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4本书摆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一下子被“颜色”这本书迷住了。
我喜欢这样的图案。于是我选择了它,并打开了它。这是给蹒跚学步的孩子看的艺术启蒙绘本。小小方方的,厚厚的一本,是给孩子启蒙:什么是颜色。书本内页,每一页就是一幅色彩鲜艳的画,配上非常简短的引导话语,让孩子通过画面去了解什么是绿色、蓝色、红色……如果仅仅是让孩子认识颜色,做一排红黄蓝色块就好了,哪怕买盒蜡笔,也能教孩子认识颜色,何必要用这样一本书去教呢?
1.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大师的作品
于是,我开始注意到这本书在“颜色”之前的字:“亨利·马蒂斯的”。所以,这本书的全名是《费顿艺术启蒙认知:亨利·马蒂斯的颜色》。书里边的画,全都是亨利·马蒂斯的作品。作为一名非常孤陋寡闻的博主,我去搜索了下亨利·马蒂斯。他竟然是与毕加索齐名的法国大艺术家,而且他还是毕加索的前辈。亨利·马蒂斯是野兽派的创始人。什么是野兽派?我也一脸懵逼,但看了他下面这幅作品,我似乎理解到了什么。△马蒂斯作品《戴帽子的女人》但为什么凭这样的画,他能成为一代绘画大师?作为一介凡人,我有些看不明白。于是我又查了些资料,试图去理解马蒂斯本人和他的画作。原来,他的画作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地位。在他之前,画家们追求精湛的技艺,把画画得越来越逼真,越来越像打印出来的照片。然后就有画家开始琢磨,难道画画的意义就只在于此吗?而马蒂斯就不讲逼真和光影,他把画画回归到了一种原始的状态:画面即便画得再逼真再立体,它也还是平面2D的,那么抛开那些复杂技巧,只用最基本的线条和色彩,来尽情创作、大胆创作,自由地表达意象和情绪吧。除了在艺术界的革新地位外,他的作品本身,又特别耐看,有一种原始而又和谐的美感。就像《费顿艺术启蒙认知:亨利·马蒂斯的颜色》封面的那幅画一样,一下子就能吸引住人,简单的几个颜色,看起来就是好看。顺便说一句,封面这幅画,名叫《小鹦鹉和美人鱼》。你看到小鹦鹉和美人鱼了吗?你的孩子看到了吗?还有马蒂斯设计的一个教堂,这个彩绘玻璃真的美呆了。还有教堂内的其它简单图案,真的震慑人心。
一个画家一生的作品,也并非一成不变。《费顿艺术启蒙认知:亨利·马蒂斯的颜色》收录的这些画,明显和上面那幅《戴帽子的女人》不太一样。原来,“颜色”这本绘本中的画,都是马蒂斯在老年时候画的画。马蒂斯于1954年逝世,这里面的画,基本都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间画成的。活到八十多岁的马蒂斯,在生命的后期,已经没办法整天站着画画,于是,他就坐在床上或轮椅上,用剪刀剪纸,再把剪纸拼贴到纸上,组成五颜六色的“剪贴画”作品。有时候,他甚至会指挥助手把自己的剪纸贴在他想贴的地方来完成画作。那么,为什么这套书会选取马蒂斯的这些后期作品呢?2.更能接近孩童的,是老人
一方面,他的这些后期作品更简单、更直接,变得更质朴,很容易让孩子理解和分辨色彩。另一方面,我想到了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这本书中说过的话。他认为孩子与他人的关系,是孩子去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渠道。那么,其中孩子和老人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孩子与老人有着不可思议的亲近性。孩子和老人最大的连通之处在于,他们离另一个世界特别近,一个是刚刚来自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是马上会去那个世界。而我们常说的老小孩,同样也是在说,老了就跟小孩一样,需要人照顾,心思变得和孩子一样单纯又任性。但老人与孩子显然又明显不同。在相同和不同的互相作用下,老人和孩子会彼此共鸣,产生有趣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下,老人和孩子,可以互相成为对方的引导者。老人经历了整个人生,又放下了生活重担,因此在通常意义上代表了睿智和豁达,他们作为孩子的心灵引导,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孩子,由于自身活泼捣蛋的天性,也可以给老人一种引导,激发出老人内心的纯真和活泼,所谓老顽童就是如此,在孩子的激发和引导下,有的老人也可以做出了不起的成就,这也是有些忘年交存在的道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让孩子去理解老人的作品,就变得很有意思了。通过画面的沟通和交流,谁都不知道孩子脑海中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比如,这个最简单的画,它表达的是什么呢?不妨可以先问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实际上,这幅画的名字是《帆船》。再看看八十岁老人用颤抖的双手剪出来的画作,难道就不能让小小孩童来模仿吗?受此启发,孩子们完全可以照着创作,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3.其它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些画作。这一幅画,不论它表达了什么,我都觉得这是一块特别美的蓝色丝巾。而这两幅画,让我也觉得很有意思。它们的原名分别是《绿色背景上的黑叶子》(左),《黑背景上的绿色海藻(天鹅)》(右),但它们的引导语是,“绿色在后面”和“绿色在前面”。明明是两种颜色用不规则的线条隔开放在了一个平面上而已,为什么一个是前面,一个是后面呢?孩子会理解这种平面上的前后关系吗?其实这就是画面的魔力,简单的色彩和线条,就能表达出位置关系、主次区别,甚至情感、氛围等等。而这两幅图上的主体就是中间的两个叶子形状的东西,主体在我们眼中,就是感觉放在前面的,所以叫“凸显”。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作为一介孤陋寡闻的凡人,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上艺术了。有机会,我还想接受后面三本书的“艺术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