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价飙高背后:正在隐秘提升的治理

夸克点评 2021-03-27 08:58:26

王如晨/文

今日小米集团股价盘中一度涨逾9%,尾盘有所波动,最后仍在6%以上。

外界猜测,或有大事发生。

在小米官方传播的雷军与许知远的对话中,雷透露俩信息:一是未来100亿美元投入;二是“一个大项目”。

俩消息并非指向同一维度,外界仍禁不住想起前不久疯传的小米造车。这惹得小米总办副主任徐洁云回应说,“彻头彻尾假新闻”。

夸克认为,小米股价向好,即便有雷军俩消息烘托,仍无法脱离以下多重因素:

◎2020年报受疫情、供应链等影响,整体增幅不算高,但关键指标稳健、均衡,核心市场给力。

◎一轮组织架构升级。组织协同、运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并迎来新一轮价值呈现机会。

◎一轮新品发布周期,向上势头不减,且技术创新加快。下周发布会不但有高端新品,隐忍多时的“澎湃”亦将重新现身。“生生不息”的口号里,有一种长期主义与确定性味道。

而我个人认为,真正的驱动力,在于组织升级维度。先看基本信息:

1、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出任执行董事,继续兼任组织部部长;

2、卢伟冰晋升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国际部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

3、张峰晋升为高级副总裁兼NB部总经理,并分管电视部和大家电部;

4、曾学忠晋升为高级副总裁兼手机部总裁;

5、原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周受资离职。

表面看,波澜不惊,甚至只是既定节奏。但我注意到一些不同味道。

而我解读的钥匙,则是从看似属于既定节奏的周受资离职切入。他确实是一个话题。但我不会集中在CFO本身角色上。

我们注意到,他的离开,直接涉及到小米董事会成员变化。

周离职前任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这是个怪异的“一身多兼”。尤其执董角色。当然,这与去年他卸任CFO、董事会成员任期限制有关。

若他不离职,正常情况下,到期后,他应该也会卸任执董席位。毕竟,以国际业务部总裁身份担任,很难有说服力。

关键是,周离开,刘德进入,而不是去年加盟的副总裁、新任CFO林世伟,就有许多味道了。

这轮调整后,小米董事会成员如此:雷军(董事长)、林斌(执行董事)、刘德(执行董事)、刘芹(非执行董事)、陈东升(独立非执行董事)、唐伟章(独立非执行董事)、王舜德(独立非执行董事)。7名成员,3名来自内部(其中两名执董),4名来自外部。

我认为,这里面有比较复杂的治理结构升级用意,同时也判断,它应该也是一种过渡性的设计。

且听我道来。

周当初进入董事会,当然跟小米此前融资、IPO进程有关。他的投行履历,以及服务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经验、人脉,使得他扮演了小米IPO进程的核心驱动者角色。这一过程,自然也涉及为IPO所做的一些制度设计。

我还记得,2017年下半年开始,雷军密集谈论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2018年7月,小米正式挂牌。我想,都是在铺垫。

抛开融资与IPO背景,上市公司CFO进董事会并担任执董本不稀罕。美国多年来持续比例下降,香港仍还有不小的比例。

它有很多好处。比如能增强财务监督与透明度,参与战略决策,强化协同效率,尤其在涉及并购、整合时,能发挥更大作用。

而数字化时代的CFO,由于身处一个公司极为关键的数据高地,在全局视野、战略执行、架构设计等许多非财务方面,确实具备过往年代无法匹敌的优势。事实上,许多CFO甚至参与定义了公司的基础架构,扮演了CXO的角色。

但也有被动:它会弱化董事会独立性。尤其当CEO、其他核心高管已进入董事会时。此外,因审计委员会带有评估与监督CFO的职能,董事会就更需谨慎。

多年来,这也是一个持续讨论的治理话题。

当初,周离开CFO岗位,转任国际部总裁,出于IPO后治理需求,还是这一岗位需要新的能力,不得而知。单看履历,林世伟确实不逊,而于所在行业的经验,更有优势。

外界确实也流传过小米IPO周期估值被抑制的段子,说周未能发挥更多。后来我们意识到,CDR因素、港股调整周期、内地当时监管影响较多。

还是信服此次官方公布的“个人原因”的。周毕竟家在新加坡。疫情时代,他担任国际部总裁,“回家”必定是一个感受颇深的话题。加盟字节担任CFO,常驻家门口,于他应是幸福的事了。

林未进董事会,或许出于董事会独立性治理考量吧。此外,他履新不久,虽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但小米如此复杂,加上外部形势变化,除非进入重大资本运作或制度建设周期,需CFO发挥关键协同与驱动力,才有可能重新进入。至少此刻,很难有说服力。

这会带来一些难处。

上市公司CFO毕竟是个核心岗位,许多公司里都是“二号位”。所在部门,不但事关财务面,更涉及到整个集团层面的战略决策,还要面临复杂监管。CFO未被纳入董事会,会有一些决策、协同效率问题。

这会考验林与雷军、林斌、刘德以及其他管理层的日常沟通。这时代,CFO沟通力极为关键。

似乎没有别的味道了?

