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反复,着实让世界各国面临了一场公共卫生大考。在这近两年时间里,大考小考不断,“学霸”中国在这场考试中,不光自己成绩遥遥领先,还各种为其他学生输送“答案”,一跃成为班级里最可爱的人。
但学霸也会偏科。
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我们已经满分交卷,但盛疫苗的瓶子却迟迟造不出来,很多时候要干等队友支援。但支援是明码标价的,我国每年要花几十亿来买答案,非常难受。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疫苗我们都能研发出,这玻璃瓶的生产能有多难?我们地大物又博,差这点玻璃?
怎么说呢,不难也不差,但我们很长时间里确实造不出来。
-01-
比疫苗还难整?什么玻璃瓶这么高贵?
新冠疫苗但玻璃瓶,跟我们绝大多数人小时候打的疫苗玻璃瓶相比,高贵得多。
在医药领域使用的玻璃瓶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含有硼元素和硅元素的硼硅玻璃,品质最好,其他三种类型用的材料都是“钠钙硅酸盐”。
硼硅玻璃又根据硼含量的多少,分为高硼硅、中硼硅和低硼硅玻璃三种。
其中,中硼硅玻璃又是这三种类型品质最好的,而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疫苗包装材料,采用的就是中性硼硅玻璃,它的优势体现在亮点:
一是其化学性质特别稳定,与药液长期接触也不会引PH值的变化,能够很好地保证药剂的清洁和安全性。
二是它的热膨胀系数只有普通玻璃的三分之一,在低温状态下保存疫苗时,能提供相当的物理强度。
就是这种高贵的玻璃瓶,其玻璃材料的绝大部分的制备、加工专利都掌握在如康宁、肖特等少数几个外国公司手中,中国企业要生产中硼硅玻璃药剂瓶,就需要这些外企购买中性硼硅玻璃管,再切割、封底,最后加工成药剂瓶。
比如这次我国新冠疫苗瓶所用的中硼硅玻璃管,全部都是由肖特公司生产的,就是它,在2019-2020财年从中国地区的销售额达2.83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
-02-
扬眉吐气却步入死胡同?国产中硼硅玻璃之路
网上流传一句话“无论任何生意,只要被中国制造盯上,其他国家的人就别想再干了。”
虽说有点夸大和捧杀的嫌疑,但确实也反应了中国人的聪明和勤劳,可这小小玻璃瓶怎么就让国人犯了难,是这门生意不想做么?
并不是,22亿的生意谁不想做?而且早就想做。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医药行业有过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那会的北京玻璃仪器厂率先试生产过5.0中性硼硅玻璃管,到了80年代,宝鸡药玻又引进过美国康宁的全套生产线。
可以说,无论是北京玻璃仪器厂,还是宝鸡药玻,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制造工艺。
但架不住那会儿中国“穷”,人口又多,这些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实在是用不起,于是中国人造出了中硼硅玻璃的平替:低硼硅玻璃。
与中硼硅玻璃相比,其热膨胀系数、化学稳定性、坚固程度、耐水性等,要垃圾的多,但就是因为便宜够用这一符合国情的优势,迅速将外企踢出国门,实现了医药玻璃领域的第一波国产替代。
本来是踢出外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好事,先拿住现有市场,随着国家经济复苏、实力增强,可以慢慢用回中硼硅玻璃。但之后的剧本走向,可以用说是“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尾”。
低硼硅玻璃因为技术低端,大量国内竞争者涌入,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根本没有人有钱有精力有魄力去搞自主研发。
因为市场选择,我国95%的玻璃包装注射剂,都还在采用低硼硅玻璃或钠钙玻璃,而临床95%的小容量注射剂,每支价格也就一至两毛钱,低的可能只有几分钱。
拿维生素B6注射剂举例,其一瓶的招标价格就大约是0.06元,如果采用中性硼硅玻璃包装,光瓶子就要0.15元。
你不跟大家一起造,你就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就没钱,没钱怎么研发?
你跟大家一起造,因为没技术壁垒,你也挣不了太多钱,即使挣了钱,你拿去搞研发,别人拿去开工厂,你还是会凉凉。
无解!
就这样,导致了我国的医药玻璃行业格局基本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
目前我国每年对中硼硅玻璃需求量达5万吨,但自供率只达到了7%到8%。且更严峻的是,目前我国仅有两家企业生产中硼硅玻璃,国内的两家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质量与国外的那三大巨头有很大差距,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的认可低。
-03-
强敌环伺步步紧逼,国内企业如何绝地求生?
外企也根本不给活路。
肖特和康宁两家曾经暗地里联手连续8年涨价,中硼硅玻璃价格从1万8/吨一路涨到了2万5/吨!
不仅如此,外企还要求中国企业必须提前半年全额支付货款,否则根本不给生产排期,这给中国企业的现金流和生产计划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肖特公司还在中国拍下两个生产基地,试图摊薄成本,用低价来压死刚刚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形成新的垄断。
强敌环伺,唯有自强。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意见要求中国药企开发的仿制药,其药品质量与疗效要做到和海外原研药的水平一致。这也对药瓶的包装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国内企业开始中硼硅玻璃的自主研发,将之前因国情“误入歧途”的行业拉回正规。
沧州四星玻璃、山东药玻等国内企业也响应号召,挺身而出,开始自主研发之路。
历经三年摸索,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四星玻璃终于搞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项式全电熔维洛中性硼硅玻管生产法,也从一家小小的民营企业成为了全球第四、中国第一家掌握批量生产药用中性硼硅玻璃技术的企业。
现在的四星玻璃不仅为300多家国内企业提供稳定的中硼硅制品,甚至把产品卖到了欧洲、美洲的26个国家。
山东药玻更不简单,搞出了一套完全迥异于外企的模注法工艺,大体原理就是将熔化的玻璃液注入模具中,冷却后一次成型,其中的技术细节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了,反正就是hen'niu 。
凭这一手绝活,山东药玻从过去的山东明星企业,一跃升级为了中国中硼硅模制瓶领域的头部企业。
可以说,两家企业为国产玻璃行业开了个好头,但欢呼庆祝之时,也要保持客观和冷静,毕竟整体研发水平上我们还跟外企巨头存在差距,国产制造业的崛起,可不单单仅是把那22亿抢回来。
-END-