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咸丰皇帝下旨将左宗棠斩首示众,左宗棠连夜找到湖北巡抚胡林翼求助,胡林翼却说:“皇命难违,本官也无办法,但你可找一人,或许能保你性命!”
咸丰九年,江南水乡秋风萧瑟。刚刚结束湖广赈灾任务回家的左宗棠,正沉浸在与家人短暂团聚的温馨时光中。然而,他的安宁很快被一纸奏折打破。
湖北学政樊燮上书朝廷,列举左宗棠数条“大罪”:挪用赈灾款项、贪墨粮银、结党营私、擅杀无辜。
咸丰皇帝阅后勃然大怒,心想朝廷信任的重臣竟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遂下旨派两江总督官文查实,一旦属实,立即“斩立决”。
这一圣旨,犹如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让左宗棠陷入万分危急之境。消息传至左家,妻子彭氏痛哭失声,儿女更是吓得瑟瑟发抖。
而左宗棠虽表面镇定,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他自问赈灾尽心尽力,岂料被樊燮反咬一口。思量再三,他决定连夜求助湖北巡抚胡林翼。
这天夜里,左宗棠策马疾驰,星月为伴。他匆匆赶至胡林翼府邸时,已是三更时分。胡林翼久闻风声,亲自将左宗棠迎入书房。烛光映照下,左宗棠衣衫凌乱,眉目间尽是疲惫。
胡林翼默然片刻,开口说道:“左兄,皇命难违,官文奉旨而来,恐怕已无周旋之地。本官虽与你私交甚笃,却不能违背圣意保你。”
闻言,左宗棠心如刀割,跪地恳求:“胡公,家国危难,臣一心为国从未做半分亏心事,若因樊燮一言而送命,岂不叫忠良寒心?”
胡林翼长叹一声,沉吟片刻,语气低沉:“此事确凿证据不明,我建议你面见肃顺。此人现任军机大臣,深得皇上倚重,或许能保你一命。”
左宗棠听罢,顿时燃起希望。他抱拳拜谢胡林翼,随即匆匆辞行。
左宗棠顾不得舟车劳顿,星夜兼程赶赴京城,终于在次日清晨入肃顺府。肃顺闻报后,带着几分倦意召见了他。肃顺身着便服,神情威严,眼中透着精明。
左宗棠跪地叩首,恳切陈述冤情:“臣左宗棠自幼立志报国,忠诚耿耿,奈何遭樊燮诬陷,险被置于死地。恳请大人明察秋毫,代臣进言。”
肃顺并未立刻表态,而是细细打量着左宗棠。他素闻左宗棠才华横溢,善于治军,又听闻其赈灾事迹,一时起了几分欣赏之意。
片刻后,他说道:“左宗棠,你既无亏心事,自可拨乱反正。樊燮此人,我略有耳闻。既然如此,本官愿代为上奏,为你周旋。”
左宗棠听闻此言,仿佛抓住救命稻草,连连叩首致谢。
肃顺虽满口应允,但深知左宗棠能否翻盘,全赖调查结果。为此,他亲自致信官文,要求严查樊燮指控的真实性。
数日后,官文派人查阅湖广赈灾账目,走访百姓并询问赈灾细节。
不料,这一调查竟揭开樊燮隐匿多年的黑幕:他在任内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甚至克扣赈灾款项。樊燮得知调查结果后,惊恐不已,企图贿赂官文,却被当场拒绝。
官文将真相上奏,咸丰皇帝阅后震怒,立即罢免樊燮,收缴其家产充公,并下令彻查其余罪行。同时,圣旨传至左宗棠手中,为其洗脱冤屈,并赐金百两以示嘉奖。
这场风波虽险些要了左宗棠的命,却也让他赢得肃顺和朝廷更高层次的赏识。
不久后,朝廷委派左宗棠筹办军务,主持地方事务。左宗棠深感朝廷信任,誓要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
此后,他在剿灭太平军、收复新疆等战役中屡建奇功,成为乱世中力挽狂澜的一代名臣。
每当想起这场被构陷的风波,左宗棠感慨万千:“虽遭一劫,却因胡公、肃顺相助而逢生,终得展大志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