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经营场所到底难不难?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宋唯详解制度改革方向|大咖聊营商

界面新闻 2024-11-21 17:04:32

编者按:2003年至2020年,世界银行连续17年对全球190多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中国的排名从《营商环境报告2018》的全球第78位提升到《营商环境报告2020》的第31位。

2023年5月,世界银行推出全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Ready)——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价。此次评测上海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世行评估的专家调查的唯一样本城市。评估维度从办事便利度拓展到监管框架完备度、公共服务可及性、企业办事便利度三个维度,还包含数字技术运用、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性别平等三个主题;评估对象拓展到大中小各类内外资企业(不包括国有企业);数据采集更加多元化,还首次引入企业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6个片区)。

近年来,上海以对标国际营商环境一流实践为牵引,推出综合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18年以来,上海每年出台一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到今年已经是第七版,从1.0到7.0,累计推出了逾千项改革举措,涵盖了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涉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监管环境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多个方面。

为对标最新版世行B-Ready评价体系、主动回应企业关切和便利获取相关政策,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界面新闻,耗时2个多月,先后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十多位专家学者,推出“大咖聊营商”专题。专题涉及公用基础设施服务、获取经营场所、劳工、金融服务、知识产权、解决商业纠纷等多个方面,专家学者们一起探讨,一起谋划,为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谏言献策,也为持续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出力出彩。

2023年,世界银行开始启用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Ready(即“BR”)评估一个经济体的商业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估营商环境时,世界银行‌特别关注“获取经营场所”这一指标,‌旨在评估企业在获取经营场所过程中的便利程度和效率。‌

指标评估标准有哪些新变化?面对全新评估体系,上海能否继续得到高分?未来还将推出哪些举措提升服务水平?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宋唯就“获取经营场所”指标的改革举措与成效回答了界面新闻记者提问。

以下为访谈实录,经整理并有所删改:

界面新闻:跟上一轮营商环境(DB)评估相比,规划资源部门牵头的“获取经营场所”指标有哪些新变化?评估考核的侧重点有哪些?

宋唯:世行自2023年起采用了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BusinessReady(即“BR”)评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营商环境,分三批次开展,每批次约60个经济体。

2023年5月1日,世行正式发布了BR评估最新的方法论手册和指南——按照企业开业、运营(或扩张)和关闭(或重组)的全生命周期,以及其在市场中的参与程度,设置了十大主题。

其中“获取经营场所”指标,考察企业获得经营场所的全过程,获得方式可以是新建、购买或者租赁;评估监管制度的有效性、政府治理的质量以及为不动产登记、建筑许可和环境许可提供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与上一轮营商环境DB评估相比,全新的BR评估体系具有评估视角更加全面、考察维度更加丰富、评价范围更加广泛的特点。

此前的体系主要评估中小企业开展业务的便利性,BR评估不仅要考虑企业、企业家的视角,还从整个私营企业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更广泛的公众视角。

同时,过去的评估体系仅从法规质量和监管效率两个维度开展评估。BR则从“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和“办事效率”三个一级指标维度进行评估,各项指标从是否有利于企业经营灵活性、是否有利于社会福利两个方面来评估判断,有利的加分、不利的减分。

最重要的是,过去的评估体系设置标准化案例,以北京、上海为两个样本城市。全新的BR体系未设置标准化案例,将广泛评估内外资、大中小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

上海成为了我国唯一样本城市。世行将在样本城市中开展专家调查问卷部分问题的数据采集,但涉及制度性的内容还将在全国层面进行整体评估。

界面新闻:“获取经营场所”指标有哪些内容?主要涉及哪些部门?

宋唯:“获得经营场所”考察企业获得经营场所的全过程,获得方式可以是购买、租赁或者建造。

该指标从“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办事效率”三个关键维度展开评估,对应3个一级指标——不动产转让、城市规划和环境许可的监管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信息透明度,获取经营场所的便利度/效率;主要涉及规划资源、住建和生态环境三个部门职责。该指标还下设9项二级指标,31项三项指标,116项四级指标。

在116项四级指标中,直接涉及规划资源部门管理职能的有66项;直接涉及住建委的有16项;直接涉及生态环境局的有19项;涉及规划资源局与住建委共同管理职能的有14项,主要为建筑许可、占用许可相关事宜;涉及三家共同职责的有1项,为性别激励机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评估内容分布来看,不动产转让涉及62项,建筑许可涉及29项,环境许可涉及24项,共性指标1项即性别激励机制。

界面新闻:不动产登记不仅事关企业和群众重大财产权益,还与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评估指标中占比较高,一直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目前,在不动产登记领域,上海有哪些改革创新?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宋唯:不动产登记领域改革创新主要分为“惠企”和“便民”两个部分。

在“惠企”政策方面,比如,上海的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专门为企业设置服务专区,涵盖企业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其中对于企业之间的存量房转移登记、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等业务,登记机构将原来的申请、审核、缴纳税费、发证等环节调整到当场受理、缴税领证一个环节。办理时限从过去的近一个月,压缩至90分钟。

