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中医心的认识

言身的记事本 2024-06-19 15:25:13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小王问道:“谢老师,我最近在学习中医五脏的理论,特别是心。我想请教您有关心在中医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谢老师点了点头,神情严肃地说道:“心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承担着多重功能。首先,心是主血脉的脏腑之一,它推动血液在脉管中不断循环,起到营养和濡润全身功能的作用。当心气旺盛时,血脉充盈,脉搏有力而缓,面色红润活泼。相反,心气不足时,血脉空虚,脉搏细弱或不规律,面色苍白。如果心火过盛,血液循环过快,脉搏会加速,面色红赤,甚至出现吐血、鼻衄等出血症状。而如果心血暴脱,面色将会惨白,脉搏微弱甚至快要停止。”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中透露出对谢老师话语的渴望。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其次,心还承载着人的神明。神明指的是人体思维、意识和情感活动等精神活动。心的病变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紊乱,而其他脏腑的病变也会波及心,导致心神不安或失常。总的来说,心血液充盈时,人的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而心血不足或受邪气扰乱时,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多梦、悲伤或喜怒无常、妄言甚至昏迷等心相关的病变。”

心主通明,见于《素问·气穴论》王冰注:“目以明,耳以聪,言心志通明,迴如意也。”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称为“阳脏”或“火脏”。《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心为火脏,烛照事物,故司神明。”心以阳气为用,心阳有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的作用。心阳必须与心阴相协调,维持心主血脉与藏神的正常功能,才能使心脉畅通,心神清明。若心阳不足,失于温煦、鼓动,既可导致血液运行迟缓,瘀滞不畅,又可引起精神委顿,神识恍惚;而心阴不足,失于凉润、宁静,则可导致血行加速与心神不宁,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等症。

小王听得入神,不禁感叹道:“心的重要性真是令人惊叹,它不仅关乎身体的健康,还与我们的思维和情感息息相关。”

谢老师微笑着点头:“是的,心在中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除了主血脉和承载神明外,心还主管汗液的生成和排泄。汗液是人体内的津液,心的健康与汗液的正常产生和排泄有关。心气旺盛的人,不仅能够推动血液循环,而且汗液的分泌也正常适度。而心虚的人,无论是心阴虚还是心阳虚,都会出现汗液异常的情况。汗液过多会耗伤津液和血液,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而津液和血液不足时,也要避免过度发汗。当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时,就会导致异常的汗出现。比如心阳虚、心气虚时,阳气无法固秘、守护于外,出现自汗(醒时出汗)或漏汗。而心阴不足时,阴不能潜阳,阳不能摄阴,就会出现入睡后汗出的盗汗。而当病情严重时,出现大汗淋漓,就有心阳亡失的危险。”

心经的脉络与舌的根部相连

谢老师拿又说:“我们要知道,心经的脉络与舌的根部相连。心是人体的主脏之一,它的气血与舌相通,通过心经的脉络,维持舌体的正常功能,比如保持舌体红润、活动自如、味觉正常等。舌体不仅能反映出心的生理活动,还能反映出心的病理变化。”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当心血不足时,舌色会呈现淡白的颜色。而当心火过盛、上炎时,舌色会变得红赤,甚至出现舌体糜烂和口苦等症状。如果心血瘀阻,舌色则可能呈现紫暗或出现瘀斑的情况。此外,当心火挟痰阻滞心脉时,人们可能会表现出舌强语蹇和心神受病的症状。”

小王认真地聆听着,他对谢老师的解释非常感兴趣。他思考了片刻,然后问道:“谢老师,心包络又是什么呢?我看到您提到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它与心有什么关系?”

谢老师点头表示赞许,然后回答说:“心包络是心脏的外围组织,它起着通行气血于心的途径和保护心脏的作用。当邪气侵入人体,犯及心脏时,常常会先影响到心包络,表现为心病的证候。比如,如果人体受到温热病邪的侵袭,导致神智昏乱、言语不清等症状,那么就可以认为是邪气侵犯了心包络,出现了热入心包的症状。”

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脏,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中医里的五脏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为表里。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肾: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小王听得入迷,他深思熟虑地问道:“那除了这六腑之外,还有其他的脏腑吗?它们有何特点?”

谢老师点头肯定地说道:“除了六腑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脏腑,我们称之为‘奇恒之腑’,其中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这些脏腑具有藏精气而不传化物质的特点,虽然也具有通行和排泄的功能,但排出的物质并非糟粕,而是有用的精微物质。例如,‘胆’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胆所藏之胆汁就是一种精微的物质,因此我们也称胆为‘中精之腑’。胆汁的排泄有助于脾胃腐熟水谷,但与六腑传送水谷和化物的功能不同。胆既具备贮藏精气的作用,又具备腑的传输功能,因此它既属于六腑之一,又与一般的六腑不同,属于奇恒之腑。”

小王听得目瞪口呆,他对中医脏腑的奥妙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继续追问道:“脏和腑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谢老师笑着解释道:“脏和腑之间是一阴一阳、一里一表的关系。五脏和六腑之间通过经脉相互联络,形成了一种表里关系,彼此相应。例如,心与小肠相应,肺与大肠相应,脾与胃相应,肝与胆相应,肾与膀胱相应。”

中医里的六腑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谢老师指着白板上的示意图,继续解释道:“心脏是五脏之首,与小肠相合,主要负责血液循环和血脉的运行。同时,心开窍于舌,所以心、小肠、血液、脉搏和舌苔等共同构成了心的系统。”

谢老师的手指移向示意图上的第二个脏器:“这是肝,与胆相合,开窍于目。在人体中,肝主要负责筋的功能,在体现为指甲和趾甲,也就是爪。因此,肝与胆、筋和爪构成了肝的系统。”

0 阅读:0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