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抗战影视作品中,经典不少神剧也不少,很多神剧桥段完全是没有下限,天马行空的背后是对真实历史的违背。比如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等,当然除了这些桥段外,抗战影视作品中,还有一个桥段非常经典,还一直重复,那就是棉被挡子弹。
棉被挡子弹最早出现在《小兵张嘎》中,当时我军攻打鬼子炮楼,但因为没有重火力,没有好的防护工具,贸然冲锋伤亡惨重。情急之下我军几名战士发散思维,在棉被上浇水,然后填土的方法,制作了一件土防弹衣,这才顺利摸到炮楼下面,炸毁了炮楼。
21世纪的今天,很多影视作品纷纷致敬这个桥段,只不过致敬方式有些狗血。有披着棉被直接往出冲的,也有棉被只浇水往出冲的。令人差异的是,即便如此,神剧中男主披上这样的棉被,还是能一路冲过枪林弹雨,最终拿到一血。不得不说人民的智慧被神剧编剧给毁了。
事实上在抗战时期,我军民之所以想到用棉被挡子弹,是有原因的。而一床棉被又是如何挡住子弹的呢?这里面暗藏玄机。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子弹打穿物体的原理,任何物体原子之间都是有缝隙的。子弹穿过原子之间的缝隙,最终达到打穿目标的目的。同样,一个物体如果不想被击穿,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压缩原子间距,比如冷轧钢板比热榨钢板更坚硬更不容易被击穿。就是利用了上述原理。
同样棉被浇水让棉花膨胀,将棉花间的缝隙填满。这样就能提升棉被的防弹效果,但只有这样是不够的。毕竟棉花面对的是子弹而非弓箭,所以就要给棉被上面填土提升防御力。
棉被上覆盖土的原理和复合装甲异曲同工,复合装甲是在两层钢装甲之间,填充陶瓷。用材料的密度变化,影响穿甲弹的穿甲性能。棉被上的土因为密度和棉被不同,所以就能起到复合装甲的作用。自然也就能达到防弹效果。
x
当然在抗战时期,棉被浇水填土能防弹,还得益于日本人使用的武器。和西方列强不同,二战日本使用的枪械,口径普遍比较小,三八大盖6.5毫米,南正十一式(歪把子)也是6.5毫米。再加上当时的火药没有今天的先进质量好,日寇的枪械杀伤力实在是有限。多家几床棉被上面盖土,某些时候也就能挡住子弹了。
当然聪明的读者一定发现了,我这里说的是某些时候。这个某些时候是指一瞬间,而并非战士披着棉被站在哪里让人打,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毕竟物体在高速移动中是很难被瞄准打到的。这也是棉被防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说到底,当时我抗日军民用棉被防弹,也实属无奈,毕竟当时我军民缺少好的防弹装备。因此只能用土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随着我国军工科技快速发展,如今我们也有了陶瓷插板防弹衣这种高精尖设备。这个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