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时常德激战正酣,罗斯福很是关注,老蒋向他保证,常德将是第二个斯大林格勒,

史记峰会 2024-12-16 14:47:50

开罗会议时常德激战正酣,罗斯福很是关注,老蒋向他保证,常德将是第二个斯大林格勒,不料话音未落,常德就被攻破。老蒋觉得丢人,便以弃城逃跑的罪名,把坚守常德的余程万给关了起来。 1943年,日军缓解滇西的压力,从各区抽调了十万人,决心发动以常德为中心的常德会战。常德位于洞庭湖西,西倚武陵山,南靠雪峰山,北接太浮、太阳两山,南与德山隔江相望。 常德不仅仅是滨湖一带的鱼米之乡,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可以说是当时抗战部队的补给命脉所在。 常德属于陈诚的第六战区的防区,陈诚见到日军大兵压境,决定采取守势,用层层阻击截杀的方法,来不断地损耗日军的有生力量,同时准备调动主力,在常德西北一带和日军决战。 为了诱敌深入,陈诚让第七十九军首先进攻日军,这一下无异于捅了马蜂窝,十万日军一拥而上,顿时就将七十九军的一个营给围住,顿时整个第六战区就陷入了混战。 由于第六战区是陈诚“土木系”的地盘,各部队自然也是情同手足,大家拼了命的从各个方向进攻日军,以此减轻七十九军的压力。 这场混战足足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日军攻势很凶猛,强渡了澧水,战火已经被日军从澧水南岸烧到了澧水北岸。这个时候,陈诚紧急命令一线部队,迅速后撤,脱离和日军接触,同时第二线部队抓紧修建阵地,准备会战。 而王耀武的七十四军作为二线部队,刚好横挡在常德一线,久经沙场的王耀武知道,自己的部队,不仅仅是要守住常德那么简单,还要和日军纠缠于此,一直等到其他部队赶来形成合围之势,才算是完成了任务。 谁来守常德?王耀武思来想去,最终把任务交给了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行前,王耀武还有些不放心,特意叮嘱余程万:“不单单是防守,还要黏住日军,让日军怎么甩也甩不掉。” 余程万听后,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重重的点了点头,便走了出去。余程万是黄埔一期生,文武兼备,为人谦和,王耀武作为后辈,一向都是尊称余程万为“大学长”。五十七师就像他们的师长一样,内敛却有韧劲。 但是谁也没想到,常德之战的激烈程度,会如此的罕见。从11月8日,双方交战开始,仅仅过了两个星期,日军就把进攻部队增加到了一万人,并且分五路并进,在空军的掩护下,轮番进攻,甚至连夜间也不间断。 常德之战,充分打出了五十七师的风格,日军打的越凶越紧,余程万却不急不躁,始终像一块牛皮糖一样粘着日军。 到了23日,日军增兵至3万人,陈诚喜忧参半,喜的是日军已经投入了如此多的兵力,正适合全歼,忧的是整个常德一线,只有五十七师苦撑,要是日军一旦突破,就如猛虎入山林,整个战局都会被影响,所以陈诚亲自给余程万发电,要求他与城共存。 其实余程万早已经抱定了与城共存的决心。在接到陈诚电报的时候,他已经带着卫队冲了上去。25日,常德突降大雨,日军大喜过望,当即趁着雨势,进行偷袭。 余程万临危不乱,一边以炮火阻击,一边再用重兵封锁缺口,竟然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将入城的五百日军悉数全歼。 26日大雨依然不停,陈诚派出去的援军虽然受到了日军的阻击,但已经赶到了常德附近。日军狗急跳墙,投入全部兵力进攻,还派出飞机轮番轰炸。 五十七师此时已经快打光了,如果任凭日军轰炸,可能最后一点有生力量也会殆尽,余程万此时座着一险棋,他决定放日军进城,与之巷战,敌我混战,日军飞机失去了作用。 28日,五十七师已经在常德和日军连续作战二十多天,一线部队几近打光。王耀武此时也急了,他找到陈诚说:“五十七师就算是铁打的身板,也经不住这样熬。” 陈诚神色一惊,也害怕常德会失守,于是连忙让七十九军火速增援,同时又让王耀武转告余程万,必须战至一兵一卒。 恰在此时,老蒋在埃及开罗河罗斯福等人开会,期间罗斯福也很担心五十九师的安危。老蒋的侍卫长俞济时是前七十四军军长,他向老蒋打包票,常德必能守住。老蒋便也飘飘然起来,便向罗斯福保证,常德将会成为第二个斯大林格勒。 29日,五十七师已经陷入了绝境,余程万的指挥所也已经进入了日军步枪的射程内。余程万带着残部和日军巷战到12月2日,余程万觉得此时已经没希望了,便拔出手枪,叮嘱太阳穴:“五十七师完了,我这个师长独活为耻。” 说完就要开枪,身旁的副官连忙抢过手枪,和几位士兵把余程万架出了城。此时七十九军终于杀到,合围了日军,只剩下300人的五十七师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因为五十七师防守常德得力,全线才能大捷。但是老蒋却很不满意,因为他向罗斯福保证会固守常德的,回重庆后,老蒋便以“弃城逃跑”的名义把余程万关了起来。 余程万的黄埔同学很多,人缘又好,很多人为他求情,就连常德的6万百姓也为他求情。老蒋却始终没有松口。 王耀武知道老蒋的心病所在,他找到老蒋,并没有过分渲染余程万如何苦战,而是拿出一些中外报纸,告诉老蒋,中外都对五十七师守常德做出了高度评价。老蒋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关押了4个月的余程万也被放了出来。

0 阅读:31
史记峰会

史记峰会

以史为鉴,通晓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