.28万元,研发投入占比2.89%,公司在2019年有6000万元现金分红。

从表格看,2020年明美新能的数据出现波动,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23.64亿元下降到21.02亿元,净利润从2019年的5031.27万元下降到3224.83万元,锐减了35.9%,扣非净利润从2019年的4007.39万元下降为2071.75万元,锐减了48.3%。

也因此上会时,2020年的情况被上市委现场重点问询。

而后续2022年上半年里,明美新能消费电子类产品收入下滑。对此,公司在意见落实函中有解释。

此外,有报道提及公司竞争力不足,比如综合毛利率就低于行业平均值。

意向书中看到,明美新能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11.15%,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数值12.4%。界面新闻注意到,在后续的公告中,明美新能2022年的毛利率最后提升到了12.41%,公司解释主要受消费电子类产品、动力类和储能类产品毛利率上升所致。但遗憾的是,2023年上半年明美新能的综合毛利率跌至9.43%,公司解释主要因公司产品结构变化所致,低毛利率储能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30.07%增加到52.72%。

外汇违法行为

令人注意的是,明美新能董事长、总经理及实际控制人梁昌明还存在外汇违法行为。

2018年8月,梁昌明与其前妻范美凤签署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对双方离婚财产分配进行约定,其中约定梁昌明需分期合计支付范美凤1.16亿港元。此外,梁昌明离婚后需在香港购房居住。鉴于梁昌明的主要资产均在中国大陆,梁昌明在将其在香港所能筹措的资金支付给范美凤后,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难以满足其履行上述离婚财产分割协议及购房为主的资金需求,且为了避免迟延履行前述协议产生大额利息及相关法律责任,梁昌明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向其控制的境内公司明美通信及名美科技拆借合计7258.88万元人民币,并将该等款项汇入换汇公司指定的境内企业和个人的银行账户,并通过境外收取合计7989.92万港元。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2年2月2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接到梁昌明提交的关于自身涉及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主动报告陈述书及相关材料,在立案后,2022年4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向梁昌明送达了《行政处罚告知书》,认定梁昌明构成外汇违法行为,且因事后主动供述外汇部门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梁昌明被适用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予以处罚,并被处以警告及罚款181.4721万元,罚款金额占违法金额的比例约为2.5%。梁昌明已于2022年4月26日缴纳完毕前述罚款。

公司表示,梁昌明的上述外汇违法行为不构成本次发行上市的法律障碍。

产能利用率有下降态势

根据明美新能的规划,募资4.5亿元中,会投入“年产1700万个封装锂电池产业化项目”1.58亿元,“年产220万个封装锂电池产业化项目”1.1亿元,两者都是24个月建设期,也就是进行扩产。

明美新能介绍,两个扩产项目系针对当前产能总体配给不足、产线自动化程度待提升等问题,拟新建产线,提升消费电子类产品和工业电子设备及二轮电动车产品产能。“年产1700万个封装锂电池产业化项目”由公司实施,设计产能为年产智能手机封装锂电池1500万个和年产工业手持设备封装锂电池200万个,预计年均营业收入10.41亿元,年均净利润3764.78万元。“年产220万个封装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实施主体为张江明美,设计产能为年产扫地机器人封装锂电池200万个;年产滑板车封装锂电池20万个,预计税后动态投资回收期(含2年建设期)5.69年,年均营业收入5.08亿元,年均净利润3057.12万元。

不过界面新闻注意到,明美新能“消费电子类/工业电子设备及二轮电动车类”的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89.21%、75.56%、79.03%、70.37%,“动力类/储能类”的产能利用率更低,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为37.35%、14.29%、61.48%、48.68%。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