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民开拓团”的由来。——编者。
大地的记忆
没过几天,业锡扎拉森就找好了地方。
让布日固德他们仨捆好行李背着,天还没亮就悄悄地来到江边码头,坐一条木船逆流而上,傍晌午的时候木船在第二松花江右岸靠了岸。
押送的两个官差驱赶他们仨下船,又往北走了二十多里路,到了一个叫“五家站”的地方,把这三个小劳工交给了“来民开拓团”的一个日本官儿,还让那个日本官儿在他们随身带来的一张纸上签了字,然后就回去了。
“来民开拓团”就是把日本平民迁移到中国来, 在中国人的土地上种出粮食来,给那些侵略中国的“皇军”吃饱了去打中国人的组织。
从字面上不难看出,到这里来的应该是日本的“民”,可见在日本国内同样存在着等级观念和阶级压迫。
往中国派遣“来民开拓团”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长期占领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由于日本的运输能力有限,同时也有日本人民不愿意离开本土的原因,所以,来到中国的日民一直很少,因此,“来民开拓团”的土地一直还是中国的“民”在耕种。
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所谓“以华治华”的反动策略。
当时五家站、莲花村、临江村、李家排、王家屯等多个村屯的好地全都被来民开拓团占用了,中国的老百姓被撵走,土地连成一大片,从黑龙江省、间岛省等地运来勤劳俸仕队为他们耕种。
勤劳俸仕队没有现成的房子住,就住在用炕席搭起的棚子里,一边耕种一边盖造简易住房。
简易住房是就地挖土打墙,横上几根檩木,苫上从江边割来的苇子,再压上些泥土,用木头杆儿支巴着当门窗,连纸都没得糊,只能塞上把柴草堵窟窿,这就算房子了。虽然潮湿闷热,但好歹也能遮风挡雨;
席棚子可就简直是糟践人了,既不遮风也不挡雨,更拦不住肆无忌惮的蚊蝇,睡觉时即使把脸蒙上,照样被那无孔不入的蚊子叮咬得满脸疙瘩。布日固德他们仨是后来的,连简易住房也没资格住,只能在席棚子里喂蚊子了。
吃的呢?早上每人一碗高梁米饭,吃饱吃不饱就这些;
没有菜,只有一根咸萝卜,因为是糠萝卜腌的,咬一口软绵绵地,撕都撕不动,劳工们把它叫“橡皮咸菜”;
中午是苞米面大饼子,像狗舌头那么大的一个,还有一碗土豆汤,汤上连油花都难以见到,碗底的泥渣子却总是不少的;晚上就只有喝苞米馇子稀粥的份儿了,那粥稀得能当镜子照,馇子粒差不多能数出个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