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杀手,”斧头帮“帮主王亚樵的传奇一生

民国印象 2025-04-06 09:40:45

1935年11月1日,在国民党的四届六中全会上,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遇刺,他身重三枪,奄奄一息。据说,刺客孙凤鸣本来是来刺杀蒋介石的,第二个目标才是汪精卫,只因为蒋介石迟迟没有出来,他等不及了,才向汪精卫下手。而这个事件的幕后人物,就是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杀手之王”王亚樵。

一、曾经的秀才要革命

王亚樵188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磨店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父亲王荫堂是当地的赤脚医生。王亚樵本人的个性和父亲完全相反,是一个性格强硬,好勇斗狠的秉性。

六七岁的时候,王亚樵经常和同村的孩子打架,甚至连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孩子也不是他的对手,几乎每天都有邻居找到王荫堂告状。

王荫堂为此打了王亚樵几十次,却根本没用。见儿子如此顽劣,王荫堂又气又恨,说:“没想到我们王家世世代代忠厚老实,居然生下这么一个孽障来!”

打归打,骂归骂,儿子毕竟还是自己的骨肉,王荫堂仍然竭尽所能地供儿子上学读书。王亚樵虽然顽皮,但是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06年,19岁的王亚樵参加了清王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中了秀才。王荫堂非常高兴,这是他们家族十几代中第一次有人考取功名。不过,王亚樵的求学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他在后来的举人考试中名落孙山。

王亚樵失意地回到家里,发现家里也乱成一团。当时正是清王朝垮台前夕,各种苛捐杂税让无数的农民破产,王家的生活也很快变为赤贫。

就在这时,又传来了清王朝取消科举考试的消息,王亚樵陷入了人生的低潮期。经过一番思量,他觉得是无能的朝廷让他的家庭日益落魄,开始仇视腐败的清王朝,并准备做些事情改变身边的一切。

王亚樵

二、两次被通缉惊险保命

安徽是李鸿章和不少淮军将领的家乡,在王亚樵所居住的磨店乡周围就有不少原来淮军的官兵,所以民风比较尚武。

王亚樵从小酷爱武术,还拜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武师为师,学习了一手好拳脚,枪法也练得不错(当时民间枪支很多)。

靠着这两样本事,王亚樵开始闯荡江湖,他和同乡李元甫、王传柱、张朝阳、李小一等人关系较好,就结成了生死兄弟,还参加了著名的同盟会,后来还成为一名国民党党员。

可以说,在这个阶段,王亚樵是一个热心革命的好青年,也是值得钦佩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等待已久王亚樵感到机会到了,他决定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

很快,王亚樵和孙中山任命的安徽都督柏烈武取得了联系,带着他的同乡前去投奔革命军。柏烈武当时挂着一个安徽都督的头衔,手下却无兵无将,完全是光杆司令。

眼见王亚樵带人来投奔自己,自然非常高兴。他随即任命王亚樵为合肥革命军司令,要求他们在合肥组织人手,宣布独立,撤销清王朝的旧官吏。

这样一来,王亚樵从一个乡间小子瞬间变为“司令”,这也是辛亥革命时期“督军满地走,部长多如狗”的时代所造就的,王亚樵雄心勃勃,想干一番大事,他决定亲自回老家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队伍。

没想到,这份雄心反而救了王亚樵一命。当时清王朝在安徽的力量相对较强,毕竟合肥是李鸿章淮军的老家,又是北洋军大将段祺瑞的老家。

当时的安徽巡抚先下手为强,出动官兵扫荡了所谓的“合肥革命军”,王亚樵的战友李元甫、王传柱、李小一等被清军一网打尽,全部被杀害,只有回乡招兵的王亚樵侥幸生还。

之后,清王朝开始通缉王亚樵,这也是王亚樵七次被通缉经历中的第一个通缉令。经过这件事后,王亚樵再也不敢留在安徽,他逃往了革命党控制的南京,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涯。

在南京期间,王亚樵的思想开始变化,他加入了中国社会党。由于能力突出,他很快被任命为社会党安徽支部部长。不久,王亚樵和同志丁鹤龄前往安徽的巢县、全椒、滁县、安庆等地发展党组织。

可这时的安徽已经被军阀倪嗣冲占据,他大肆屠杀革命党人,丁鹤龄被捕遇害,王亚樵也差点儿被捕,他在1913年秋率领一班同志逃亡到上海,此时他身上又背负了一张通缉令,这是他的第二张通缉令。

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静安寺路国际饭店,又名四行储蓄会大楼,建于1934年,楼高83.8米,保持上海最高建筑物纪录达49年之久。

旧上海的“羊角车”

