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黄华
11月13日,普米斯生物技术公司(下称“普米斯”)宣布与BioNTechSE(文中称“BioNTech”、“拜恩泰科”)达成股权收购协议——BioNTech将以8亿美元预付款收购普米斯100%的已发行股本,支付方式为现金和部分美国存托股份(ADS)。
此外,在普米斯达到双方约定的里程碑条件时,BioNTech将额外支付最高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该交易预计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
据普米斯企业官微,本次交易完成后,BioNTech会获得普米斯候选药物管线以及其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发平台的全部权利,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普米斯珠海将作为BioNTech中国研发中心开展相关R&D研究;普米斯南通生产基地将加入BioNTech未来的全球产品生产和供应体系;超过300名普米斯研发、生产和支持职能部门员工将加入BioNTech。
前述信息意味着,BioNTech将用累计9.5亿美元买下普米斯的全部资产;依靠这一收购,BioNTech也将在中国拓展自身的生产、研发体系。
当然,对于普米斯而言,企业也终于在IPO收紧、生物医药行业陷入寒冬之际,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和诸多创新药企一样,普米斯也存在融资压力。
普米斯注册成立于2018年,从管线上来看,普米斯拥有大量双抗在研产品。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刘晓林。刘晓林曾就职于信达生物,国产PD-1单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达伯舒)由他带队打造。
在普米斯和BioNTech于2023年11月达成新一轮合作期间,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晓林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这笔钱对企业而言非常宝贵,“它至少能让我们再‘烧’三年,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度过寒冬,坚持到产品上市。”
不过,截至目前,普米斯尚无产品上市。就BioNTech的交易动机而言,该公司近年已在国内不止一次地“扫货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来扩充自身产品储备,此前也纳入了不少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在研产品,包括映恩生物、宜联生物等。
从产业环境观测,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目前仍处在资本低谷期。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共计630起,同比下降27.8%,融资总额421.6亿元,同比下降1.1%。
考虑到目前港股市场的估值以及A股IPO的实际情况,使得大量未上市的创新药企一方面急需融资而不得,部分投资方也苦于无法退出。被并购已经成为许多未上市创新药公司的重要而无奈的选择。
今年内,已出现不少生物科技公司被收购的案例,其中还有一系列被跨国药企相中的公司。具体而言,自阿斯利康(AstraZeneca)在去年12月宣布收购亘喜生物之后,今年1月,诺华(Novartis)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3月,美国上市公司NuvationBio在宣布收购葆元医药;4月,丹麦生物技术公司健玛保(Genmab)宣布18亿美元收购公司普方生物。
亘喜生物、信瑞诺医药、葆元医药、普方生物开发的代表产品分别为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疗法、IgA肾病药物、下一代ROS1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ADC)。普方生物收购案中,18亿美元全现金的收购价也刷新了ADC领域内的中国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交易对价纪录。另外,信瑞诺医药被卖出了35亿美元的高价。
在Biotech(生物科技企业)被密集收购的同一时期,国内也出现了大量在研创新药物管线被授权给跨国药企。据经济观察报统计,截至8月10日,2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授出权益(license-out)的项目有59个,同比增长47.5%。
其中,今年6月,明济生物的一款临床前药物分子权益转让给了艾伯维(Abbvie),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1.5亿美元,潜在交易总额超17.1亿美元;10月,天境生物与赛诺菲(Sanofi)达成了一项关于CD73抗体尤莱利单抗在大中华区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战略合作,首付款为3200万欧元。不过,无论是卖公司还是卖管线,显示的都是国内创新药企的融资困境。而比起卖管线,卖公司也是更彻底的方式。
另外,从此次交易产生的双抗领域来看,这一领域也是年内交易的热点。目前,国内从事该方向研发的药企包括康方生物、岸迈生物、康诺亚、嘉和生物、宜明昂科等。其中,宜明昂科的IMM2510与普米斯的PM8002同为PD-L1/VEGF双抗。今年8月,IMM2510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被海外药企InstilBio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