今年5月份,上海还上线企业间一二手房转移登记“全程网办”服务,实现企业间一二手房买卖“一趟不用跑”。此外,国家对于小微企业也出台了减免登记费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在办理登记时减免。

此外,上海还推出了“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等举措。

简单来说,企业缴清出让金之后,规划资源部门交付土地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同时,对于不涉及产权分割和共有面积分摊的项目,项目竣工后可同步办理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

在“便民”改革方面,比如上海正在推进“全程网办”、“房屋买卖联办一件事”。

目前,上海基于“一网通办”提供“线上+线下”的个人房屋买卖过户集成服务,网上申请房屋买卖转移登记可选择当场缴税、当场领证。

具体来说,市民在线上通过申请后,线下只需跑一次登记交易大厅,现场过户、缴税、领证三合一都可以在当天完成。线下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已经实现“即时办结,同窗出证”;办理不动产权证也实现“立等可取,只跑一次”。

在此基础上,上海还在升级“房屋买卖联办一件事”。上海规划资源局与交易、税务部门推进转移登记“全程网办”服务,开发“共享专题库”。

今年7月26日,首个转移登记“全程网办”案例已经完成测试和上线。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展范围,最终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趟也不跑”的转变。

除此之外,上海还实行“税费同缴”,契税、增值税、个税等与不动产登记费可以合并为一笔订单支付;推行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有线电视联办过户一件事;依托远程虚拟终端,与长三角区域建立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机制。

界面新闻:市民如何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和地籍信息?途径有哪些?不动产登记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如何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宋唯:上海完善不动产登记信息和地籍信息查询服务,开通手机端、网页端、窗口端、自助端四端联动查询服务。

前不久,“一网通办”还上线“一站式”尽职调查查验服务,可查询不动产基本信息、权利负担信息,企业登记、经营状况、欠税信息、破产查询、企业失信被执行信息,和分区规划、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转让情况、房地产交易情况、建筑许可情况、排水许可情况等信息,保障信息透明度和交易安全。

如今,不动产登记机构可通过“一网通办”共享使用公安、市场监管、税务、民政、金融、司法等机构数据并对外提供服务,实现各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两个免于提交”的基础。

界面新闻:除了不动产登记,近年来上海在工程建设领域也开展了系列改革,其中有哪些主要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宋唯:在过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多、环节多、时间长”。为帮助企业快速、便捷地建设房屋项目以获取经营场所,上海市规划资源、住房建设等部门从业务管理的逻辑上突破创新,重塑业务流程。

通过“减并放转调”、合并同一阶段不同事项等举措,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的审批框架。

在“多审合一”方面,目前,上海将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为“规划土地意见书审批”一个事项,将方案审批由多部门并联审批改革为规划资源部门“一口受理、内部征询”。

在“多证合一”方面,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为新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划拨项目批准文件中整合划拨决定书管理要求,实现建设用地“三证合一”。未来还将进一步探索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两证合一”,实现“规划许可一件事”。

在“多验合一”方面,将规划核实、土地核验和城建档案验收整合为竣工规划资源验收,同步开展地质资料汇交和地名核验,实现竣工验收“五合一”;竣工规划资源验收纳入建设项目的综合竣工验收,综合验收整合了质量、消防、规划资源、卫生、交警、交通、民防、绿化市容、气象等验收事项,由建设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已竣工且具备正常使用功能的应急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公共项目、保障房等项目,可按单体建筑分期进行竣工验收,让已建成的建筑尽早投入使用。

此外,不少企业反馈,过去主管部门在测绘方面,存在多头委托、重复测绘的问题。

经过调整,上海已经实现“多测合一”。目前,竣工验收涉及的规划土地测绘、房产测绘、绿地和民防面积测量、机动车停车场(库)测量等测绘服务委托一家测绘机构承担。这意味着,一次委托就可以实现统一测绘,多部门共享成果。

界面新闻:下一步如何继续深化改革?还有哪些举措可以提升服务水平?

宋唯:对于企业,上海还将提升规划资源“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改革成效,在业务流程上进一步整合优化。同时,还将加强不动产登记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联动,常态化开展交地即交证、交地交证抵押开工联办、竣工即交证、交房即交证等服务,进一步节约企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同时,上海还将继续扩展在线办理途径,在已推进企业间非居住不动产转移登记全程网办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和区块链技术,为企业间办理非居住不动产登记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网办服务,压缩办理时间。

对于个人,上海还将高频登记业务“全程网办”的基础上,实现更多业务类型“全程网办”,提升各类业务网办比例,不断提升预告登记、抵押登记、登记资料查询三项业务网办率。

此外,还将依托现有的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系统、“12345”热线、登记咨询专线“962988”等群众意见反馈平台,今年新上线的新版上海市不动产登记与地籍调查投诉平台,多渠道收集群众对“跨省通办”服务优化的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