我不这么认为。刘德进入值得玩味。加上去年小米10周年上雷军演讲言论、一年来小米动向,可以说,已经给我一种强烈的感受了。

董事会里,小米成员已是三名联合创始人了。林、刘两人并不直接负责具体业务。林之前卸去集团总裁、手机部总裁职位,刘目前兼任组织部部长。

当然不是说会弱化业务。这不可能,但必须得指出,三人身份,渲染小米集团文化、愿景、价值观、方向、战略定力更多。刘德进入,进一步强化了小米软实力部分。

所以,我的判断就来了:这可能是个过渡性的安排,涉及后续一波更关键的治理结构升级,它应该不脱领导力与组织力维度,以及如何建立一种永续经营的机制与文化。

你应注意到,小米财报持续披露过另一治理话题。那就是,雷军本人一身两兼(董事长兼CEO)。去年,财报强调,现阶段,这设计符合公司发展与股东利益,未来不排除如何如何。

这意味着,即便眼前雷军不会卸任CEO,必定早已进入本人与董事会考量议程。

我也一直认为,雷军不是恋栈的企业家,他应是在为小米的治理与永续发展做着最后的制度铺垫。

当初挂牌香港,小米被视为香港资本市场对合伙人制开放的新治理样本。确实有一定支撑。

但新的周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升级挑战巨大,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如果不能沉淀出更具创新力的组织体系,仅靠合伙人制度,很难穿越一个新的历史周期。

似乎很难一下感知到小米目前这一进程。

其实已在节奏中。

去年8月小米10周年,雷军演讲,轻松而隐晦地提及过“退休”,但需要三个条件:

1、全球品牌认知须到一个高度,用户能自然拼出xiaomi;

2、公司不再有人说他是“劳模”;

3、受小米影响,更多创业公司诞生。

三个条件分别对应着小米全球品牌影响力或国际化成效、领导力与组织力、生态价值。

都不易达成。但能感知到每个方面都在稳健推进。

比如品牌影响力。最近两年,随着两大品牌区隔,小米全球价格力、人群覆盖、品牌渗透力持续强化。

去年季报,小米海外业务占比首度超过50%。全年达49.8%。不知微幅下降是否间接触发周的担责或其他。但我认为,小米对海外业务肯定有更高的期待。

卢伟冰兼任国际业务总裁,应该是在强化战斗力。他被视为小米体系里狼性十足的领军人。过去两年,他验证了自己的领导力,而今,全球一盘棋运作,应该也会提升协同的效率。

雷军说,以后不要再说他是“劳模”,这一点传递的领导力与组织力期待,非常明显。

小米命运未来不可能系于一人或少数人。它必须建立在永续经营、生生不息的组织创新与文化机制中。我们看到,去年10周年后,小米宣布了新的合伙人计划与未来10年创业计划,新增4名合伙人(扩大至9名),并将选拔100位年轻核心干部,给予类似创业者回报,激励重新创业旅程。

这是小米集团全新的组织设计,为小米集团董事会治理结构升级奠定了一些基础。当然,也不是一步到位。事实上,IPO后,小米第一轮组织架构升级,就意在挖掘新一代年轻人才。随后多轮,组织力建设都是核心。

对于一个极度依赖整个产业链、价值链协作的小米来说,向内挖掘组织与管理,比单一维度的创新更紧迫。它事关小米集团与小米生态的未来。

长期以来,雷军被外界视为一个务实强于务虚的企业家。但他何尝不想轻松。他被视为“劳模”,尽管有他个人性格特质,但也必须得说,问题的另一面,就是小米组织力、创新力、竞争力还没有到他真正放心的时刻。

不过,一年来,还是能看到他在持续放权。之前,他征求米粉与网友,立flag,说要跑步,还要搞乐器与乐队等等。一年来,他真的跑起来了。最近,与许知远的对话里,他还建议许“跑起来”。虽然乐队没搞成,可能这个flag黄了,但在我看来,这都是雷军一种隐秘的放权信号。

甚至,与许知远这种知识分子对话本身,就已经释放全新的逻辑。它事关雷军本身的领导力转换。

而一个持续放权的雷军,必将为小米治理结构进一步升级创造空间。

但是,于小米集团来说,这毕竟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此刻,董事会里必须得有代表未来结构的铺垫。

刘德以联合创始人、合伙人、组织部长身份进入董事会,与林斌两人分别担任执行董事,称得上一步强化治理的设计。它应该也是过渡性设计。

至于雷军身份何时出现关键变化,释放CEO甚至董事长岗位,还有,到底谁会上任接棒,此处无法做出任何预言,但我认为,变化、永续经营的机制创新、组织力与领导力升级本身更重要。

你应该注意到,小米为29日发布会所做的预热里,用了“生生不息”一词。过去多年,尽管小米PR多有诗意,此刻的渲染,有更丰富的味道。它既有产品、技术、模式、生态维度的信息,更有文化、价值观、组织、机制层面的信号。

至于第三个条件,即受小米影响,更多创业公司诞生,不用多说,小米与雷军本人早就是业界罕见的“孵化器”。

与金山系相关的创业公司,大都与雷军本人相关。2018年,金山30周年庆,众多企业家与新锐创业家对求伯君、雷军表达了敬意。而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与顺为及基金涉足的领域,也开始扮演全新的角色。它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并与小米商业模式共振。

至于此次组织升级的其他单元,比如曾学忠、张峰等人晋级,我们从中看到的是,小米组织架构,在此前扁平风格下,进一步走向集中与网状协同。

2021财年,注定会是小米治理与组织力变化的周期。它当然也事关增长与市值管理话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回应一下开头。小米股价不可能反映如此远,但组织力升级是一种整体的演进与烘托,它才是驱动小米增长、价值提升的真正原动力。

1 阅读:202
评论列表
  • 2021-03-27 13:38

    19年初是8块左右,20年底可是32块,降了又生回来而已

夸克点评

简介:TMT、财经精锐评论、上市公司内幕、各种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