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打仗给人最直观的一个感觉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也就是说,他善于以最少的兵力取得最大的战果。
1946年7月,苏中战役,粟裕指挥3万人对阵国军12万人,最终歼敌5.3万人。
1947年1月,鲁南战役,粟裕指挥13万人,对阵国军16万人,最终歼敌5.3万人,创造了解放军一次歼敌两个整师的纪录。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粟裕指挥27万人,对阵国军45万人,最终全歼整编第74师。
粟裕打仗的巅峰时期是淮海战役,国军有80万,老蒋已经说了“优势在我”,毛主席也说“这是一锅夹生饭”,言下之意是时机还不成熟,但粟裕硬是以60万吃掉80万,最终歼敌55万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粟裕打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战役,其实还有好几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以弱胜强。但其实仔细观察,并非如此简单,从很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军人多势众,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如果放到微观的视角,则并非如此,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粟裕大战,几乎从来都是多个打一个,完全不吃亏。
苏中战役的“攻黄桥救邵伯”的战法,粟裕当时手底下只有十五个团,围住敌人五个团,兵力三比一。但粟裕是出乎常人意料,他先以我方五个团看住敌人三个团,然后以十个团围歼敌人两个团,等到两个团灭了以后,再以全部十五个团消灭敌人另外三个团,可以说,粟裕每一次都是五比一的绝对优势胜,实现十五个团灭敌五个团。
宿北战役,粟裕只有10来万人,薛岳本来有20多万人,但薛岳却兵分四路,被粟裕抓住了机会,粟裕集中10多万人,围攻其中一路的一半,也就是2万多人,以五比一的优势取胜。
孟良崮战役,粟裕只有27万人,蒋介石调集了45万人,组成三个兵团去围攻粟裕,而且三个兵团高度集中,粟裕则避开锋芒,一直等待。终于等来国军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立功心切,率领整编七十四师等三个师冒进了,这一回,粟裕不再等待,他瞄准了最冒进的七十四师,华野27万大军几乎倾巢出动激战三天,孟良崮上粟裕以五倍以上的绝对优势灭掉七十四师3万余人。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粟裕用兵天马行空,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他打仗看起来以少胜多,但他绝不吃亏,他的最大特点是一兵多用,每一次都是五比一的绝对优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