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伪装成老农,去军部开会。不料被伪军拦下。警卫性急要

史记峰会 2024-12-16 14:43:37

1942年,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伪装成老农,去军部开会。不料被伪军拦下。警卫性急要掏枪,张连忙按住:“不要慌,见机行事。” 重建新四军的时候,张云逸被任命为新四军的副军长,虽说是副军长,张云逸的主要工作却是主持二师的工作,所以张云逸很长时间都在二师的驻地,而不在位于盐城的新四军军部里面。 但是作为副军长,张云逸又要经常去盐城开会。一天,张云逸又接到了立即去盐城开会的通知。张云逸立即带着一个警卫连上路,他们准备到戴湾的交通站坐船,通过大运河封锁线。 可是当张云逸到戴湾一看,交通站却空无一人。这让张云逸警惕起来,难道是被敌人端了,可是这里却没有任何破坏的痕迹,张云逸判断,交通站肯定是出了什么事,藏起来了。 此时天已经渐渐的亮了起来,张云逸带着一个连,目标比较大,要是天亮了,难免会被发现。于是有人便建议,是不是原路返回,或者先隐藏起来,等明晚再另寻路线渡河。 对这个建议,张云逸却是摆摆手不同意,要是明晚在渡河,会错过开会的时间。思考再三,张云逸决定吧警卫连打散,分头去寻找交通站的副站长王建高。 把人都派出去后,张云逸也没有坐以待毙,他带着六名战士,打扮成去运河西边割草的农民,一手握着镰刀,一手拿着草绳,准备如果找不到王建高,张云逸就自己带人化装渡河,从敌人的眼皮底下穿过去,来一个出其不意。 此时天已经大亮,张云逸确定不等了,准备带人渡河的时候,却传来消息,警卫连几经周折,终于把王建高找到了。 原来是交通站有个叫彭五的交通员叛变了,交通站为了安全起见,让所有交通员都藏了起来,自然也没有收到张云逸要来的消息。 很快,王建高就找了一条小船,张云逸和战士们一起上了船,王建高在船头正准备划桨向西岸。正在这时,堤坝上突然走来十几个伪军。 说时迟那时快,张云逸当即率先反应,让王建高快把船头调向北划,王建高有些不解,北边是平桥据点,彭五就在那里,这向北,那不是自投罗网嘛? 就在船头刚刚调完头的时候,当头的伪军朝小船喊话:“船上什么人?到哪里去?”张云逸赶忙让一个本地战士作答:“割草的,到平桥去!” 当头的伪军一听是本地口音,立马放松下来,想继续往南走,王建高松了一口气,没想到,伪军队伍刚走几步,又回过头来,队伍中走出一个小队长模样的人,他似乎不太相信:“把船开过来,我们要检查。” 眼看就要短兵相接,年轻的战士们手心里不禁都捏着一把汗,一个性急的战士当即就把手伸进腰间,准备掏枪。张云逸眼疾手快,立马将他的手按住,淡淡的说:“不要慌,见机行事。” 张云逸又让王建高把船停在拢岸,让他不要靠岸太近,随时准备划。伪军小队长头一个跳上了船,后面几个伪军本也想跟着跳上船,王建高却连忙说道:“船小,人多上来,会翻的。” 说话间,王建高不经意的用力一撑,船又被悄悄的漾了出去。没等那小队长开口,张云逸迎了上去,从口袋中摸出了一张纸,在他面前晃了晃,又返回了衣袋中。 随后说道:“昨天彭五投诚了,根据他说,今晚新四军有重要人物要从这里渡河,太君要我们在这里伪装等候,你来打什么岔。” 说完,张云逸也没等他反应,而是自顾自的坐下,不再看他。那小队长一听到彭五的名字,有些将信将疑,再看张云逸的气质举止,又料定官肯定比自己大,便恭敬的又小心翼翼的问道:“贵部是哪一部分的?平桥据点里,怎么没见过你们几个?” 张云逸故意发起火来,威严的说道:“平桥据点那些人,老百姓都见过,他们又是跟新四军一个鼻孔出气的,他们会上当?我们是连夜从淮安赶来的。” 不等小队长回答,张云逸又继续问:“你是小队长?我们正要去平桥,找彭五谈谈,正好你带路吧!事成之后,有你好处。” 说完,张云逸又若有其事的向岸上挥手:“你们先执行任务,他跟我们去平桥找彭五。”接着,张云逸便让王建高划船。岸上的伪军见自己的头并没有说话,也就自顾自的继续向南走。 船上还在发愣的小队长, 正在思考着一切,一把枪却顶在了他的头上:“不许动!”小队长大吃一惊,正想挑水,却被两个战士按住。 无奈中年男人只好哀求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张云逸威严的说:“别问,等见到彭五,你就知道了。”有了小队长的带路,他们很轻易的就进入了平桥,并且找到了彭五。 彭五见小队长都对张云逸毕恭毕敬,便也想恭维两句,张云逸却淡淡说:“你用张罗,你先带我们去抓王建高。” 彭五当即带着他们来到平桥码头,正要上船,彭五猛一看,船上正是王建高,刚要转身,就被一战士用枪顶住了腰,张云逸则迅速下了彭五腰间的短枪。 有彭五在船上“护航”他们很快就出了平桥,来到了运河西岸。上岸后,张云逸把彭五交给了王建高,让其把彭五就地枪毙。 而对那个伪军小队长,张云逸这对他教育了一番,并且强调,如果不及时看清形势,支持抗战,就会和彭五一样。吓得小队长连忙答应把他们护送渡河。很快,张云逸就到了西岸,连夜往盐城进发。

0 阅读:0

史记峰会

简介: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