羊角车是一种北方流入上海地区的独轮木推车,在20世纪初期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当时王亚樵的斧头帮成员,很多都是推羊角车的劳力或拉黄包车的车夫。

三、屡次失败

在上海期间,王亚樵跟几个朋友过的较为窘迫,他们身无分文,只好靠做苦力为生。白天干苦工,晚上只能睡在大街上,身上盖一些报纸和茅草。此时王亚樵虽然日子过得艰苦,但始终在关注局势的变化。

1913年7月,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结果在优势北洋军的进攻下惨遭失败。这时王亚樵写信给孙中山,提出用暗杀的手段对付北洋军。

在信中,王亚樵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他写道:中国古代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任何位高权重的人都无法阻挡真正的亡命刺客,一支精干的刺杀团队足以能让暴君们胆寒。

不过,孙中山一生都反对采用暗杀的手段,甚至连汪精卫刺杀王爷载沣他也是反对的。孙中山认为革命是光明神圣的事情,不能采用暗杀个人的恐怖手段,断然拒绝了王亚樵的建议。此时王亚樵离开了上海,跟随革命党人韩恢到江苏北部一带组织起义。

江苏督军李纯得到风声以后,派兵捉拿两人,韩恢被捕后遇难,王亚樵再次侥幸逃脱,隐居在故乡合肥磨店集,以躲避军阀对他的通缉,这也是他第三次上通缉令。

汪精卫像

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的会场上,汪精卫遭遇了他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次刺杀,志士孙凤鸣连开三枪全部击中汪精卫,其中,一枪中左臂,一枪中左颊,一枪打在背部的脊椎骨上,只是因为子弹口径小,威力不足,汪精卫才捡回一条小命。

王亚樵回到老家以后,又联系人手抵制安徽督军张文生,最终张文生被皖系军阀下令撤换。为此张文生对王亚樵恨之入骨,他派出几个杀手去合肥刺杀王亚樵。

好在王亚樵在多年逃亡生涯中养成了极高的警觉性,杀手们刚到他家门口就被他发现,他立刻打倒一人,然后迅速逃走。此时王亚樵在合肥已经待不下去了,只好再次前往上海。

经历过多次失败,牺牲了众多好友,王亚樵变得偏激和实际,认为不管是革命,还是起义,只要手中没枪没人,就是闹剧。

所以王亚樵此次来到上海,不再像之前只是一心为了革命事业,他决定要为自己打算。当时的上海一部分是各国的租界,另一部分则是华界。

租界享受治外法权,当官的无法干涉。而对上海租界的管理也是出于一个目的,就是捞钱,所以上海相当混乱,存在一个由各种帮派势力建立的地下秩序。

这些帮派和租界的工部局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操纵着全上海的黄、赌、毒生意。

四、建立斧头帮

王亚樵他们到了上海以后,一开始仍然靠出苦力为生。但就算是扛大包的可怜工人,也遭受黑帮分子的剥削,桀骜不驯的王亚樵开始考虑自建帮派,立足上海滩。

当时上海的劳工中,安徽籍、江苏籍和浙江籍的工人是最多的,号称鼎足而立。原来安徽工人之间也有松散的联系,有的也成为青帮的小头目,却并没有成立一个完全由安徽人组成的地域性帮派。

王亚樵来了以后,立即联络这些同乡工人。他高强的身手、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过人的胆识很快聚集了一帮骨干,建立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帮派。

王亚樵的帮派成立后不久,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一些安徽工人和上海的一个大资本家发生了劳资纠纷,这个大资本家有巡捕房和青帮撑腰,拖欠了工人大量工资。

这些安徽籍工人找到王亚樵帮忙,王亚樵正准备大干一场,就决定就拿这个资本家开刀。这个大资本家根本没有把王亚樵放在眼里,找来几个巡捕准备把王亚樵吓走了事。

可双方一见面资本家就吓傻了,王亚樵带着一百多人,拿着短斧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几个巡捕虽然有枪,却也不敢向上百人开枪,他们见势不好,立即翻墙逃走,作鸟兽散。资本家见带枪的巡捕都跑了,吓得屁滚尿流,躲进屋子里不肯出来,王亚樵等人就将资本家宅院里所有能砸的东西全部砸碎。

这时,资本家已经打电话向上海的青帮求援,青帮一个小头目带上十几个打手冲过来解围。青帮当时是上海第一大黑帮,已经在当地盘踞了100多年,正式成员和外围成员有上万人之多。

可杀红了眼的王亚樵根本不管这些,在他看来,自己这条“强龙”就是要压过“地头蛇”。这样一场大战下来,青帮打手死伤惨重,安徽帮则一战成名。由于王亚樵和他的手下都拿着短斧打斗,所以他的帮派又被称为“斧头帮”。

