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綦江区隆盛小学,提到数学老师王小勤,师生无不啧啧称赞:从教26年来,为了让农村孩子更好地成长,作为一名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她不断学习提升数学专业素养,让村小孩子们的数学成绩长期排名全区同类学校前三名。生活中,她更是用细腻的“母爱”温暖着身边的每一名学生。
从体育生到数学老师学习笔记写了14本90多万字
44岁的王小勤如今是隆盛小学五年级的一名数学老师,近日,当记者联系上王小勤时,她正在学校里忙着辅导孩子们的作业。
1998年,王小勤从原四川省重庆市重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现重庆市体育运动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綦江隆盛新场小学。因为那时候学校已有两名专职体育老师,学校安排她担任数学老师。
“当时真是压力山大,我学的专业跟普通师范不沾边。但岗位已经安排了,只好硬着头皮上。我想如果连一个数学老师都当不了,我还能干好什么呢?”怀着忐忑的心情,王小勤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学体育的王小勤性格爽朗,但当面对一年级的孩子时,她最初却不懂怎么和他们沟通。“听起来一年级数学很简单,就是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等,但我在课堂上讲,孩子们却理解不了。”王小勤坦言,自己当时备课上课、儿童语言各方面都比较欠缺,更不谈课堂艺术、临场发挥、掌控课堂的能力了。
随之而来的一堂新教师展示课更让她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一位领导听完课对我说,‘看来你还是适合教体育,不适合教数学’,当时很难受,但对我也是很大的触动。”
为了把数学课上好,从那之后,她开始不断地学习,打磨自己的专业素养。除了向身边的老师们请教,她自费购买各类教学资源,反复观摩1-6年级的数学优课700余节。2022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刚上线,她每天坚持登录学习,记录的笔记多达14本、90多万字。
她周一到五都住在学校,学累了就听音乐、跑步休息。“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有学生哪个问题没听懂,肯定是我没讲好,我就会跟其他老师讨论解决。”辛勤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她的教学业绩长期排名全区同类学校前三名。
关爱每一个孩子花费6万余元为他们购买学习生活用品
在农村长大的王小勤深知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有多大的影响,20多年来,除了坚持学习让农村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她还坚持每家每户去家访,从生活上关爱每一个孩子。
李欣悦是王小勤班上的一名学生,一年级时她的妈妈因车祸去世,那段时间她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时,王小勤成了她的第二个“妈妈”。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想着一定要把这个娃娃教好,让她健康快乐地长大。”王小勤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看到我心情不好,王老师总会来安慰我,让我振作起来,不要灰心,她既是老师,又像妈妈一样。”王小勤的关心和爱护,让李欣悦感到温暖又贴心。
多年来,王小勤一直坚持自费为孩子们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资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费用累计已经超过6万元。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今年5月,王小勤和朋友发起成立了“小蓓蕾教育公益基金会”。仅3个月时间,就筹集爱心基金九万多元。“六一”儿童节,基金会为学校捐助活动经费及校服等共四万八千多元,对4个品学兼优、家境特殊的孩子资助了8000元。
热心公益无偿献血25年让更多人追逐光成为光
不仅如此,王小勤还热心公益,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和温暖了更多的人。
2010年,王小勤看到一则新闻上说一位遗体捐赠者成功挽救了多人的生命,深受触动的她决定也要将遗体捐赠,将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
“新闻里那个人的眼角膜、肝脏等救了4个人,对我触动很大。我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就去红十字会把协议拿回了家,但是我爸妈坚决不同意。”王小勤说,她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才说服了年迈的父母。
从1999年2月起,她就参与无偿献血,25年来从没有间断过,至今已经累计献血16000毫升。2001年,她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了綦江区第一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她参加了多个公益组织,周末在綦江一家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她极其敬业且富有奉献精神,作为老师,她对自己的学生无微不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渗透着对孩子的关爱,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受她的影响有好的发展。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她有满满的正能量,总是不计报酬地为他人付出,她的存在让身边的人感到更温暖。”在隆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远川眼中,王小勤平凡而又伟大,她不但自己活成了光,还带领学校老师们追逐光成为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不是机器,需要非常用心地去做这个事情。”王小勤认为,“当一名老师,如果你的业务能力很强,但是你不走入学生的内心,不去关爱学生,我觉得那只能说你是一位称职的老师,而不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上游新闻记者秦健綦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