出名以后,斧头帮迅速扩大力量,帮会成员高达上千人,成为上海滩一股新兴的力量。他们打斗时的武器也不仅仅是斧头了,还装备了枪支和炸弹。上海的青帮自然不愿意有人“虎口夺食”,就和斧头帮展开了激烈的仇杀。

可几次交锋下来,斧头帮靠着帮众悍不畏死、敢于搏命取得了胜利,砍死了青帮不少中小头目。

有“上海三大亨”之称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就有些胆怯了,他们是既得利益集团中的一分子,早就不过刀头舔血的日子了,既然消灭不了王亚樵,也就默认了斧头帮在上海的地位,连三大亨中号称最能打的张啸林也对手下说:“不要惹斧头帮,他们都是亡命徒!”就这样,王亚樵通过两年的江湖打拼,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功夫》斧头帮

五、初次出手

好不容易在上海打出了名头,王亚樵的帮派又遇到了新问题——经济上没有固定收入。上海滩传统的贩毒、赌博、妓院等生意全部被青帮垄断,斧头帮仅靠一点“保护费”生活,自然非常艰难。

于是,他们开创了两种新的“生意”,一个是绑架,一个是暗杀。通过这两种“生意”,斧头帮财源滚滚,帮众们再也不是过去衣衫褴褛的样子。

就在王亚樵在上海打打杀杀的时候,上海的外部局面又发生了变化。皖系军阀的代表、浙江都督卢永祥和直系军阀的代表、江苏都督齐燮元关系紧张,双方都想吃掉对方,扩大自己的地盘,可双方实力基本相当,短时间很难分出胜负。

一番琢磨,卢永祥想到了暗杀这个办法,他找到王亚樵,希望斧头帮能够帮忙除掉齐燮元的亲信部下、江苏省警务处长徐国梁。王亚樵考虑再三,最终同意了,条件是一大笔报酬和对斧头帮的扶持。

卢永祥既然控制着富裕的浙江,自然是不差钱的,当场就同意了!于是,王亚樵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暗杀大人物的计划!

经过一番缜密的跟踪和策划,王亚樵发现徐国梁在公开场合露面时身边带有大批持枪警卫,直接下手肯定不行,必须寻找一个不设防的地方下手。最终,王亚樵派出的杀手在浴室中找到了机会,乱枪将徐国梁击毙。

堂堂警务处长、心腹爱将在自己地盘上被打死,齐燮元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调查谁下的黑手。很快,他得知下手的是斧头帮,幕后指挥者是老对手卢永祥。齐燮元立即出动军警全力围剿斧头帮,王亚樵只得逃到浙江避风。

在这段时间,王亚樵接受卢永祥的任命,前往湖州出任浙江纵队司令。可王亚樵的司令没当几天,卢永祥和齐燮元就爆发激战,前者全线溃败,卢永祥本人也不得不流亡广东、香港等地,再也无力庇护王亚樵。

不久,兵进浙江的齐燮元宣布通缉王亚樵,这是后者得到的第四张通缉令。不过成功刺杀徐国梁还是让王亚樵名声大噪,谁都知道他是上海滩的“杀手之王”。

六、连番出手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王亚樵作为国民党党员,自然支持全力支持北伐。这时蒋介石还是北伐军总司令,他任命常恒芳为安徽宣慰使,王亚樵为副宣慰使,在安徽境内迎接北伐军的到来。

王亚樵不愿意原地等待,他带领一批志同道合之人在洪泽湖起兵,响应北伐军。

安徽督军陈调元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派兵进攻王亚樵,后者坚持了几个月后,全军覆灭,王亚樵仅率数人成功突围,陈调元随即下令通缉王亚樵。这是王亚樵人生中第五次被通缉。

此次以后,王亚樵再也没有公开参加革命。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上海的产业工人。王亚樵的斧头帮中不少人都是工人出身,或者工人家属,因此也遭到打击。

此时杜月笙,黄金荣等青帮大佬也倒向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屠杀工人,同时乘机打压斧头帮。

王亚樵再好勇斗狠,也敌不过枪杆子,他的斧头帮顿时一蹶不振,再也不成气候了。王亚樵大怒之下,转为彻底反蒋,蒋介石也下令通缉他,这是他人生中第六次被通缉。

此次以后,王亚樵并没有销声匿迹,反而进行了一连串的暗杀行动,杀得蒋介石和他的手下鸡飞狗跳。

1928年秋,王亚樵派数名杀手赶赴南京梅溪山庄刺杀老对头陈调元。北伐期间陈调元投靠了蒋介石,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安徽省主席。

刺杀队伍先是乱枪解决了看门的警卫,直接冲入陈调元的别墅。可惜的是陈调元临时有事离开,陈调元的部下、安徽建设厅长张秋白成了替死鬼。

这次虽然没有杀成陈调元,但也把他吓得够呛,事后他请求辞去安徽省主席,再也不敢去安徽上任。

1931年7月23日,王亚樵再次派出杀手在上海北火车站伏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但由于宋子文的秘书唐腴庐穿着和宋子文完全相同,均为白西装,面貌高矮又很相似,最终做了替死鬼。

蒋介石知道大舅子被刺,又惊又怒,他下令戴笠立即找出凶手。戴笠很快报告是王亚樵所为,蒋介石下令立即抓捕王亚樵。

可让蒋介石没想到是,他在全力抓捕王亚樵的时候,王亚樵居然杀到了他的头上来了。1926年,王亚樵派出华克之等三人,在两个女人掩护下,巧妙地携带武器来到庐山伏击蒋介石,蒋介石凭借好运气才保住性命。

1927年,蒋介石与宋子文在上海合影

七、殒命广西

在刺陈、刺宋、刺蒋之后,王亚樵还进行了一次让国人拍手称快的刺杀,目标就是日本侵略者。1932年4月29日,王亚樵和上海的朝鲜流亡组织合作,准备暗杀日军高层将领。

王亚樵让其弟王述樵密约朝鲜革命党人在静安寺路沧州饭店密议,朝鲜志士尹奉吉,金天山,安昌杰等人参加。王亚樵负责提供全部情报和武器,并且设定了暗杀手段,就是用炸弹突袭。

29日当天,尹奉吉、金天山、安昌杰身穿日式服装,前往上海虹口公园日本天皇诞辰庆典会场后台,其中尹奉吉携带了一个热水瓶,热水瓶中装有威力巨大的炸弹。

晚上9点整,随着一声巨响,虹口公园的日本侵略者死伤惨重,日本派遣军司令、陆军大将白川义则身中多枚弹片,医治无效毙命,第九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和日本驻华公使、后任日本外相的重光葵各自被炸断一条大腿,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被炸瞎一眼,算上其他受伤人员共计13人。

得知王亚樵行刺日本军官以后,蒋介石命令戴笠去招安王亚樵,并且暂停对王的追捕。同时蒋介石还送上四万大洋,让王亚樵的好友胡抱一送至上海。

可王亚樵却并不买账,他对来人说:“我杀蒋介石固然是有人出钱让我做的,但就算没有给我钱,我也很乐于干这件事。”

王亚樵

1933年,王亚樵进行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一次刺杀,可惜也是最后一次。1933年,蔡廷锴、李济深等人发动“福建事变”,另立政府,与蒋介石对抗。

可惜,“福建事变”在蒋介石的迅速打击下,很快失败。据说广东地方势力再次出大价钱请王亚樵去刺杀蒋介石,他们给了王亚樵一张空白支票,签好了名字,金额一项是空白的,让王亚樵成功以后自己填写。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中央四届六中全会召开期间,王亚樵的副手华克之,带着孙凤鸣等枪手以记者身份混入会场行刺。可惜,由于现场气氛混乱,蒋介石最终并没有出来,孙凤鸣于是改向汪精卫行刺,对其连击三枪。

汪精卫身负重伤,其中一枚射入脊柱的子弹导致他十几年后丧命。孙凤鸣也被汪精卫的卫兵开枪击倒,第二天离世。

蒋介石在汪精卫被刺后,急于摆脱自己身上的疑点(当时汪精卫的老婆陈璧君大哭大闹,说刺汪是蒋介石主使的),下令第七次通缉王亚樵,悬赏10万大洋。

戴笠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只得尽一切力量追捕王亚樵,连续抓捕了他的左右手宣济民、余立奎等人,有四五次差一点儿就抓住王亚樵,结果不是被王亚樵化装成女人逃走,就是差了5分钟没有追上。

不过王亚樵也知道上海形势严峻,就逃往了广西梧州躲避追捕。戴笠一时找不到王亚樵的踪迹,他只好全力刑讯被捕的宣济民、余立奎。没想到斧头帮的人都很硬,宣济民,余立奎受了很多刑罚也不愿意同戴笠合作。

戴笠没有办法,找到余立奎的老婆余婉君进行收买,余婉君经不住诱惑,出卖了王亚樵的行踪。

1936年9月20日,余婉君赴梧州约王亚樵见面,后者不知有诈如约前来。王亚樵刚一进门就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围攻,身中五枪,当场毙命。

由于久闻王亚樵的大名,特务怕他装死,又在尸体上补了两刀,并残忍地剥下了王亚樵的脸皮。就这样,大名鼎鼎的“杀手之王”也死在了刺客手中,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0 阅读:13
民国印象

民国印象

讲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